【三八节特别策划】发黄的相片诉说“不老女警”的光阴故事

2017-03-07 18:29:00 来源:大众网 作者:翟岩

  大众网德州3月7日讯(记者 翟岩 通讯员 逯金鹏 李诚 张妍 )时光流转,岁月变迁,她们把青春奉献给自己热爱的公安事业,用坚强与细腻、柔美与执着在铁血阳刚的警营绽放光彩。她们有的是已逾古稀之年,上世纪70年代就参加公安工作的老警;有的工作已二三十年,至今还活跃在公安岗位上。 在第107个“三八”国际妇女节来临之际,让我们走近这些“不老女警”,聆听她们光阴的故事。

  怀念那身“上白下蓝”

宋海荣

  从1972年进入公安队伍,到2002年退休,今年70岁的宋海荣当了30年的警察。期间,她先后在办公室、纪检组、装备科等部门做内勤工作,虽说鲜有直面不法分子的经历,也没有参与办理过什么惊天大案,但她却靠着严谨细致很好地服务了公安中心工作。

  1972年,宋海荣从当时的德州行署调到德州地区公安处做打字员。和现在用电脑“噼里啪啦”打字不同,当时使用的还是铅字打印机。打印前,需要规划好文件的格式,调整好字距和行距,打印出一份校对无误后,然后再一张一张地印刷,不仅要求打字员高度集中注意力,还要求工作耐心细致。据宋海荣回忆,当时整个公安处就她一个打字员,各种会议文件、工作简报等都是她一个人打印。“记得有一次开会,那一份文件是10页,需要打印400多份,我整整用了一天时间,第二天胳膊疼得都抬不起来。”即便这样的工作强度,宋海荣也没有出现一处差错,保障了会议的顺利进行。

  后来,宋海荣在纪检组短暂工作后,在1988年又调到装备科,对于警用装备的变迁她深有体会。据她回忆,当时不像现在每位民警都有置装费,可以自己上网选择,当时全市公安民警所需要的服装类型、号码都由装备科民警一一统计,制作好计划表,然后再报到省厅装备处,等到通知领取时,再开车去省厅拉回一一发放。而且,当时的民警装备不像现在,毛衣、内衣、手套、袜子、口罩等这么齐全,也没有什么高科技装备,就是简单的衣帽靴等。

  2002年,宋海荣退休离开了心爱的公安岗位,在这之前正赶上99式警服换装,为此她还特意穿着新式警服到照相馆拍摄了一组写真。在她看来,现在的警服更加熨帖合身,而且还和国际接轨,穿上警服特别有精气神,但她却对上世纪70年代穿那身“上白下蓝”警服的日子更加怀念。

  最早的警花,出色的“打手”

方桂臣(二排右四)与市局领导在办公楼前合影

  她虽年逾古稀,但嗓门依旧洪亮。腰不弯,背不驼,走路虎虎生风,不像老奶奶,还像当年那个“女汉子”。她是齐河县最早的警花,也是当时有名的“打手”,她就是齐河县公安局退休民警方桂臣。

  说她是最早的警花,是笔者翻阅齐河县的史志资料后得出的结论。在齐河,曾出现过齐禹县公安局、河西县公安局、齐济县公安局、齐临县公安局,都是临时政府根据稳定形势需要而建立起来的,直到新中国成立后才称之为齐河县公安局。在齐河公安史上,曾有一名记述不清的胡姓女民警,比方桂臣早几年上班。准确地说,方桂臣应该是齐河公安史上的第二位警花。她如一缕清风,给齐河警营带来清新的气息。

  说她是全县有名的“打手”,来源于她的绰号。方桂臣在公安岗位上工作了25年,主要从事内勤工作。打字是当好内勤的第一关,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齐河县才有了两台双鸽牌铅字打字机,一台在县委办公室,一台在公安局办公室。经过几年的历练,方桂臣打字技艺相当熟练,是公认的一流快手、高手,于是就有了“方打手”的绰号。方桂臣好脾气,不仅是本单位的材料,就是政府其它部门找上门来,她从未拒绝,常在三个孩子睡下后,加班加点到深夜。如今在单位档案室里,还陈列着她打出来的近百本档案资料。

  在25年的从警生涯中,方桂臣在治安股、预审股、办公室、政工股等不同岗位上工作过。当初,全局仅有一名女民警,除了干好本职工作外,她还把全局所有涉及女性案件的工作全包了。搜查、看押女嫌疑人,不论早晚,她随叫随到,毫不含糊。

  弹指一挥间,方桂臣从岗位上已退下来整整18年,古稀之年的方桂臣对那一身身警服和对警察的热爱一点没有改变。她为女儿找了个警察女婿,她让外孙考入警察学院,她说选择了警察这个行业是她一生中最正确的一个抉择。

  从警人生

王长虹

  她,是乐陵公安局经侦大队大队长王长虹。1983年毕业于省人民警察学校,一直从事公安一线工作,曾先后担任过乐陵市公安局预审科副科长、法制科副科长、刑警大队办公室主任、刑警大队副大队长。从警27年来,多次被德州市局评为先进个人,三次荣立三等功,数次被有关部门评为人民满意政法干警、三?八红旗手、全省优秀女警官、全省优秀人民警察。

  初入警营,她就带着一腔豪情,主动请缨从事一线预审侦察工作,得到了上级领导的大力支持,她的睿智和胆识在日后的案件侦破工作中淋漓展现,巾帼不让须眉,让警营中的男同胞刮目相看。

  2003年隆冬腊月,小年前夕,王长虹带队前往广州抓捕四名大额诈骗嫌疑人,那次,一个陡坡险要路段的乘车遭遇,至今仍让众人听来不寒而栗,几乎在鬼门关前转了一圈的她,毅然投入到后序的抓捕工作。为避免打草惊蛇,她独自化妆侦查,摸清嫌疑人的起居特征之后,她果断下达命令部署警力,在清晨趁嫌疑人家属开门不备之际,带领民警涌入嫌疑人住宅,分层控制了三名嫌疑人及其家属。为了给单位节省开支,尽早结案,临近春节,不顾奔波疲劳的王长虹又主动向领导提出前往汕头抓捕剩余的那名在逃嫌疑人。当她带队将四名嫌疑人全部抓捕归案时,她内心的激动与快乐抚平了连日来所有的劳累,一种对自身职业的自豪感溢于言表。

  她同在一个城市的同学,拿着清闲岗位的高薪收入与她的忙碌与低薪相比较时,她却得意地说:你的昨天和今天是一样的,你的今天和朋天也是一样的,而我的每一天却是不一样的,每一天都是充实的和充满挑战的,每一天都能学到很多东西,这可是你们比不了的。”

  作为一名大队长,她从来都觉得自己不是什么领导干部,而是一名排头兵,工作面前,她不会自享安逸在办公桌前发号施令,而是冲锋在前,一马当先,与男同志同甘共苦。在公安阵营里,男同事们从不把她当成高高在上的领导,柔弱娇气的女子,而是一面旗帜,一个兄弟。

  警营中的铿锵玫瑰

尹俊兰

  都说女人如花,有的娇艳欲滴,有的清纯可人,而她身为女性,却有着与男人一样的坚强、独立、自信。从警近30年的她,先后在派出所、看守所、指挥中心、刑警大队等一线岗位工作过,是警营中一朵名符其实的铿锵玫瑰。她就是现任武城县公安局纪检书记的尹俊兰。

  1988年,警校毕业后的尹俊兰加入到武城公安队伍,被分配到了当时只有三名民警的李家户派出所,也成为当时所里唯一的一位女警。那个年代的乡镇派出所不过是一个只有三间屋子的院子,条件异常艰苦,不论多远的路程,自行车是民警出门办案的唯一交通工具。

  由于所里人员紧张,尹俊兰和男警一样工作,遇上乡镇活动或人口普查任务,她更是一天天在外忙得不可开交。让她印象深刻的是有一次出警,处理一起纠纷事件,她与所里的一位老民警一早便前去调查情况,但因为情况复杂,等调查完回所的时候已是傍晚。那时的乡镇道路崎岖不平,到处是深浅不一土坑,加上天色已晚看不清楚路,一个不小心,连人带车摔进了大土坑里。“现在回想起来,还很佩服那个年代里无惧无畏的自己。”尹俊兰感慨地说。

  从警23年,见证战友带来的感动

刘晓敏(右)

  “二十三年,八千多个日子,算起来如此漫长,再回首却是弹指一挥间。”谈起从警往事”,现任市公安局陵城分局纪委副书记的刘晓敏不禁感慨道。

  学生时代总有不少同学怀揣从警理想,警察在他们的心目中是英姿飒爽的代名词,独刘晓敏不屑一顾。因为她的父亲就是一名警察,“父亲加起班来经常十天半月不着家,小时候,我最大的愿望就是他能在家陪我一两天。”刘晓敏说。一天深夜,她的父亲接到单位通知匆匆离开,一走就是两个月。后来刘晓敏才知道是某村出了大案,局里全警出动下村排查。那时候,她特别不理解,警察这份工作又累又险,父亲怎么就干的那么带劲儿!

  然而长大后,刘晓敏也成为一名警察。1994年7月开始,她先后在出入境管理科、政工科、陵城镇派出所、纪委工作。由于一直从事文职,大部分时间里只是周而复始的重复同样的工作,有时候可能会感觉枯燥无聊,但一些细微的小事却在刘晓敏生命的历程里留下了深深的烙印。

  有一年临近春节,在政工科工作的刘晓敏随刑警出一起命案现场,她负责对案件的报道工作。尸体处在萧瑟的荒野中,寒冬腊月,北风凛冽。就在这滴水成冰的严寒中,一老一少两名法医或蹲或跪,从容地开始了工作。没出多久他们的嘴唇就冻得发紫,手也哆嗦地不听使唤,他们原地跺跺脚,跑两步,算是暖和暖和,再接着干,这精细又艰苦的工作有条不紊进行了将近一天。最后一步做完时,老法医不知是冻得还是累得,竟直不起腰来,被人搀扶着靠近就地升起的一堆柴火,烤了半天才缓过劲来。

  从警23年,同事们带给刘晓敏的感动不止这些。居民家里漏水,社区民警挽起裤脚兼职修理工;邻里纠纷,冲突一触即发,派出所民警上门苦口婆心化解;千里转战,万里缉凶,工作起来没日没夜的刑警;寒风冷雨中执勤,骄阳暴雪中坚守的交警巡警等等,让刘晓敏每天都感受到战友带来的感动。

  在没有硝烟的战场默默耕耘19年

徐铭澜

  徐铭澜,市公安局陵城分局治安大队民警,队里的年轻同事都喊她“徐姐”,这不仅仅是因为徐铭澜从警时间长,而且对大家像大姐一样亲切。

  1999年,刚满21岁的徐铭澜警校毕业后便来到陵县公安局,在两位老大姐的带领下,干起了治安大队内勤,这一干便是19年。作为治安单位的纽带部门,办公室的工作纷繁琐碎。从一篇领导讲话稿到一个报表数据,从一场全局性活动策划到一个会议通知,事无巨细,都必须确保每一个细节都不能出差错,一个小小的差错,都有可能造成全局工作的大失误。在办公室工作过的人才会知道,这里也是一个没有硝烟的战场。

  在这些年的从警生涯中,徐铭澜和爱人的工作都很繁忙,忙碌的工作使他们的生活聚少离多,对唯一的儿子也是百般亏欠。记得去年一天晚上九点,上级突然要求加班上报数据材料,爱人在加班,5岁儿子的无人照看,徐铭澜不得已只好咬牙把儿子一个人锁在家里,百般叮嘱,不要动水、不要动电,等加班忙完回到家看到儿子哇哇大哭委屈的样子,徐铭澜顿时泪如雨下。“直到现在我们都很少有时间带他出去旅游,不是我有事就是孩子他爸有事,然而让我倍感安慰的是,儿子非常懂事,对我们也非常理解。”

  从警多年来,徐铭澜在不断的学习中慢慢熟悉了各项业务技能,也渐渐体会到了在这身藏青色的警服下不仅仅有着光荣与自豪,也饱含着汗水与责任。“想想这些年,我也经常问自己,这些日子我得到了什么?”徐铭澜说,“我没有赚到大把的金钱,没有享受到常人的安逸和自由,甚至没能好好的孝敬过父母,照顾过孩子。但是我仍然要感谢公安队伍这个英雄的集体,是这里培养了我,锻造了我。”

  27年风雨从警路

邵华

  在邵华27年风风雨雨的从警岁月里,经历过不同的警种,从办公室文秘到基层派出所户籍员,从派出所教导员到督察大队大队长,到现在为止任出入境管理大队大队长。回顾她走过的从警历程,既有付出的艰辛,也有收获的喜悦。尤其是担任出入境管理大队长以来,她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出入有境、服务无境”服务承诺,通过真诚、热情、贴心的服务赢得群众称赞。  

  去年12月13日上午,一名年轻男子来到出入境接待大厅,用双手向当时正在审理业务的她不断比划着,她立即明白这是一名聋哑人士,取出纸笔耐心细致地和他书写交流。原来这名聋哑人姓王,是第一次申请办理护照,准备出国(境)旅游。当日虽然业务繁忙,她仍不厌其烦地在纸上解答清楚办理证件所需的材料、缴费方式、取证方式及取证时间。在聋哑人小王了解了整个办证程序后,邵华主动帮助其填写申请表格、复印身份证件,并为他开通了“绿色通道”优先办理。从受理到办完证件不超过10分钟,并且全程陪同小王协助办理。小王对民警的热忱服务十分感动,他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并竖起大拇指表示感谢! 

  记得去年6月份的一天,一位老大爷前来临邑县公安局出入境大队办理业务,此时外面突然阴云密布,很快下起了瓢泼大雨。办完业务的老大爷望着外面的大雨却犯了难,看样子雨一时半会儿也停不了。看到老大爷的难处,邵华在中午下班时顺路将老大爷送回了家。

  27年来,邵华将自己最美好的青春年华献给了自己挚爱的公安事业,正是警察那种深深的职业荣誉感支持着她,脚踏实地地践行着忠诚、为民、公正、廉洁的人民警察价值观,不忘初心,传递着警营正能量。

初审编辑:马宝涛

责任编辑:德州张冉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