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聚焦|德州临邑用好改革关键招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

2020-03-17 16:56:10 来源:大众网德州·海报新闻 作者:尹九州 任清松 刘丽莹 郝富勇

兴隆镇假发加工点扶贫驿站工人正在工作

  大众网·海报新闻德州3月17日讯见习记者 尹九州 通讯员 任清松 刘丽莹 郝富勇)德州市临邑县立足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用好改革关键一招,紧紧围绕“两不愁三保障”政策落实,持续壮大扶贫产业,创新防返贫体制机制,不断巩固提升脱贫成效,走出了一条科学扶贫、精准脱贫、长效反贫之路。2019年,县贫困群众人均年收入达7890元,同比增长1450元,68个省定扶贫重点村平均集体收入达7.05万元。

  “党组织领跑”引发“乡村蝶变”

  3月10日,记者走进临邑县孟寺镇耿辛村,整洁的村庄、宽阔的水面、成片的桃树让人眼前一亮。村西靠近241省道的农田里,村民们正在栽种新进的葡萄苗。“有去年30亩的蜜桃种植经验,今年我们又引种了葡萄,相信我们村的集体经济收入会越来越多!多亏了党的精准扶贫政策,让我们村发展的越来越好。”耿辛村党支部书记龙福祥说。

  曾经的耿辛村是远近闻名的省定重点贫困村。在临邑县扶贫办帮助下,村两委收回房前屋后闲置土地30亩,采取“村集体经营+农户管理”的模式,实行桃树地中套种西瓜、红薯、豆角和玉米花生间作,并整理藕池2亩,鱼塘8亩。当年,该村集体经济收入就达到了10.72万元。今年该村又集中流转土地106亩,计划种植黑桃皇后、青州蜜,逐步形成百亩桃园。

  如今,耿辛蜜桃在临邑已小有名气,畅销到上海、江苏、河北等地的十多个城市,并与蒙水罐头集团达成了为期三年的订单销售协议。这就是临邑县一个省级贫困村脱贫逆袭变先进的真实写照。

  发展集体经济是实现脱贫摘帽的重点和难点。临邑县实行1+5工作体系(1是综合协调办公室,5是5个专业办公室),将乡村振兴20字标准5个方面细化到具体部门,各牵头部门精准解读政策、争取上级支持、统筹全县资源、制定任务目标,指导乡镇开展工作,提升基层党组织引领脱贫攻坚的战斗力。

  在“1+5”工作体系中,临邑县扶贫办牵头负责乡村振兴5个方面中“生活富裕”相关工作。为带动贫困群众稳定脱贫,实现生活富裕,临邑县探索出了一条唤醒村域沉睡资源的“边角经济”发展模式。宿安乡邢仙龙村于2016年清理出零散地13.2亩,发展边角经济,种植了葡萄、薯类等,交给村里贫困户管理。同时,还在村北整理出原来用作晾晒粮食用的闲散边角场院,共计35亩,建起了九个拱棚,对外出租,租金用于贫困户分红。截至目前,临邑县共整理沉睡资源11500余亩,已利用7900亩,打造示范村336个,实现收益500余万元,带动贫困户户均增收800元以上。村域沉睡资源聚合经济被列入全省八大战略典型案例,其发起村邢仙龙村被评为全国脱贫攻坚典型村。

  不仅如此,为完善乡村振兴项目库,临邑县连年开展集体经济“擂台赛”“大会战”,选派868名“经济委员”,按照“一镇多业、多村一品”发展规模经营,形成丹参、金银花、小米辣等8大特色产业,总面积超8000余亩,2019年集体收入3万元以下的村全部清零,50万元以上新增4家、达到5家。

  “扶贫二维码”实现“精准滴灌”

  在临邑县临南镇宁寺村,扶贫责任人王建锋正拿着手机扫描贫困户墙上的“扶贫二维码”,上传帮扶信息和收入变化。在“临邑扶贫”APP平台上,可以清晰的看到贫困户的家庭状况、脱贫措施、脱贫成效等信息。

  临邑县扶贫办宣传科科长李路军说:“帮扶干部上传的走访记录,会纳入数据库,我们通过APP后台‘大数据’分析,及时汇总、自动梳理、高效处理所有贫困群众的帮扶需求,在对贫困户实现‘精准滴灌’的同时,也对帮扶责任落实情况进行跟踪监测,有效压实帮扶责任。”

  为实现精准帮扶,临邑县扶贫办借助信息化手段,自主创新开发的一款帮扶工作信息化管理软件“临邑扶贫”APP,包含“贫困户基本信息”、“收入信息”、“两不愁三保障信息”、“帮扶责任人信息”等功能模块。为每个贫困户设立“扶贫二维码”,手机扫一扫即刻显示家庭状况、收入情况、政策帮扶、脱贫措施、脱贫成效等相关的信息,完整展现整个帮扶工作过程,实时动态监测扶贫政策落实情况。通过各项机制的建立,有效堵塞制度漏洞,确保“两不愁三保障”政策落实到位。目前,全县4116户贫困户已全部拥有专属“扶贫二维码”,为实现因户施策、精准帮扶增加了一条捷径。

  针对扶贫政策掌握不深不透的问题,该县制定政策定期培训机制,2019年以来,县、乡两级共举办扶贫政策培训32班次,累计培训干部2800余人次。

  “志和智双扶”激活“内生动力”

  3月10日,在临邑县兴隆镇王士会村的扶贫驿站,30多名工人带着口罩各自拿着钩针,动作娴熟的将一根根头发钩织到发套上。

  据了解,该扶贫驿站是2017年由王士会村民陈桂英创办。陈桂英是王士会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在兴隆镇扶贫办和妇联的帮助下,她到禹城一家经营假发编织的企业工作,经过三个月的努力,月工资就达到了6000多元。成功脱贫后,陈桂英辞职回村租用村内的闲置场所,在村里创办了加工点,带领村民共同致富。2017年,陈桂英的假发加工点被设立为兴隆镇首个扶贫驿站。如今陈桂英创办的扶贫驿站已吸纳周边妇女近30名,其中有6名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工人每人每年可收入2万元左右。

  按期脱贫是目标,遏制返贫是关键

  为有效防止脱贫后返贫,临邑县坚持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统筹谋划、一体推进,强化资金、技术等方面的支撑,把扶贫与扶志、扶智结合起来,注重培育新时代农业产业工人,优先保障贫困群众就地转换成产业工人,充分参与农业一二三产,享受全链条收益,激发脱贫内生动力,引导广大群众依靠双手和意志实现脱贫致富。目前,全县规模以上农业龙头企业达56家,党支部领创办合作社98家,带动发展家庭农场234家,带动全县1000余名贫困群众成为产业工人,享受稳定的工资收入。占地3000余亩的北京“菜篮子”工程供应基地——兴康农场,吸纳周边产业工人200余名,日均工资达100元。

  同时,该县依托社会大救助体系,研究建立返贫困社会综合救助平台,将811户、1621名贫困群众及时纳入,分别实行“红黄蓝”三级预警防控,确保即时发现、即时救助。目前,全县无一例返贫及新致贫人员。

初审编辑:蒋丽君

责任编辑:白雪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