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蒋丽君
责任编辑:李超然
大众网·海报新闻德州1月4日讯(记者 武红鹏)“农业是我们的基础产业,要想实现农业现代化,首先要借鉴各种高新技术,这是现代化农业发展的必经之路。”1月9日,德州市政协委员、德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院长贺洪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阐述了他对加快发展德州市“数字农业”,培育壮大农村数字经济的提案。
为什么会想到这个提案?贺洪军娓娓道来。伴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大量青壮年走进城里,农村人口越来越少,乡村凋敝、人才流失,“地由谁来种?”这是他在调研过程中发现的目前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
“近年来,德州市先后在临邑县、陵城区建设了智慧大棚,在调研中我发现数字化技术的应用实现了作物日常生长管理环节自动化控制,100多亩地,通过一台计算机或者一部手机就可以控制,极大地降低了作物种植需要的人力。”贺洪军告诉记者,两处智慧大棚的丰收证明了数字技术在农业生产上有着非常广阔的发展前景,不仅解决了农民种地人手不足的现状,还大幅提高了每亩地的产量,更好地增加了农民的实际收入,这让他对推广智慧农业充满了信心。
不仅如此,贺洪军通过实地考察发现,相较于传统温室,智慧大棚还能通过数字管理,对温室内小气侯实现智能化自动控制,创造出一个最适合番茄生长的气候条件,让番茄更多汁、色泽更鲜艳、风味更足。目前,通过智慧农业大棚生产出的番茄每公斤售价均超过了20元,在市场上仍供不应求。
“通过智慧大棚的调控,实现了蔬菜的‘一优’‘三高’,即品质优、产量高、颜值高、价格高。”贺洪军说,在农产品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一个好的产品有助于打开市场。而通过数字农业种植出来的农产品恰好符合当代人的需求,为农民增效、增收,也让消费者吃上“放心菜”。
对此,贺洪军提议,加快制定《德州市数字农业发展规划》,组建德州市数字农业研究所,加大数字技术在农业生产领域应用研究和推广,充分借鉴陵城区智慧大棚的成功经验和先进理念,改造德州农业设施,设立专项经费,开展科研攻关。
同时,借鉴浙江省模式,打造德州智慧农业大数据云平台,全力打造一批数字化农产品、数字化产业链,推动实现德州农产品源头可追溯、流向可跟踪、信息可查询、责任可追究,保障公众消费安全,提升德州优质农产品的市场美誉度,真正让德州市“放心农场”优质农产品和优秀农村传统文化、创意文化,走进全国,走向世界。
初审编辑:蒋丽君
责任编辑:李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