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手机报订阅方式:
移动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8000
联通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58000678
电信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97009
大众网
|
海报新闻
大众网官方微信
大众网官方微博
时政公众号爆三样
大众海蓝
大众网论坛
山东手机报
山东手机报订阅方式:
移动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8000
联通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58000678
电信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97009
2023
大众网
祁小丽 李勇超
手机查看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祁小丽 李勇超 德州报道
4月9日,中国(德州)“食品名市”建设推介会在中国(德州)农业食品创新产业园举行,300多名专家学者、业界翘楚、行业精英相聚德州,共襄发展盛世,共谋合作新篇。市委书记田卫东详细介绍了德州市建设“食品名市”所拥有的丰厚的农业资源、优质的产业生态、通达的区位交通、难得的发展机遇等优势,并表示德州期待与大家携手,共同把产业园打造成食品产业的新高地、食品科技创新的“试验田”、食品领域对外开放的桥头堡和食品“智造”的先行区。德州市委、市政府将以最大诚意、最优政策、最好服务,让各位企业家放心投资、安心经营、专心创业,共享新时代新机遇、共谱新德州新篇章。
近年来,德州市锚定建设中国北方现代农业强市目标,统筹推进“五个振兴”,坚定扛牢“粮食安全”“食品名市”“城乡融合”三面大旗,不断在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中取得新突破。在全省率先成立市级预制菜产业联盟,“中国预制菜、以‘德’为先”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进一步扩大。“德州味”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已完成4批授权企业认证,总数达103家。
一粒良种,千粒好粮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德州一直在进行‘吨半粮’建设,我们已经培育出了亩产超过‘吨半粮’的高产优质小麦、玉米品种以及高产配套技术。”在山东良星种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刘俊升站在绿油油的小麦育种田边,向记者骄傲地介绍,“‘良星66’因广适性强,成为横跨3个生态区的‘双国审’小麦品种;‘良星77’被誉为山东省最适合机械收获的‘矮秆大穗不倒伏品种’;‘良星99’被确定为国家小麦品种审定试验对照品种,是全国第一个由民企育成的国家标准对照品种。”
从一粒种子到一株小麦,再到成片的试验田,几十年的寒来暑往,刘俊升怀揣着“民族种业”的梦深耕育种业,希望通过向着“民族种业”这一梦想的努力,发展中国自己的种子企业,把中国的种子推向世界市场,也让国人吃上更优质、更实惠的农产品。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不仅靠育良种,还要繁良种。
高标准农田作为良种的“孵化器”,加速了良种扩面、提质。
眼下,在德州市孔镇镇滕家村集中连片的高标准农田中,笔直的灌溉渠波光粼粼,长达600余米的平移式喷灌机正在自动浇灌农田,地块中央的电子屏实时显示着风速、湿度等数据,田间地头各种设备“紧锣密鼓”运作,却鲜见农民的身影……作为德州市“吨半粮”生产能力建设30个重点乡镇之一、乐陵市“吨半粮”创建的核心区,孔镇镇在2022年成立了“吨半粮”工作领导专班,增强各部门协同作战力量,健全“书记抓粮”体制,划定了市、县、乡、村四级领导“指挥田”2.22万亩,打造高产样板田。
2022年,孔镇镇粮食产量达1.4亿公斤,创历史新高,荣获德州市“吨半粮”生产能力建设先进单位。同时与潍柴雷沃公司、中联重科公司开展智慧农业战略合作,建设全省第一家智慧农场,打造乡村振兴智慧农业样板,现代化无人农机作业+高标准农田土地托管服务,全面有效提升了全市“吨半粮”生产能力。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为坚决扛牢粮食安全政治责任,实现稳粮、保粮、增粮,德州市在全国率先启动“吨半粮”生产能力建设,力争用5年时间,建成全国首个百万亩“吨半粮”示范区。带动全市粮食面积、单产、总产“三提高”,总产达153.7亿斤,实现“十九连丰”。
德州市建立书记抓粮、党政同责机制,层层设立书记“指挥田”,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突出抓好高标准农田提升、耕地地力提升、现代种业提升、增产技术模式集成推广、现代农机装备提升、科技服务网络提升“六大工程”,促进良种、良田、良法、良技、良机、良网深度融合。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772.7万亩,占耕地面积的80%以上,以第一名成绩入选全国首批整地市级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试点。截至2022年底,累计发展种粮大户4466个,家庭农场9050家,农民合作社1.48万家,党支部领办合作社4424个,社会化服务组织4697家,全市规模化经营率达到78%,通过“小田并大田”去埂增田5%以上。
科技赋能,智慧兴农
好种出好苗,好秧半年粮。一粒好种,要有好产量,还需要“智慧大脑”来帮忙。
在五虎庄社区旁边的陵城区数字农业示范产业园里,75座冬暖式日光温室大棚绵延到远处,棚内翠绿的豆角苗蜿蜒生长,透出勃勃生机。有赖于水肥一体化、温室传感器等智能配套设施应用,工作人员可以实时监测基地作物种植环境,根据不同作物的需水需肥特点、土壤环境和养分含量等情况,后台决策远程控制水泵、阀门,检测水量、水质,实现智能化、定时定量地灌溉与施肥,既能节水又解放了人力。
园区以市场为导向,通过“订单式”农业带动周边村集体经济发展,发展生态农业、服务大众,助力乡村振兴。走进德城区新园村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的现代化大棚,一棵棵樱桃树郁郁葱葱,用纯净水灌溉出的樱桃粒大饱满,甜度与口感也得到了极大提高。园内的控温系统可以让樱桃树强制冬眠提前结果,“错峰”上市的樱桃售价提高了50%。
园区引入“农业+互联网”“农业+共享经济”“农业+共享农场”等新模式新业态,形成产供销一体化的高效农业产业体系,采用农业布局和生产,将农事活动、自然风光、科技示范、观光采摘环境保护等融为一体,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
回归自然,让农产品绿色、安全、优质,在德州大地上得到了充分体现。德州市始终把科技创新放在突出位置,积极创新体制机制、搭建平台载体,加强与国内外高校院所和高端人才合作,促进“政产学研金服用”各类要素集聚叠加。市级层面规划建设占地1.1万亩、总投资500亿元的中国(德州)农业食品创新产业园,每个县(市、区)都规划建设不少于3000亩的农产品(食品)加工产业园,构建起“一区多园、错位发展”的产业发展格局,为食品名市建设插上了科技翅膀。树立“互联网+”思维,积极拓展从种植养殖、新品研发,到精深加工、检验检测,到平台服务、物流配送,再到品牌运营、餐饮终端的智慧产业链,全面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2022年,全市234家规模以上食品加工企业实现营业收入723.4亿元,同比增长12%。
节粮减损,颗粒归仓
“这是我们生产的玉米粒罐头,主要销往全国各地及欧洲、俄罗斯等国家。”在恩城镇建忠食品有限公司,水果玉米经过扒皮、脱粒、清洗、罐装等深加工环节后,“摇身一变”成一罐罐玉米粒。精选上等的水果玉米甜度适中、脆嫩可口,深受消费者喜爱,产品远销全国各地,每年销售成品可达150万件。
“平原恩城生长出来的水果玉米,无论是甜度、水分还是口感都格外出众,清香味浓。”恩城镇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恩城镇水果玉米年种植面积达2万亩,年产鲜苞8000万吨,年产值8000万元。恩城镇已形成上游由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发展水果玉米规模化种植,通过“保底+分红”的形式增加农民收入,下游凭借企业的加工和销售业务,延伸农业产业链,推动农业“接二连三”。
在齐河县刘桥镇粮食服务中心的控制室,刘桥镇粮食综合服务中心站长于军正站在操控平台上的液晶显示屏前,对从卸粮进仓到烘后出料再到粮仓储藏的各种关键数据进行实时监测,只需要鼠标一点,阀门开启,风机开始作业,对粮仓内粮食进行通风降温。
“每个粮仓内都分布着多个传感器,通过中控平台就能动态监测粮库内的温度、湿度等关键指标,如果出现高温预警,可以远程操控开启通风阀门降温,确保储粮安全。”于军说,通过自动化控制,可以让仓内粮食温度保持在25℃以下,延缓储粮品质变化,最大限度减少了粮食存储环节损耗,确保了储粮安全。
作为全国超级产粮大县,齐河县率先实现20万亩全国最大面积集中连片“吨半粮”生产能力。2022年,齐河县投资5亿元,在全县15个乡镇建设16处粮食综合服务中心,应用“物联网+智能化”储粮技术,实现粮食库存“低温、低氧、低能耗”,在全国产粮大县中率先实现烘干仓储设施乡镇全覆盖,节粮减损入选全省乡村振兴优秀案例。
以国企齐源绿季农业集团为主体,以覆盖镇街的粮食服务中心为载体,构建从粮食供种、种植、收获、仓储、加工、销售全链条一体化的农业产业化体系,实现粮食从地头直接烘干入库,大大减少中间环节损耗,提升粮食保管水平,帮助周边农民减损增收,助力乡村振兴。
颗粒归仓,饭碗更牢。近两年来,德州市以土地托管为切入点,积极做好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保障了粮食生产的稳定性,促进了农民增收、农业增效、村集体增强,有效解决了制约农业发展“种植投入成本高和劳动力成本高”的“两高”问题,按照“农服公司+为农服务中心+基层社”的建设模式,积极构建以供销合作社为主导、龙头企业为骨干的综合性、规模化、可持续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围绕全市“吨半粮”创建和农村“三类地”开发利用,大力推进“土地股份合作+全程托管服务”新模式,为村党支部领创办的合作社提供全托管服务。
责任编辑:任瑶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