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民俗闹元宵丨红火兆丰年 德州佳节文化韵味浓

2023-02-03 19:12:31 来源:海报新闻 作者:武红鹏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武红鹏 高志玟 德州报道

  划旱船、骑毛驴、舞扇子、扭秧歌、二鬼摔跤……随着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的脚步越来越近,德州的节日氛围愈发浓郁,大街小巷热闹非凡,一场场火热的展演在德州各地上演,吸引广大民众前来观看。

  2月3日,德州中心广场锣鼓喧天,人潮涌动,德州市2023年元宵节民间文艺展演正在这里举行,现场吸引大量群众驻足观看。再现明人张岱《陶庵梦忆》中记述的“席无不人,人无不歌唱鼓吹”景象。

  展演现场,来自各县市区的12支代表队千余名演员齐聚,为广大市民奉上一场极具地方特色的元宵节文化大餐。

  德城区代表队原创作品《扬眉“兔”气闹元宵》,在省级非遗项目“跑驴”表演的基础上加入了传统秧歌舞蹈,地域特色鲜明、极具代表性。参演演员年龄最大的70岁、最小的只有7岁,真挚投入的表演赢得观众阵阵掌声。临邑县的《德平大鞅歌》,既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又是临邑县本土文化的缩影,在欢庆热闹的鼓点中,将美好祝福送给观众。武城县的《祈福》根据省级非遗项目花杠舞改编而来,两人抬一杠,在极具特色的舞步中,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脚步沉、膝微弯、小甩走、大甩转、骑马蹲裆全身颤”,说的就是武城县省级非遗项目——花杠舞。花杠舞俗称“抬花杠”,产生于明弘治年间,是民间祈雨的祭祀舞蹈,曾荣获“黑牡丹奖”。其表演形式为两人抬一杠,主要技巧有“头顶杠、转换肩、颤转背、蹲挖步”等动作,展现了武城对非遗技艺的传承和保护,彰显了德州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创新和非遗传承之美。

  崔振江是武城花杠舞第五代传承人,这一次,他带着南屯小学的孩子们和村里组建的女子花杠队一起登上舞台献艺。“顶上这个鸡毛掸子象征着五谷丰登,下面的红布象征红灯笼,这些花象征着丰收大年华,下面的围裙象征着红红火火。”崔振江告诉记者,杠柜上的每一个装饰,都有其独特的含义,承载着村民对新一年美好生活的期盼。

  热闹多彩的民俗节目同样在德州的各个乡镇、社区上演。

  “哇,好多‘小毛驴’呀,快去看!”1月31日上午10点,在德州市德城区新湖街道的一处社区广场上,随着清脆悦耳、节奏明快的伴奏音乐响起,跑驴演出正式开始。当日,正在筹备参加德州市2023年元宵节民间文艺展演的德州跑驴队,在展演前应邀“跑”进社区,为居民带来了一场惟妙惟肖的传统民俗表演。表演者们身着喜庆的演出服,娇羞的“小媳妇们”浓妆艳抹套上毛驴,跟随音乐节奏,勒环、执鞭、扬蹄、撒欢儿,上山、下山、过桥、过河、庆丰收……一场热热闹闹的“新媳妇回娘家”大戏拉开帷幕。

  2月1日,乐陵市文化娱乐中心的广场上,乐陵市精心举办的“非遗”民俗文艺展演活动为全市人民献上一场回味无穷的传统文化盛宴,相传源于北宋的乐陵战鼓秧歌吸引了诸多市民围观。“战鼓秧歌可是咱乐陵有名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今天特意带着孩子来感受下。”听说有“非遗”展演,市民杨红霞一家三口一大早赶过来占住位置,围在舞台边上看得目不转睛。舞台上,鼓声震天,战鼓秧歌、梢头棍、跑玩意儿等18个“非遗”节目轮番上演;舞台外,新春剪纸、健康义诊、糖画制作等志愿服务摊点一字排开,好不热闹。

  “非遗”闹元宵,红火兆丰年。元宵佳节到来之际,越来越多的传统文化得到了民众的认可,越来越多的非遗节目活起来、火起来。在热闹的锣鼓声中,广大市民一起欢欢喜喜闹元宵,城市中“醉人”的烟火气重新燃起。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黄新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