划分环境管控单元154个!德州发布“三线一单”方案

2021-07-08 12:16:37 来源:大众网 作者:王君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王君 德州报道

  7月8日,德州市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新闻发布会,德州市生态环境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新闻发言人刘春明介绍德州市“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情况。

  根据技术要求,对全市生态红线分布、环境质量、资源消耗等进行充分分析,以乡镇、街道为基本控制单元(省级以上经济开发区、化工园区、部分重点化工监控点等单列),将全市划分为优先保护、重点管控和一般管控3类,实施分类、分区管控。实现全市优化区域开发与保护格局,协同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

  三线管控要求

  生态红线方面:德州市生态保护红线主导功能为生物多样性保护以及防风固沙,主要为各类法定保护地的核心区域及评估确定的重要区。根据德州市自然资源局提供的生态保护红线划定结果(过程稿),全市生态保护红线面积为123.75k㎡,占全市国土面积的1.19%,主要包括国家级和省级森林公园、国家级和省级湿地公园、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世界文化遗产等。

  在生态保护红线的基础上,按照“应划则划”的原则划定一般生态空间,德州市一般生态空间总面积574.60k㎡,占全市国土面积的5.55%,包括未纳入生态保护红线的森林公园、湿地公园、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以及拟划定的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公园绿地、公益林,除此之外还包括评价确定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极重要区、重要区及生态环境极敏感区、敏感区。

  生态保护红线和一般生态空间均属于优先保护区。以保护各类生态空间的生态功能为目标,以禁止和限制开发为原则,依据相关法律法规、管理条例,形成生态空间管控要求。

  环境质量底线方面:①大气环境。2025年和2035年对接国家污染防治攻坚战设定的总体目标。到2025年,全市PM2.5浓度要达到45μg/m,到2035年,全市大气环境PM2.5浓度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的要求,即35μg/m。

  ②地表水环境。到2025年,全市水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县级及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全部达到或优于Ⅲ类,水功能区水质全面达标,省级及以上考核断面达到或优于Ⅲ类的水体断面达到15%左右,稳定达到或优于Ⅳ类水体断面超过50%。到2035年,全市水环境质量总体改善,省级及以上考核断面稳定达到或优于Ⅲ类的水体断面达到30%左右,稳定达到或优于Ⅳ类类水体断面超过80%,城乡全面消除黑臭水体,乡镇级及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全部达到或优于Ⅲ类,水生态系统实现良性循环。

  ③土壤环境。到2025年,全市土壤环境质量稳中向好,农用地和建设用地土壤环境安全得到有效保障,土壤环境风险得到全面管控,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92%以上,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达到93%以上。到2035年,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97%以上,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达到97%以上,土壤环境质量全面改善,生态系统实现良性循环。

  资源利用上线方面:①煤炭资源。按照能源消费强度和消费总量“双控”机制要求,分解落实压减任务,明确牵头部门和责任分工,完善工作机制,协同推进煤炭消费减量替代工作,完成省定压减任务。初步确定“十四五”时期,煤炭消费只减不增,按照每年2%压减,实际消费总量需等国家确定压减基调后由省发改委下达。

  ②水资源。统筹全市地表水等各类水资源,优先保证生活用水,合理安排农业用水和工业用水,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把水资源作为最大的刚性约束,加强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管理,制定水资源综合利用方案,明确控制目标。控制水耗较大的工业项目建设,积极开展再生水利用,提高再生水利用率。到2025年,万元GDP用水量比2020年下降10%以上;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0.6381左右。到2035年,万元GDP用水量比2020年下降21%以上;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0.6411左右。

  ③土地资源。到2025年,全市耕地保有量保持在6432.07k㎡以上。确保基本农田数量不低于5283.02k㎡,质量稳定中有提高、布局更合理。全市建设用地总规模达到2031.50k㎡,其中城乡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1685.28k㎡以内;交通、水利及其他建设用地规模将达到346.21k㎡,基础设施发展用地需求得到保障。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程度达到19.61%,土地资源开发利用效率提高到50.86万元/公顷。林地面积不低于575.36k㎡,全市林木覆盖率达45%,人均绿地面积达12.00㎡。

  到2035年,全市耕地保有量控制在6379.92k㎡以上,建设用地总规模达2208.70k㎡,交通、水利及其他建设用地规模将达到395.49k㎡,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程度控制在21.32%,土地资源开发利用效率提高到95.47万元/公顷。

  ④岸线资源。德州市纳入生态环境分类管控岸线涉及徒骇河、马颊河以及德惠新河的岸线。划分为三类:优先保护岸线,包括国家级、省级湿地公园和河流岸线利用管理规划中明确的岸线保护,共200.14km;重点管控岸线,包括工业园临近岸线、城镇开发用地等开发程度较高、生态环境压力较大的岸线,共158.39km;一般岸线,为优先保护岸线和重点管控岸线以外的岸线,共323.88km。

  划分环境管控单元

  全市环境管控单元共154个(包括全部乡镇、街道,部分开发区、化工园区,部分重点化工监控点等),分为优先保护、重点管控和一般管控3类,实施分类、分区管控。

  在优先保护单元方面,共6个,面积占比5.37%。主要涵盖生态保护红线等生态空间管控区域。该区域以生态保护为重点,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在各类自然保护地、河湖岸线利用管理规划保护区等严格执行有关管理要求。

  在重点管控单元方面,共59个,面积占比27.52%。主要涵盖城镇和工业园区,为人口密集、资源开发强度大、污染物排放强度高的区域。该区域以产业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协调为主,重点推进空间布局优化、产业布局转型升级,不断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加强污染物排放控制和环境风险防控,推动污染物减排,解决生态环境突出问题,提高资源利用率。

  在一般管控单元方面,共89个,面积占比67.11%。涵盖优先保护单元、重点管控单元以外的区域。该区域以经济社会持续发展为导向,生态环境保护与开发建设相结合,执行区域生态环境保护的基本要求,合理控制开发强度。

  制定生态环境准入清单

  根据生态红线分布、环境质量和资源利用条件分析,准确把握区域发展战略和生态功能定位,结合全市实际情况,制定了全市生态环境准入清单(总则),乡镇、街道及省级以上经济开发区、化工园区及部分重点化工监控点,根据各自实际情况和发展方向制定了具体的单元环境准入清单,共同组成了全市生态环境准入清单。清单充分体现了环境管控单元的基础性、普适性、差异性、落地性等要求。项目建设及各类开发活动应严格执行生态环境准入清单确定的空间布局约束、污染物排放管控、环境风险防控、资源利用效率等管控要求。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贾春新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