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34-2778800

通讯员qq群:144738782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当前位置:德州社会

德州平原:“群众路线”越走越宽

2014-04-28 09:52: 作者:李占河金吉鑫马格道 来源:德州日报
一个财政小县牢牢坚持“科学务实,民生为大”的执政理念,不重“面子”重“里子”,不搞“形式”抓“实效”,围绕百姓所思、所需、所盼,干成了一批让群众拍手叫好的民生大事。平原县委常委、组织部长刘在军介绍:“县委确定的这10件实事都立足于实际,能够直接改善群众的生产生活。
      一个财政小县牢牢坚持“科学务实,民生为大”的执政理念,不重“面子”重“里子”,不搞“形式”抓“实效”,围绕百姓所思、所需、所盼,干成了一批让群众拍手叫好的民生大事。

      平原县是全省30个欠发达县之一,财政收入并不宽裕。最近3年,该县在努力“做大蛋糕”的同时,更加注重“分好蛋糕”。

      2011年以来,全县民生支出达到38亿元,其中2013年的民生支出11.3亿元,占财政总支出的68.3%,先后成功实施了60余项民生工程。城乡教育统筹发展、廉租保障房建设、公立医院改革、农村公路网化工程、城乡供水一体化等工作走在全省乃至全国前列,用“小财力”支撑起了“大民生”。

      “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把钱多花在老百姓身上,不会后悔,不留遗憾。平原县虽然财力小,但只要集中力量、解放思想、发扬愚公移山精神也能办大事,而关键就在于心中有没有装着群众。 ”平原县委书记马善军说。

      学有优教:

      城乡教育“齐步走”

      走进平原,无论在县城,还是在农村,看到最漂亮的楼房一定是学校。而与一座座教学楼相比,上世纪70年代修建的县委大楼显得相形见绌。

      “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改善办公条件可以等,但教育的事耽误不得。 ”马善军说。

      平原县紧紧围绕“办人民满意教育”这一中心目标,在实现全县100%的初中生进县城读书的基础上,进一步将教育均衡发展向小学和学前教育延伸,大力实施乡镇中心小学楼房化工程和学前教育3年行动计划,全面推进学校和幼儿园标准化建设。2012年,在全市率先实现所有乡镇中心小学都有教学楼。公办幼儿园幼儿数量从2011年的5000余名增加到今年的12600余名,90%以上的城乡适龄幼儿进入标准化的公办幼儿园。

      平原县对教育发展坚持舍得拿钱、舍得拿地、舍得花费精力。 2011年以来,累计投资3亿多元,新建学校、幼儿园32所,一大批农村小学改善了办学条件。此外,连续多年招考补充中小学教师1739名,70%补给了农村小学。

      大投入带来大变化。越来越多的农村孩子享受到了同城里孩子一样的优质教育资源,整个基础教育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走出了一条欠发达地区推动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新路子,实现了从“学有所教”到“学有优教”的嬗变。平原县教育工作也获得了 “全国教育系统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住有宜居:

      “股份房”圆了安居梦

      平原县汽运公司困难职工高义鹏和丈夫杨国友都有病在身,生活拮据,常年租房住。去年12月,该县第六批保障性住房建成,高义鹏只拿了房款的60%便住上了新房,其余40%的钱由政府补上,5年后,按合同规定,她补齐差价便可取得完全产权。

      目前,平原县已累计建成分配廉租房2080套,连续3年完成任务数的700%以上。其中,产权共有的1242套,县财政配套资金1.6亿元,回笼资金1.08亿元,实现了良性循环,今年计划再新建保障性住房1000套,让更多的保障对象由“租房”转向“有房”。

      平原县房管中心副主任张永轩介绍,廉租房“产权共有”是在不改变保障房性质的基础上,保障对象和政府一起凑份子买房子,保障对象和地方政府分别持有一部分产权。政府“入股”共有产权房的资金主要来自土地出让金,占40%;而购房者则通过支付房屋拆迁和建设成本 “入股”,占60%。并且规定5年内不得转让、继承和抵押;满5年后,购房者按照一定比例向县政府缴纳差价后,可以取得完全产权。

      “一方面是困难群众的急需热盼,渴望住得大一点、好一点,拥有一个真正属于自己的家;一方面是政府财力薄弱,扩建保障房资金压力大。应该说保障房的产权共有模式是逼出来的。 ”平原县县长王洪霞说,“廉租住房‘产权共有’模式,既满足了保障对象对住房的需求,又解决了县级财政的‘燃眉之急’,实现了廉租住房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

      平原县的廉租保障房全部建在黄金地段,与商品房、经济适用房、廉租房多房合一。同时,该县先后6次提高保障标准,从一开始规定必须是城镇低保户、无房家庭,到现在扩展到家庭人均年收入低于1万元的家庭,困难群众购房的热情也被不断点燃。目前,城区企业下岗职工和无业人员、城中村失地农民等占到被保障对象的80%以上。

      病有良医:

      一剂药方解了“看病难”

      “2012年,平原县被列为全省30个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县,这次改革的核心是破除‘以药养医’。以前药品收入占医院总收入的一半多,改革后,医院所有药品全部实现零差价销售,药品价格平均降幅达30%。 ”平原县副县长、公立医院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何新梅说。

      “医改必须紧紧从人民群众的迫切要求和呼声入手,才会让人民群众满意。 ”针对群众对用药不合理状况的关注,平原县试点改革的3家医院均分别成立用药监督管理委员会,将科室用药占比、抗菌药物销售、医师应用抗生素、药品销售总额等数据每月进行排序、公示和奖惩,不断加强用药监管。基本药物使用量明显增多,特药使用量明显减少。仅今年2月,平原县第一人民医院就为群众节约药费150万元。现在,该院就医患者的满意度不断提高。据该院回访办公室统计,由医改初期84.1%的满意率,提高到目前的94.5%。2013年,3处县级公立医院门急诊291880人次、住院40334人次,同比分别增长13%和10.2%。

      正在该县第一人民医院住院的坊子乡农民王丽说:“俺只凭新农合证、身份证,填张表,就住下了,再也不用为住院到处筹钱了。 ”“先诊疗后付费”是医改的一个重要内容。此举不仅方便了就医群众,也减轻了护理人员的工作负担。

      为了确保医改的顺利实施,平原县克服财政紧张状况,努力提高政府财政投入。 2013年县财政投入1600万元补助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同时,探索实行医保、新农合门诊及住院总额预付制度,按照核定的总额标准共向3家县级公立医院预拨798万元的周转资金,确保了运转资金不断档。

      行有畅途:

      村村接通“最后一公里”

      如今,平原县876个自然村全部实现了街道硬化、互联互通和与邻近公路的连接通达。这是村级公路网化工程带来的新变化。 2014年3月20日,德州市农村公路工作现场会在平原县召开。

      “我们村以前一下雨就出不去、进不来,别说汽车了,就是自行车也要扛着走。如今,政府不仅给我们修好了环村路,连大街也铺成了柏油路,做梦也没想到啊。 ”三唐乡于圈村党小组长于吉香介绍。

      2011年10月开始,平原县大力实施村级公路网化工程。目前,全县完成投资3.177亿元,新建改建农村公路837.72公里、桥涵285座,全县农村公路总里程达到2100公里,覆盖率达到98%,居全省第三位。在工程建设中,县乡机关干部和企事业单位自发捐资370多万元。2012年,平原县被评为全省首届群众满意“双通”县。

      幸福路引得百业兴。据统计,实施公路网化工程以来,全县已有寿光物流等36个涉农项目签约,总投资25亿多元;公路沿线新增设施蔬菜4万余亩,新建规模化养殖场(区)35处,带动沿线新建农村社区48处、加工园区17处,约8万户农民实现了家门口就业。

      饮有净水:

      34万农村群众告别苦咸水

      平原县恩城镇有个存在了160多年的特殊行当——卖水,因四里八乡水质不好,一些村民从外地拉来甜水卖给居民。

      小北关村村民曹守利便是其中的一员。他和妻子从1999年起便开始从事卖水生意,每年能收入一两万元。如今,曹守利已经“下岗”了,这还得从平原县实施的饮水安全工程说起。

      受特殊地理环境的影响,平原县地下水矿物质高,含氟量超标,水质达不到国家饮用水标准。广大群众长期饱受高氟水、苦咸水、污染水的危害,身体健康受到严重影响。

      要想全县全部通上自来水,需要一笔数额不小的财政资金。对于小财力的平原县来说,困难相当大。可是,事关几十万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慢不得,更等不得。

      平原县发扬愚公移山精神,连续几年把饮水安全工程列为全县10件民生实事之一,一年接着一年干,先后投入财政资金3亿多元,于2012年在全市率先实现农村供水城市化、城乡供水一体化,使全县34万农村群众告别了祖祖辈辈喝苦咸水、高氟水的历史,喝上了“同源、同网、同质”的黄河水。

      呼有所应:

      件件实事彰显为民情怀

      “前些年县里拖欠我们的工资有着落了。 ”近日,平原县的老师和乡镇干部都在谈论一件属于他们的“喜事”。

      原来,马善军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走访调查中了解到,1997年以前,县里拖欠老师、乡镇干部部分工资,因过去乡镇财力不足一直没有解决。面对1500万元的乡镇历史旧账,平原县委、县政府没有逃避推托,决定乡账县还。

      “我们搞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坚决不要厚皮的包子,老见不到馅。从活动一开始就要让群众看到变化、得到实惠。 ”马善军表示。

      在教育实践活动中,平原县委坚持以民生破题,从整改开局,通过调查问卷、座谈会、个别访谈、网络调查、党员干部会议、来信来访等形式,广泛征集群众意见,从群众反映最强烈、目前条件能够解决的现实问题入手,梳理确定了10项立行立改的为民实事,并由县委常委分工负责,相关部门分头落实。

      平原县委常委、组织部长刘在军介绍:“县委确定的这10件实事都立足于实际,能够直接改善群众的生产生活。 ”

      随着县城的快速发展,停车难、买菜难、入厕难问题变得越来越突出。该县紧紧围绕群众的需求和呼声抓整改,把解决“三难”问题也作为10件为民实事之一。

      目前,计划总投资840万元、地处县城黄金地段的4处停车场已进入规划设计阶段;计划总投资300万元、占地6000平方米的便民农贸市场也在规划设计中。

      今年,平原县还把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列入10件立说立改为民实事,按照“户集、村收、镇运、县处理”运行模式,在乡镇建设了垃圾转运站,并按照每30户1名保洁员的标准,成立专门的保洁队伍,配套购置了4部垃圾转运车辆及1部吸污车,全面加强环卫保洁区域内卫生清扫和垃圾清运力度,扩大环卫覆盖面,做到全天侯保洁、垃圾日产日清、卫生无死角。

      □李占河金吉鑫马格道

    (初审编辑:马宝涛   责任编辑:张洁)


友荐云推荐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关于我们 - 报业集团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业务拓展 - 人才招聘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 2001-2013   dzww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Email:webmaster@dzwww.com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音像制品出版许可证
鲁ICP备09023866号 新出网证(鲁)字02号 网络视听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