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俭尚德讲文明 移风易俗树新风

2015-07-06 18:03:00来源:大众网作者:

  今年,禹城市将移风易俗作为市委、市政府的重点工作来抓,立足“创新思路、群众思维、精准治理、虚功实做”基本原则,大力开展了以“自觉抵制陈规陋习”为核心内容、以“正党风、淳民风、树新风”为途径的“崇俭尚德·倡树新风”主题教育暨综合整治活动。

  一、为什么要抓移风易俗工作?

  去年,我们在广大农村进行了大量的走访调研。调研结果表明,基层的红白事等方面仍然存在不少问题。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经济负担。在农村,一场丧事的花费最低要1万余元,婚嫁喜事更是高达平均5万元以上,彩礼陪送、大摆宴席、雇吹鼓手等不良习俗的花费约占总支出的60%以上。部分生活较困难的群众甚至借债办红白事,导致“娶不起媳妇、死不起老人”。二是精神负担。在部分农村,仍然存在封建迷信、低俗演艺、铺张浪费、治丧时间过长等不良红白事习惯,造成部分群众盲目攀比,甚至会产生“我不这样办就丢人”、“我得比他们办得更热闹”等扭曲心理。三是社会负担。随着城镇化水平日益提升,新的居住环境带来了新的村居文化,村民之间相识相知、互帮互助的传统文化体系受到冲击,因旧俗陋习引发的家庭矛盾、邻里纠纷、噪音扰民甚至非访闹访等现象时有发生,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不正之风的蔓延。

  面对以上种种问题,我们认识到,移风易俗工作,上级有要求,群众有期盼,作为基层党委政府特别是宣传文化部门,我们感到责任重大、使命光荣,不抓不行、抓就要抓好。

  二、移风易俗工作抓什么?

  今年,禹城按照上级部署要求,对照问题想办法,结合实际找对策,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移风易俗“5+5+X”工作法,即5个推进实施类活动、5个创新实践类活动和综合整治活动,以活动促工作树新风。

  (一)5个推进实施类活动,重点突出社会风气改善、文明习惯养成。

  一是“俭以养德”活动。围绕节俭主题,以“孝信俭”三好禹城人评选为抓手,在全社会树立文明节俭典型;二是“村风倡树”活动。结合去年我市创新开展的“六风建设”工作,制定社区行为准则,向村民印发《禹城市社区居民文明手册》;三是“家风倡树”活动。以孝德建设为核心,社区定期举办道德讲堂,邀请高昌礼、吕明晰等全国知名专家学者不定期前来授课,倡导文明新家风;四是“诚信建设”活动。大力开展“厚道鲁商”倡树行动,推动各企业、窗口服务单位完善诚信机制;五是“履约践诺”活动。制定以移风易俗为主要内容的《居民公约》、《村规民约》等,引导广大群众践行移风易俗公约。

  (二)5个创新实践类活动,重点突出红白事“五改五提倡”。

  一是“婚事新办”活动。从定亲、迎亲、婚礼、宴请四个环节入手,推行“五提倡”,即提倡简约定亲、提倡新式婚礼、提倡“礼轻情重”、提倡环保低碳、提倡彩礼改为创业基金等;二是“丧事简办”活动。倡导文明节俭丧葬,推行“五改”,即家族办丧改为红白理事会办丧,穿白大褂改为戴白花黑纱,五天丧改为三天丧,雇吹鼓手改为放哀乐,摆宴席改为大锅菜,杜绝大操大办、封建迷信现象;三是“感恩母亲(父亲)节”活动。依托道德讲堂、经典诵读、好媳妇好婆婆评选、孝心村创建等载体,大力弘扬传统孝道文化;四是关爱留守儿童活动。动员全社会力量,通过捐款捐物、志愿服务、4点半课堂等形式,为留守儿童创造良好成长环境;五是“邻居节”活动。引导社区居民树立“对公益事业有热心、对邻居交往坦诚心、对邻居困难我关心、对弱势群体献爱心”的“四心”意识。

  (三)综合整治活动。

  市纪委、政法委、宣传部、文化执法、民政、科协等部门联合行动,对群众反映强烈的不文明现象开展集中整治,规范净化殡葬市场,严厉打击邪教组织等违法犯罪行为,大力开展科普宣传教育。

  三、如何抓好移风易俗工作?

  具体工作中,我们就如何抓好移风易俗工作,在工作体制、工作机制、工作思路、工作落实等四个方面总结了一些经验。一是在工作体制方面,领导重视亲自抓。禹城成立了由市委副书记任组长的领导小组,出台专门的实施意见,各级各部门均成立专人负责的工作办公室,各社区、村成立红白理事会,建立起一整套机构健全、保障有力的组织体系。二是在工作机制方面,明确职责分工抓。市纪委、组织部、政法委等部门根据职责抓好综合整治;宣传部做好统筹协调、规范督导,实施新闻联动、集中宣传;民政局负责制定红白理事会章程、村规民约;各乡镇、部门将活动纳入本单位重点工作,抓好具体落实。全市形成上下一体、四面出击、层层推进的工作机制。三是在工作思路方面,明确原则重点抓。我们重点把握了5项原则:把握带动原则,引导党员干部率先垂范;把握群众原则,激发群众的主动参与性,认真听取群众的意见建议;把握协作原则,强化各职能部门和乡镇的主体作用;把握疏堵原则,既要提升群众的道德文化素质,又要加大对党员干部违规违纪行为的监督查处力度;把握常态原则,着力于长效机制的建立,使移风易俗制度化、常态化。四是在工作落实方面,强化督导靠上抓。我们要求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对活动进展落实情况进行督查检查,将各单位工作纳入全市年度考核,对落实不力、成效不明显的单位负责人进行问责。

  四、当前工作及成效

  一是群众负担明显减轻。我们在全市12个乡镇、383个社区都建立健全了红白理事会,并上墙公示,红白理事会大力推行“五改五提倡”,不良习俗得到有效改善,群众平均节约经济开支近万元。辛店镇陈忠村张志强和李静的婚礼上,邀请村里的广场舞队伍代替吹鼓手;房寺镇杨架村的杨玉琦和辛寨镇大刘村的刘岩,先后用自行车迎娶新娘,在群众中引起强烈反响和好评;市中街道肖寺社区居民霍长海家的白事上,不披麻戴孝、不请吹鼓手、不摆席、三天丧,前后只花了3000余元。将“婚庆彩礼”变成“创业资金”更是成为年轻人的新时尚,许多新人用彩礼钱跑运输、搞养殖、开淘宝店,尝到了创业的甜头。据统计,全市共引导659对新人参与活动,产生创业资金达1400余万元,创业项目670个。

  二是道德文明深入人心。各类民俗活动中的不文明行为得到有效遏制,广场舞、运动健身等文化活动成为农村群众自发的生活习惯。我市共举办广场舞大赛和民间才艺展演活动26场,参与群众近2万人。目前,全市共有民间公益爱心组织18个,20人以上的广场舞队伍达1100多支,庄户剧团130余个,机关、企业、社区开设道德讲堂1000余场,宣讲对象逾10万人次。 5月19日,我们举办了禹城市首届“中华母亲节”活动,更是将孝德文化的普及推向了高潮。

  三是社会风气显著改善。我们号召城乡各社区建立“互帮互助”小组,公布互助电话,打造“菜单式”志愿服务体系。确定每年7月的第一个星期六为邻居节活动日,开展爱心驿站、家庭运动、团圆聚餐、婆媳茶话等活动。随着移风易俗工作的不断推进,尊老爱幼、勤俭节约、诚实守信等优良品德蔚然成风,互帮互助、邻里和谐的传统文化全面复苏,因不良习俗引发的矛盾纠纷数量锐减,基层社会风气得到有效改善,各类典型模范不断涌现。仅6月份,全市共收集好人线索76条,推荐道德模范候选人24人,人人争当道德楷模、村村争创文明社区的氛围日益浓厚。(中共禹城市委宣传部)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白雪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