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绍省:让德州的碧水蓝天拥抱京津

2015-07-22 06:45:00来源:大众网作者:满志旺

  马绍省:让德州的碧水蓝天拥抱京津

  记者 满志旺 通讯员 赵晶

  【编者按】日前,国务院正式印发《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德州市“一区四基地”战略地位被确定。7月16日至17日,德州在京举办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合作恳谈会,总投资417亿元的30个项目集中签约。德州为何要积极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协同发展城市有哪些机遇?我市有何发展规划?……即日起,大众网陆续采访相关部门领导,请其介绍德州融入京津冀情况,推出“德州融入京津冀高端系列访谈”专栏,敬请关注。

  日前,随着德州“一区四基地”战略地位的正式确立,市政府正在加紧制定推进措施,明确任务目标,积极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和京津产业转移,打造京津冀协同发展示范区。其中,作为“一区”的京津冀南部重要生态功能区建设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7月21日,大众网记者采访了德州市环保局局长马绍省,请其介绍了“重要生态功能区”建设情况,畅谈如何进一步改善德州生态环境。

  记者:京津冀南部重要生态功能区作为“一区四基地”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目标是什么?

  马绍省:根据《德州市建设京津冀“一区四基地”工作方案》,市环保局将牵头负责京津冀南部重要生态功能区建设工作。推出生态水网、生态绿网、环境治理及蓝天工程,建设生态型农业、工业、旅游业,推进全市“治用保”治污体系建设。到2020年,全市水环境质量得到阶段性改善,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到Ⅲ类标准,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38%以上,PM2.5均值达到70微克/立方米以下,蓝天白云天数占全年比率达到50%以上,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到40%以上,资源综合利用企业达到60家以上,规模以上企业通过清洁生产审核率达到50%以上。目前,德州市环保局已成立“一区四基地”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了职责分工,全力推进各项工作。

  记者:近年来,空气质量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就目前来看,影响德州空气质量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马绍省:从近年监测情况看,我市空气质量主要受扬尘、机动车和工业企业三方面影响。近年来我市城建力度大家有目共睹,可以说是不断加大,但是随之带来的扬尘污染问题也日益突出,已经成为了我市PM2.5的主要来源之一;工业企业排放的烟尘对空气质量的影响仍不容忽视;机动车保有量持续高速增长,尾气污染已成为影响城区空气质量的重要因素。

  记者:您所说的这三个方面,可以说是影响空气质量的顽疾,接下来环保局将采取哪些措施予以改善呢?

  马绍省:大气污染治理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场持久战、攻坚战。为了解决好这三个问题,我们将对症下药。首先实施转型升级,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实行最严格的能耗和排放标准,严格控制污染项目,发展绿色循环经济,推进煤改气、煤炭清洁利用,从源头上减少污染产生。同时,深化污染治理,严控污染物排放。强化监管,确保重点点源稳定达标排放,巩固扬尘治理成果,促进“黄标车”提前淘汰,加快挥发性有机污染物治理。此外,构建绿色屏障,着力提高绿化覆盖率,着力抓好水系、道路林网建设和城市园林绿化,提高防风抑尘和大气污染物净化能力,构筑全市生态绿色屏障。

  经过近两年的努力,目前德州空气质量已经实现持续改善,累计获得山东省空气质量生态补偿资金2143万元。2014年,全市“蓝天白云、繁星闪烁”天数为106天,较2013年改善16.5%。今年上半年,大气四项主要污染物二氧化硫、二氧化氮、PM2.5、PM10浓度同比分别下降15.8%、6.3%、1%、14.6%。

  记者:您之前提到了到2020年,全市水环境质量得到阶段性改善,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到Ⅲ类标准。目前德州的水环境质量状况如何?

  马绍省:我市在国家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核查中,取得海河流域7省市、全国九大流域25个省(市、自治区)39个代表城市“双第一”的好成绩。今年以来,大力开展消除劣Ⅴ类水体行动,五条主要河流水质均值达到Ⅴ类标准要求。以迎接创卫复审为契机,完成中心城区24条污水水体治理。筹备编制《德州市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方案》,进一步完善“治用保”流域治污体系。

  记者:在推进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方面,环保局还将采取哪些措施?

  马绍省:首先将全面控制污染物排放。狠抓工业企业污染防治,取缔“十小”企业,整治十大重点行业,集中治理工业集聚区水污染。强化城镇生活污水治理,全面加强配套管网建设,推进污泥集中处置,完成城区水体治理。节约循环利用水资源。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严控地下水超采,提高用水效率,鼓励高耗水企业废水深度处理回用,完善城市再生水利用设施。同时,全面改善水生态环境。加强河湖水生态保护,强化水源涵养林建设与保护,在现有基础上,县县再造千亩湿地,保护湿地水源涵养空间。此外,还将强化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全面推进水源地环境整治,加强供水全过程管理,确保饮用水安全。

初审编辑:马宝涛

责任编辑:白雪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