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有电灯的历史在100多年前就已拉开帷幕。

 

    1902年,北洋机器制造局在德州设立,局内安装发电机,德州出现了第一盏电灯。当时厂里有两部锅驼机和两部发电机,锅驼机的大引擎轮直径近4米,连接发电机的传动皮带一尺多宽。发电车间有150平米,隶属于弹厂管理,有工人56名,都是天津人。制造局有13各分厂,每个车间和每部机器上都安装了电灯,全厂没有电气动力设备,发电仅仅在晚上,供照明使用。1925年,奉系军阀张宗昌将兵工厂全部机器设备迁往济南,德州发电停止。

1990年,德州电厂1.5万千瓦机组发电

 

    1916年,美国基督教公理会在德州建立了 “三育村”,村里的男女中学、医院、美国人住宅里面都装有电灯,医院照X光片时也用电力。据《1926年德县公理会会议记录》记载,一年的电灯费用就达到了5000美金。发电机健在村的东北角上,开始用一台汽油机发电,可供600个灯头用电,每晚用油28斤,管理人是一名南方人,叫顾香山。由于发电机经常坏,因此1928年后,安装了煤气发电机,每天天黑开始工作,医院拍X片的时候,提前发电,管理者是从天津请来的一位霍姓师傅。三育村的发电不对外经营。

1995年8月25日,乐陵市铁营乡尤家村康景文家通电,至此德州市实现村村通电

 

    1924年的时候,市民秦子江在柴市街路口北侧,建设了112平米的房屋,安装了一台小型发电机,每天傍晚开始发电,晚上10点多关机停电,开机的时候机器非常响,震动也很大。供电范围北到又一村饭店,南到贵都饭店,用户50多家,每个月按灯头收费。这台机器开了近5年,因损坏而停业。

太阳能利用,成为德州城市特色

 

    清末,商会为了商户受益,集资在德州主要大街上安装路灯。路灯为斗形防风玻璃罩棉油灯,在商业街、太平街、南门里街的十字路口和大商号门前悬挂。 1918年,路灯全部改用煤油灯,专人负责,定时点燃。当时居民大都用棉油、煤油照明,官府、大商号和工厂使用汽灯。

太阳能灯装饰了日月坛

 

    1938年7月,德县电灯厂开始营业,为齐鲁电业股份有限公司在德县的营业部。当时德县为重要的棉花和花生集散地,有人口33910人,日本人约800人。电灯厂发电机装机容量175KW,城内外设计安装90盏电灯。当时的德州发电所位于运河东岸,桥口街南侧,这里原是窑厂旧址,留下两座高大的烟囱,日本人就利用这两个烟囱修建了发电所。工厂有十几个工人,白天停,晚上工作,主要供日本兵营和一些商店照明。1945年日本投降,国民党进驻德州,发电所遭破坏。


    1946年德州解放,党和政府修复了发电所。解放战争中,国民党大举进攻山东解放区,形势紧张。根据渤海行署指示,德州电厂将3台发电机组转移到鲁南山东军区后勤部兵工厂,此后至新中国成立,德州全城停电。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