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故事:从北京到德州,有研半导体项目跑赢的“六个月”

2020-10-17 22:15:30 来源:大众网 作者:蒋丽君 王君 高志玟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蒋丽君 王君 高志玟 德州报道

山东有研半导体材料有限公司“集成电路用大尺寸硅材料规模化生产项目”量产通线仪式

  10月16日,山东有研半导体材料有限公司“集成电路用大尺寸硅材料规模化生产项目”量产通线仪式在德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举行。这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刻,标志着山东没有硅片的历史已经结束,标志着山东头号重点项目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标志着德州将成为我国北方最大的半导体材料生产基地。而这一刻,比预期整整提前了六个月。

  集成电路用大尺寸硅材料规模化生产项目是德州对接融入京津翼协同发展国家战略、主动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和高新技术产业转移转化的重点项目。这六个月的时间,产值可能翻番,可能会有4个产业带动项目落地德州,可能会有多个技术产业转化成果……可以做的事情很多。

  从北京到德州,项目克服了“水土不服”,克服了2020年突如其来的疫情,不但没有影响进度,反而争取到了黄金发展时期的“六个月”,提前实现了一期项目的量产,这其中有何奥秘?

  “六个月”里有一种相见恨晚

  “我投德州一票。”“德州”“德州”,依然是“德州”。2018年5月4日,在有研总部的会议室,大门紧闭,10多名公司管理人员在做一个重要的决定,事关公司发展方向。大家的“投票”不约而同地指向了同一个地方——德州,集成电路用大尺寸硅材料规模化生产项目的目标城市。

  他们的“投票”不是冲动之举。2017年,山东有研半导体材料有限公司开始了项目城市的考察,偶然的机会,初识德州。“一开始,德州并没有进入项目落地备选城市。”山东有研半导体材料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果虎说。

  对接之后,德州市委市政府的热情和诚信一直在有研的项目考察之路上刷着“存在感”,这让他们不断关注这座城市。

  2018年初,一次动车之旅催化了有研项目的敲定。“大本营”在北京,有研人坐动车从北京到天津,要想到达项目工地,还需要一个小时的车程,然而,从德州高铁站到项目工地仅需要5分钟,这对整厂搬迁,近500名技术骨干转移后的来来往往,无疑是很大的诱惑。

  直到这次会议前的五一假期,10余名公司管理人员的德州“私访”,让他们做出了最后的决定,并产生了相见恨晚的情结。

  2018年7月26日,经过充分论证和科学决策,有研半导体与德州市政府在济南签署产业落地协议,决定在德州市经开区建设集成电路用大尺寸硅材料规模化生产项目,搬迁有研半导体北京生产基地并扩大生产能力。山东省将项目列为2019年山东省重点项目1号工程,项目于2019年2月15日通过国家发改委窗口指导,德州有研项目成为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布局的重要基地。

  这一签约,为所有的“顺风顺水”奠定了基石。

  “六个月”里有一组数据集成

  对企业来说,项目建设的最大困难在审批流程慢、配套设施跟不上。但在德州,有研半导体项目经历了“加速度”。

  2018年8月23日,山东有研半导体材料有限公司当天申请即拿到了营业执照,这得益于经开区审批部门开辟招商引资绿色通道,当天申请当天发照,全程一对一服务。德州经济技术开发区行政审批部副部长李爱军介绍,对于有研项目,该部门实施流程再造,将项目落地设定为“项目确立、联审联办(土地手续办理)、竣工验收”三个阶段,创立“双线并行+预审承诺性”审批模式,实行建设项目土地征收供应手续和项目规划、施工手续同步办理,有效压缩建设项目落地时限4至6个月,有研项目在这套审批机制的推进下,2019年3月实现了“拿地即开工”。此时,项目进度抢先2个月。

  仅用时一个多月完成占地面积650亩地的基础工程?这听起来似乎不可能,但确实是体现在有研半导体项目建设过程中的又一个“德州速度”。作为全省新旧动能转换的1号工程,有研半导体项目规模大、工期紧、要求高,山东德建集团有限公司选派精干力量、精心组织施工,仅用一个多月的时间就优质高效地完成了全部基础工程,比合同工期提前了40天,实现了良好开局。2020年以来,面对紧张的建设工期以及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不利气候等因素影响,特别是疫情防控期间,德建集团千方百计协调建设材料供应,“点对点”接回企业外地技术人员和工人返岗复工,保证了项目建设进度。此时,项目进度抢先3个半月。

  基建工程给力,配套设施也不能落下。当得知有研半导体项目用电需求高,国网德州供电公司当日受理当日答复,出具了双回路电源供电方案。由总公司批准投资9623万元,为山东有研半导体公司自220千伏望湖变电站和220千伏香坊变电站各新建一条35千伏专线至规划红线。5月22日35千伏孙良变电站完成送电,比山东有研半导体公司提出的用电需求时间提前半个月。此时,项目抢先进度4个月。

  在德州,像这样的服务比比皆是。

  德州经开区利用4.23亿元的政府专项债券,为有研半导体等几个新建项目完成污水处理、绿化工程等方面的基础设施改造;2020年6月,项目建设进入攻坚期,为确保项目生产线7月上旬搬迁完毕,经开区创新推出了“早餐例会”新机制。每早7点30份,利用早餐时间,召集有研公司、施工各单位和监理公司,通报前一天工程建设进度,分析存在的问题及原因,统筹研究解决问题的办法......

  截至10月16日的山东有研半导体材料有限公司“集成电路用大尺寸硅材料规模化生产项目”量产通线仪式,项目建设周期比预计提前了6个月的时间,这带给有研半导体项目惊喜的同时,也标志着项目在德州的未来更加可期。

  “六个月”里有一群“追梦人”

  今年5月份,山东有研集成电路用大尺寸硅材料规模化生产项目总工程师肖清华,终于踏上了回家的火车,他作为派驻建设现场的管理骨干,从春节前发生疫情就已经驻扎现场,已经有近半年时间没有看到自己的亲人,但是他丝毫没有怨言。“这是我的一个梦。这么多年,想把这个产业做好做强,这个机会不容易。”肖清华说,对于这个项目,有研人争的是一口气。

  据了解,2019年中国进口商品中,芯片是第一大类型,全年进口的芯片总量为4451亿个,进口金额约为3055.5亿美元,约为同期进口商品总额的14.72%。这些数字看出,当前,大尺寸硅材料受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兴产业的带动,市场迎来快速增长,全球出现供应缺口越来越大,然而本土所需却主要依赖进口。因此,有研半导体项目瞄准我国重大战略产业短板,填补省内相关领域空白,对德州市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打造战略性新兴特色产业集群意义重大。

  然而,愿景的实现是不易的,项目的进行是受多方面制约的,2019年12月18日有研半导体项目实现主体结构封顶机电施工进驻。2020年6月工艺设备开始搬入,之后便是有研人迁入德州的问题了。“除了技术与建设以外,最大的困难是北京团队的搬迁。这个队伍仍然具有很强的凝聚力。最重要的一点就是领导干部、业务骨干带头搬迁,尤其是党员干部的示范作用突出,在遇到问题的时候能够顶得住、站得稳。”张果虎说。

  单晶制造部重掺车间的车间主任李英涛是一个滨州小伙,他从一毕业就进入有研工作,是一名资深拉晶工,德州工厂建成后,他就跟公司的70余名同事搬到了德州,入住德州中元科技创新创业园。“都是自愿原则的,当然也会优先考虑家乡属地问题,像我这种省内祖籍的,肯定是要申请回来的,为家乡做贡献嘛。”李英涛说。他跟他的同事们,已经定义自己为一名德州人,想在德州扎根。

  正是调度有方,管理有道,截至2020年9月30日,德州厂区完成了近500台工艺设备的搬入;北京有研半导体的全部技术骨干人员全部进驻山东有研,为项目的通线量产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有研半导体的企业文化、管理方法、运营理念将全部移植到山东有研,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创新产品研发。

  目前,8英寸半导体级单晶硅片项目已完成了全部产品工艺调试,正式通线量产,实现了年产6、8英寸硅片456万片和12-18英寸硅单晶300吨能力。由此计算下来,从立项到投产,该项目只用了18个月,整整比预期提前了半年。

  这一重要时刻,对有研、对德州都意义非凡。据德州市政府党组成员,德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王震秀介绍,有了龙头企业带动,目前德州正规划建设270亩的半导体材料产业园区,推动半导体材料集群式发展,预计年底将有4家企业入驻。

  下一步,该项目仍大有作为。2019年12月18日,有研集团、RST株式会社、德州汇达基金、德州市政府共同签署了12英寸硅片项目落地协议。在一期开展8英寸项目基础上,加快推进12英寸集成电路用大尺寸硅材料产业化建设,2021年将启动12英寸加工厂房建设,解决12英寸产业化难题,支持国内芯片产业发展,参与全球竞争,助力德州乃至山东省产业升级,为德州经济高质量发展做出贡献。

  相关报道:

  海报时评|以重大项目落地生根培育德州新的增长点

初审编辑:朱学勇

责任编辑:贾春新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