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德州新湖居民的幸福因子:“党建+”引领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模式

2020-11-03 20:19:41 来源:大众网 作者:王君 李勇超 王利利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王君 李勇超 通讯员 王利利 德州报道

  邻里有摩擦,社区调解打造和谐家园;群众纠纷无小事,多元调处力量解民忧暖民心;涉法涉诉矛盾争议大,专业调解机构止争定纷……德州市德城区新湖街道坚持矛盾纠纷化解不留死角,让群众的安全感、幸福感在家门口“升级”。

  近年来,新湖街道将民生福祉摆在首位的初心始终不变。新湖街道持续深化改革,创新有效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体制,有效推进矛盾纠纷全链条解决,让基层成为化解矛盾纠纷的“终点站”,打造具有“近邻”特色的“新湖经验”,在推动基层社会治理中彰显新湖作为、展现新湖担当。

  社会化运营反哺社区治理 治理理念快速转变

  近日,来到位于德州市德城区三八路的新湖街道青龙桥社区,会看到一个令人耳目一新的设置——邻里中心。推开门,市民大厨房配餐点、德州市扶贫办和“德云汇”平台提供的扶贫产品为主的“惠民超市”、可供市民缝缝补补的“小角落”、图书角等等,各种想到或想不到的“全能”设施纷纷闯入记者眼帘。2020年11月起,德州市德城区新湖街道青龙桥社区的“软服务”由德州市阳光社工服务中心接手,试点打造德州市首个社会化运营反哺社区治理的基层城市治理综合体。

  社区“当家人”赵春芳虽是70后,但对新事物的接受度很高。青龙桥社区位于德州市中心城区的老城区,老旧小区多、离退休老干部更多,但赵春芳当书记的前些年,社区居民对社区很疏离,没什么归属感。“之前社区治理的方向一直是‘维稳’,社区主动为居民做的事太少,居民几乎感受不到社区的存在。”赵春芳说,现在社区治理在转型,“我就寻思着怎么为百姓做些实实在在的事。”后来,当她了解到专业化的社会化运营的“邻里中心”后,有了新想法:“外地的社区都是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由专业社工来为百姓服务,我们是不是也能模仿这个路子?”

  在赵春芳看来,社区自己的工作人员在行政事务方面的工作就很饱和,这种情况下,如果有专业的社工负责策划社区的各类活动,效果肯定会好很多。有了思路后,她着手联系社工团队,最终经过比较优势,决定选用德州市阳光社工服务中心。

  "刚开始并不想接这个活儿,因为这样全面打包社区服务的事还没尝试过,但经过几次接洽,总算谈妥了。"德州市阳光社工服务中心负责人候明表示,他们入驻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引导居民自治,这样即便没有社工帮忙,百姓也会主动参与社区治理。

  “我做了十四年的社工工作,结合前期经验,加上对居民进行调研,了解他们的需求,我们共同打造了这个‘邻里中心’。”候明是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社工方向)的学生,对他来说,“科班”出身的经历让他更了解居民的需求,他们普遍想要一些实在的服务,比如有的没有工作,想要找工作;有的想学画画,问能不能有相关的兴趣班之类。针对这些需求,候明跟伙伴们策划出邻里中心的“云想衣裳”“巧手工匠”等功能,都是居民在日常生活中能够派得上用场的技能。所有这些服务,都是量身定做,给居民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赵春芳说:“打个比方,以前我们只服务100人,现在如果覆盖到1000人,这也是一种进步,希望能惠及越来越多的百姓。”

  身边人解决身边事 治理方式跨越蜕变

  “赵师傅,您看看我家的电饭锅又停工了。”“师傅,麻烦您来我家看看,最近不知道为啥总是跳闸。”小家电维修、电路安全检查、老旧开关调换……新湖街道尉署社区青山志愿维修站每天总是人流不断。

  青山志愿维修站是尉署社区党总支打造的公益志愿项目,热心居民赵青山也是社区“红管家”组成人员,每周五下午都会义务为辖区居民提供家电维修、小家电护理等服务,方便居民日常生活。尉署社区有3000余名居民,辖区半数以上是老旧小区,社区治理曾是个“老大难”问题,居民对此意见较大。如今,却是一派和美景象:物业管理井然有序、环境干净整洁,文明新风扑面而来,居民生活其乐融融。促成这一变化的关键,就是社区成立了社区“红管家”及6个楼栋党小组,使党员居民成为社区“红管家”。

  “隔壁楼的住户往公共地带上扔垃圾,有了‘红管家’,居民反映的问题解决起来更快,小区环境卫生也更整洁,他们为社区凝聚治理合力,给居民营造良好生活环境。”尉署社区党总支书记辛淑艳介绍,“红管家”是社区的政策宣传员、民情信息员、纠纷调解员、文明劝导员、工程维修员、安全巡查员,他们引领居民代表、社工、志愿者等服务力量,形成“党员带头、多元共治”体系,在社区治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辛淑艳说,现在社区“红管家”共有150余人,他们的出现不仅延伸了社区服务,还示范带动社区居民积极投身社区服务中,使社区居民既是服务对象又是服务主体,壮大了社区服务力量。并且,居民在提供服务过程中,设身处地体会社区治理的难处,也更愿意遵守社区有关管理规定,更是形成了社区治理的良性循环。

  培育特色党建品牌 治理机制融合蝶变

  太平街位于新湖街道明湖社区辖内,全长约260米,商户40余家。就在这条260米长的路上,“矛盾”可真不少。停车位改造、垃圾清理、沿街商户整治等问题曾一度成为亟待解决的社区难题。然而最初的治理不但效果甚微,社区最后还“吃力不讨好”。

  自2019年起,明湖社区充分挖掘太平街历史以及商户多优势,创新打造“红领·太平”党建项目。选定四家“党员先锋岗”和五家“志愿者驿站”,与沿街商户签订《商街文明公约》,并悬挂“文明商户”标牌,党建引领商街健康发展,营造良好商业氛围。此外,明湖社区整合辖区资源,设立9个“红领·太平便民服务站”,备齐报刊杂志等党建读物,创口贴、碘伏等医疗用品,打气筒、雨伞等便民设施,为广大市民提供更加方便、贴心、优质的便民服务。

  无独有偶。在新湖街道罗南社区,“大拇指”党建联盟让居民纷纷赞不绝口。“大拇指”六讲党课、“大拇指”保健中心、“大拇指”调解队、“大拇指”健康小屋、“大拇指”红色共享书屋、“大拇指”孺心向党红色经典诵读云课堂等党建品牌项目持续开展活动,让社区成为党员群众教育、娱乐、生活的温馨大家庭。

  基层治理要“解决群众的问题”,更加“让群众解决问题”,做到治理为了群众,治理依靠群众。党建工作“项目化”可以更好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打通了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直至服务群众“零距离”。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如今,新湖街道正在迸发出前所未有的奋进之势和磅礴力量,新湖街道的干部群众将以“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续写更多新时代的“新湖的故事”。

初审编辑:朱学勇

责任编辑:黄新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