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级全国文明村!乐陵堤北董村在“三治”融合中华丽转身

2020-12-23 09:56:34 来源:大众网 作者:张晓琳 郝坤 刘鑫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张晓琳 通讯员 郝坤 刘鑫 乐陵报道

  宽阔平坦的大街,粉刷一新的院墙村巷,每家每户门前整齐端庄的栅栏花池……近日,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漫步在德州乐陵市杨安镇堤北董村,一草一木皆风景,时时处处显文明,给人的第一感觉便是文明和谐、清新亮丽、整洁优美。11月21日,第六届全国文明村镇名单公布,杨安镇堤北董村入选其中。

  杨安镇堤北董村位于镇政府驻地东南1公里,S248省道东临,拥有484户、1120口人,党员35人,耕地1500亩。为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堤北董村以全国文明村创建为抓手,以乡村振兴为重点,建设“三治融合馆”、打造高标准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村级党校,深入强化思想引领、深入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和道德建设,不断完善基础设施、持续改善人居环境,形成“一强三治”的堤北董路径,为全面推进基层治理,提供一种新探索。

  自治为基,“为民做主”变成“由民做主”

  “以前村民家家户户养猪为生,猪圈就在村里的主路上,后来村民不以此为主业,破旧废弃的猪圈堵住了村民家门,生活环境脏、乱、差。尤其是遇上下雨天,村里到处都是泥,坑坑洼洼,只有牛车才能进来!”说到前些年村内综合治理的顽疾,堤北董村支部书记张秀峰感触颇深,“改造村居环境也是村民的迫切愿望,后来我们召开村民议事会,理清头绪,结合乡村建设‘三治’融合工作,拆除猪圈330余个,清理垃圾8000余方,新修公路3400米,实现了户户门前硬化。现在村里环境好了,村民的幸福感也提升了!”

  除此之外,耕地灌溉难也是堤北董村民颇为头疼的一件事。从前,村里水渠短,不能满足所有耕地的灌溉问题,部分村民只能用抽水带抽取地下水进行灌溉,但耕地离水源地距离远,灌溉也就成了一件难事。而村委,也早已把水渠改造提上日程,改造前,支部书记张秀峰召集村议事会成员,邀请村民推选代表,一起商议改造内容。如今,水渠已经改造完成,由原来的1200米延长至现在的2000米,满足了所有村民的耕地灌溉问题。

  美丽乡村要美得久,关键还要激发村民参与村级治理的积极性。堤北董村坚持以自治基础,建立健全村务监督委员会,开展村民自治试点工作。积极探索党建引领基层治理“1+153”治理路径,“1”就是党建引领,“153”就是在村内制定1份村规民约,成立“村民议事会、红白理事会、乡贤参事会、道德委员会、调解委员会”5个村民自治组织,组织动员群众参与村内公共事务的治理,形成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的多层次协商格局,把村级事务的决策权交给群众,推动村民自治向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方向发展。

  “制定村规民约的时候,我们坚持从村情、民意出发,不搞一刀切。在具体制定过程中,确保既合法合理,又便于操作,充分吸纳群众意见建议,做到条条都由群众商定、步步都由群众参与,让群众明白‘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违反后该怎么办’,这样下来,群众心里才会有把尺子,才能自我约束。”杨安镇党委委员刘鑫告诉记者,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也充分发挥了村民的作用,让群众代表和群众组织参与到村规民约的宣传、落实、监督工作中,使之内化为村民自觉遵守的行为准则,形成互相监督、共同遵守的良好氛围。

  德治为先,让乡风文明新风荡漾

  德治,春风化雨。堤北董村以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为平台,共筑孕育文明的摇篮。成立堤北董村“味”你而来暖心志愿服务分队,开展“疫情防控”、邻里互助、扶贫助困、365暖流等系列志愿服务活动,志愿者积极参与到美丽庭院创建、洁净扶贫、人居环境整治等多项工作中,以志愿服务精神,潜移默化引导身边人,让村民在不知不觉中感受到志愿服务的力量,融入到文明实践活动中。目前,堤北董村已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35场次。

  “为倡导村民破旧俗、树新风,我们订做了30余套红白理事会服装,并通过表彰大会让红白理事会成员上台集体承诺践诺,红白事的形式和规格都有统一的规定,现在大家都能够做到自觉遵守。”支部书记张秀峰说,每年还采取民主集中制的方式评议群众道德行为,开展“好媳妇、好婆婆、文明家庭、美丽庭院”表彰,期间通过穿插提问乡风文明有关问题并发放奖品,带动村民向善向上、见贤思齐,提高村民对移风易俗的了解,订做新时代文明实践在杨安挂历、乡风文明小扇子300余个,利用党员活动日分发到村民手中,在潜移默化中,提升乡风文明、移风易俗在群众中的知晓度。

  堤北董村还开展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为主要内容的“四德工程”建设,建设“四德工程”宣传室、宣传广场,全面开展“农家读书会”、“道德规范进家庭”和“身边好人”评选活动、“送温暖、献爱心”节日慰问活动和“四德工程”轮讲活动,开展以“爱心”“诚心”“孝心”“责任心”为主题的道德文化活动,进一步发挥身边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起到“树起一个点,带动一大片”的效应,让“四德”之光照耀到村庄的每一个角落。

  法治为本,让村民矛盾纠纷不出村

  “以前,大家经常因为家长里短的小问题闹得不和气。”堤北董村村民说,这几年村里充分发挥村党支部的领导核心作用和村委会的主导作用,积极引导大家参与法治创建工作,现在村里的关系现在变得和谐多了。据了解,堤北董村选择村里有威望、处事公正的村民组成矛盾调解委员会,解决了“家长里短多,村民爱面子,政府盲目介入效果更差”的调解难点,用村民做村民的工作,构建“内消矛盾”的第一道防线。

  堤北董村以法治为根本,以综治调解委员会为突破,完善法律治理体系,促进村民和谐相处,维护村内稳定。坚持用好一村一名法律顾问,确保情理法相结合,让“小事不出村、矛盾不上交”,打通法律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让法律在村民心中“生根发芽”。

  普法宣传促进法治观念深入人心,堤北董村持续开展普法教育:建立农村法律大讲堂,定期组织开展法律法规巡回讲座和“送法下乡”活动,依托农家书屋建立法律图书专栏,引导群众树立依法治理理念,增强群众法律素养。以此加强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推动村内干部群众形成亲法、信法、学法、用法的行为自觉,强化法律在解决农村事务和化解矛盾问题中的权威地位。

  “堤北董村还依托杨安镇与济南大学、德州学院、山东职业学院签署的战略合作协议,设立大学生实践基地,目前开展顺利,为未来人才的引进打好了基础促进各类人才回村创业。接下来,堤北董村将继续坚持‘自治、德治、法治’的乡村治理模式,并将以此为抓手,以全国文明村创建为契机,不断探索完善乡村治理的堤北董路径。”堤北董村支部书记张秀峰说。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郭超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