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34-2778800

通讯员qq群:144738782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当前位置:新闻报道

从师德建设中激扬教育的正能量

2013-05-20 16:40:00 作者: 来源:大众网
德州师德建设的原理是,将高度概括的《中小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具体化,向师德要质量。通过师德建设,催生教师的专业发展愿望,激活教师的工作潜能,优化教师的职业行为,提高教师职业效益,进而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概括地说,就是“以德导能,以能表德。”

      本网记者 王秀波 通讯员 韩光举

      

      教育发展师为本,教师发展德为先。德州通过近些年的努力,终于烧开了被人喻为永远烧不开的“师德建设”这壶水,并通过探索和实践,在全省乃至全国打造出了师德建设的德州样板,一股教育正能量也正在德州激昂。

     

      为什么要从师德中寻找教育的力量

      

      2009年9月,德州市教育局组织相关科室,分组深入县市区基层学校,对全市中小学教师队伍现状及师德建设状况进行了一次专题调研。

      在这次调研中,发现全市师德建设工作严重滞后,尤其是学校的师德建设,存在表面化、形式化、空泛化、强迫灌输等倾向,教师职业道德与教育教学工作脱节,呈现出孤立性和封闭性。师德建设往往窄化为次数有限的学习师德规范、优秀教师事迹和师德演讲等具体活动,停留在外在的思想观念的强迫和灌输上,没有和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教师自主发展结合起来。师德建设流于形式,既没有带给教师足够的意义感、确定感和幸福感,也没有在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方面真正发挥作用。

      师德建设的缺失和滞后,导致部分教育干部和教师精神生活匮乏,“人生理想实际化,价值标准实用化,职业行为实惠化”,得过且过,不思进取,教育教学创新理念差,教育观念陈旧,教学方法落后,科研水平低;学校对教育教学的管理偏重于结果考核,忽视教师道德因素对教育教学行为的强大调控作用,难以达到理想的行为约束和工作激励效果,没能真正通过奖优罚劣来调动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从而影响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基于此,德州市教育局经充分研究论证,决定启动全市师德建设工程,以创新师德建设为抓手,确立“从师德中寻找教育的力量”的工作理念,增强师德建设的服务与引领功能,最大限度地激发教师投身教育事业的热情,优化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持续提升全市教育教学质量。

      

      用合适的载体实现“以德导能,以能表德”

      

      “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实施道德管理,把教师职业道德和教师专业化结合起来,以职业道德引领、促进专业化成长。”由此,德州市教育局提出了新的师德建设概念,即教育教学管理者按照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及职业标准,对教师职业行为进行有序性、发展性、过程性的管理,达到以德兴师、用德兴教的目标。

      教师职业道德建设与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认识与实践的统一、过程与结果的统一。向师德要质量就是向教师的行为效益要质量。以师德建设为切入点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关键在于把教师职业道德与教师的教学能力、教学业绩有机结合,使师德这一不容易量化考核的内在品质通过职业能力、工作业绩给予量化,让师德在教学中闪光,即“以能表德”;同时以政治思想教育为统领,以积分管理为手段,调动广大教师爱岗敬业、钻研业务的积极性,使教师在育人的同时实现自我完善、专业成长,即“以德导能”,从而实现完全意义上的德能一致。

      师德建设的成败关键在于选择合适的的载体,实现德能一体的转化。生命性载体,是师德建设的核心,一般围绕当前影响教师成长、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的关键因素研究确定,并制定运行科学的体制、机制,明确阶段标准和发展目标。其生命性主要体现在:当载体成为教师的职业行为习惯、职业自觉,并形成学校文化品牌和特色,载体的意义即告完成。

      

      “三三三六模式”

      

      以师德建设提升教育质量,尤其是教学质量,需要创新工作方式。

      德州市教育局、教育工会在师德建设中摸索、总结、完善了德州师德建设的“三三三六模式”,即“三个同步”、“三个载体”、“三个管理模式”、“六步工作法”。 三个同步:旨在保证师德建设全面、深入、科学、有序。一是师德建设理论、实践探索和实现目标同步;二是师德建设中教育行政(他律)和教师个人(自律)建设同步;三是教师职业(专业)道德和专业能力、教学业绩、职业幸福有机结合,同步发展。三个载体,就是自上而下层层构建师德建设平台。一是在县(市、区)层面开展“以德导能,以能表德,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师德建设示范县创建活动;二是在基层学校层面开展“以德导能,以能表德,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师德建设星级创建活动,师德建设单位(学校)分为基础星、发展星、示范星三个层次,规定了具体条件和内容,力争在三年内全市各级各类学校有70%达到基础星标准,20%达到发展星标准,10%达到示范星标准;三是在教师个体层面开展“以德导能,以能表德,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师德先锋(标兵)评选活动。三个管理模式,旨在对师德建设过程进行有序管理,保证师德建设务实、有效。一是面向教育系统内外聘请了“以德导能,以能表德,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师德建设督导员;二是引入积分考评、星级评定管理:完成一项工作,积一项分,积分考评结果通过网站和相应文件定期公布,作为评价各县(市、区)、市直属学校本年度师德建设工作成果的主要依据;三是把师德建设列入全市教育综合督导。六步工作法,旨在为学校提供可操作的师德建设工作方法。①结合学校发展实际,选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切入点,确定载体。②确立阶段目标、标准。③明确方式方法:体制、机制、工作室建设。④采取个人及团队积分管理办法。在管理实践中,学校将一定工作量转化为一个教师自主成长工作单元,并提前将工作单元量化、标准化。教师完成一个工作单元达到一定标准,对应一定的分值,这个积分代表教师的成长。⑤构建展示平台:与载体相适应的展示、竞赛、阶段性总结等。⑥及时发现成果:理论、实践、教师成长、学生成才、学校发展、学校文化(创新、亮点、品牌、特色)。

      

      师德建设催生教育正能量

      

      通过上述措施,各级教育教学管理者明确了师德建设的目标、方向、载体、考核办法等,学校根据教师的心理需求和愿望,将学校发展总目标转化为教师“以德导能,以能表德,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目标,又进一步把教师认可的目标转化为具体的教育教学工作目标,通过层层分解,引领教师付诸行动,初步实现了虚功实做、软件做硬的预期目标。学校引领教师确立共同的价值观,引导教师在教育教学细节中践行职业道德,向职业行为要师德,向师德要教育质量,通过师德建设提升教学质量,促进教育发展。

      

      德州市师德建设的实施和推广,转变了教育发展的方式,丰富和发展了校长的办学思想,增强了教师在教育发展中的自律、主体意识,形成了一条向师德要智慧、要思想的经验,催生了德州教育的正能量。这一做法目前已在全市各级各类学校全面实施,德州师德建设成为推动教育教学质量持续提升的强大动力。

      德州师德建设有效地解决了如下问题:一是教师职业道德(师德)与教师职业行为(师能)“两张皮”的问题。二是建立科学、有序、可操作的师德建设运行、管理、评价机制。三是引导教师专业成长,提升教师职业行为质量,实现学校和谐发展、教师幸福成长、学生全面成才。

      

      深化:为教师成功搭建平台

      

      德州市师德建设第一个三年规划已经基本完成,成效显著。为继续全面深化师德建设,德州市教育局、教育工会于2013年1月印发了《德州市教育局深化师德建设工作指导意见》,基本思路是深入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践行德州市教育局党委 “三新三提”(立新目标、创新措施、求新发展,提质、提效、提速)的工作思路,在完成德州市第一个师德建设三年规划的基础上,为教师成功搭建新的平台,提升道德境界,提高教学质量,丰富教育特色,服务名师成长,促进教育发展。

      深化师德建设由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负责规划与管理,以学校为主阵地、以校长为主导、以教师为主体运行实施。在充分尊重教师个性差异的基础上,让每位教师扬长补短,发挥“我”的优势,以教师个体职业特长为深化师德建设的载体,服务教师的个性发展,形成教师的职业品质和特色,达到一人一品,自立成峰,将教师个体的职业特长转化为学校发展的优势资源,以教师成长实现教育质量的持续提升。

      深化师德建设以教师专业成长中的教师职业特长发展为载体,进一步唤醒教师的主体意识,激发教师的职业理想,激活教师的发展潜能,提升教师职业道德境界,开发教师职业兴趣,张扬教师职业特长,形成教师职业特色,尽快出德州教育特色,出名师,推进全市教育家办学,催生德州教育的正能量。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白雪)


友荐云推荐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关于我们 - 报业集团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业务拓展 - 人才招聘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 2001-2013   dzww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Email:webmaster@dzwww.com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音像制品出版许可证
鲁ICP备09023866号 新出网证(鲁)字02号 网络视听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