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34-2778800

通讯员qq群:144738782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当前位置:政策解读

关于开展“社区六进”工作的实施意见

2013-05-11 20:17:00 作者: 来源:大众网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公安部、省公安厅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决策部署,进一步完善基层社会管理,加强基层基础工作,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创造更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根据省公安厅部署,市局决定在全市开展以消防、车管、危管、外管、网管、物管进社区为主要内容的“社区六进”工作。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公安部、省公安厅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决策部署,进一步完善基层社会管理,加强基层基础工作,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创造更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根据省公安厅部署,市局决定在全市开展以消防、车管、危管、外管、网管、物管进社区为主要内容的“社区六进”工作。制定实施意见如下: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实现社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平安和谐、群众满意”为根本目标,创新社区警务,借助社会化、市场化、信息化手段,健全基层组织,整合社区资源,搭建社区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全面开展消防管理、车辆管理、危爆物品管理、境外人员管理、网络安全管理、物业管理等进社区工作,推动各项公共管理服务和民生警务工作向基层社区延伸,进一步健全社区管理服务体系,完善管理服务机制,拓展管理服务范围,深化“小警务”活动,着力解决基层群众反映集中的问题,不断提升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进一步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基本原则:坚持党委领导,政府负责,公安牵头,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共同参与;坚持社会联动,相关部门分工协作,密切配合;坚持以人为本,关注民生,服务群众;坚持城乡统筹,因地制宜,分步实施;坚持注重实效,抓点带面,分类指导,整体推进。  

      二、任务目标  

      力争通过两年的时间,在全市建立组织健全、措施到位、运转顺畅、效果显著的“社区六进”管理平台和网络。  

      (一)消防进社区:建立健全社区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组织体系,落实街道办事处和居民委员会的消防工作责任;增强社区公共消防安全功能,逐步提高社区居民整体消防素质和社区公共消防设施配套水平;社区志愿消防队伍管理有序,具备灭火救援能力,社区火灾事故发生率明显降低。  

      (二)车管进社区:健全交通民警、社区民警、社区负责人、物业管理人员、交通安全志愿者等为主体的管理、服务体系;优化社区交通微循环,社区行车、停放规范有序;交管业务阵地前移,全面提供便民服务;定期组织开展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活动。  

      (三)危管进社区:强化社区危化品监管,及时采集录入信息,实现对危化品、涉危重点人员全面掌控;深入查处非法制售危化品行为,及时查缴危化品,确保不发生事故;对居民楼道、网吧等部位落实检查责任,确保没有危化品;确保节庆活动期间烟花爆竹燃放安全。  

      (四)外管进社区:创新服务手段,拓展服务渠道,全方位、多角度地开展便民利民服务,做到“服务好”;全面掌握社区境外人员居住、活动及涉外单位基本情况,做到“底数清”;搭建涉外情报信息收集网络,提高预警、分析、研判水平,做到“情况明”;涉外管控措施落到实处,涉外违法犯罪活动发现、控制水平不断提高,做到“管得住”。  

      (五)网管进社区:健全省、市、县三级网上巡查、处置机制,互联网基础信息底数清、情况明;网上重点人员动态掌握、现实管控;上网服务场所监管到位;整合网评员队伍,健全网上群防群治网络,增强网络舆情掌控实效;健全民生服务平台,及时听取群众诉求,受理群众求助,提供网上便民利民服务。  

      (六)物管进社区:加强社区物业管理的安全防范指导工作,依托街道和小区业主委员会,重点推进老旧小区、开放式小区“物业保安”管理模式,促进物业管理全覆盖。按照《保安服务管理条例》,依法管理保安服务业及其从业人员,推进物业管理保安正规化。每个街道至少创建1个“无可防性案件小区”、2个“物业保安”管理示范小区,实现社区发案有效控制。  

      三、工作措施  

      (一)进一步健全社区消防工作的组织机构、工作制度和保障机制,最大限度清剿火灾隐患。明确划分消防安全三级管理网格,街道办事处主要负责人是消防安全“大网格”的第一责任人,分管负责人为主要责任人;居民委员会主任是“中网格”消防工作的第一责任人,社区确定1至2名委员为消防专(兼)职管理人员;建立由楼院长牵头的群众性消防安全志愿组织,在居民群众中确定消防管理员和消防宣传员,实行“多户联防、区域联防”。开展常态化消防安全检查,居民委员会每月对居民楼院(小区)和沿街门店、家庭式作坊等小单位、小场所开展排查;居民楼院(小区)每周进行防火检查;巡防队员、物业管理人员、保安、社会单位管理人员结合岗位职责,开展日常防火检查巡查。完善社区公共消防设施建设,根据需要增设室外消火栓,设置消防器材存放点或消防器材箱。社区治安巡防队伍配备小型多功能消防车、巡逻车等,具备灭火救援能力。开展经常性消防宣传教育,设置消防宣传橱窗(标牌),普及防火灭火和逃生自救常识,依托社区服务中心、文化室等,建设消防教育体验活动室,定期组织居民群众参加消防教育和灭火逃生体验。  

      (二)进一步推进交通管理和车管服务阵地前移,切实强化交通安全防范和车管服务能力。构建齐抓共管的社区联动交管工作机制,发动社区组织、物管部门、内部保卫组织、楼长以及交通志愿者等各方力量参与交通管理,共同开展社区交通环境治理、延伸便民服务渠道和窗口。积极构建实用快捷的交管服务体系,推动具有“超市功能,快餐服务”社区交通管理服务站、交警超市建设,依托社区服务中心、派出所、警务室、邮政储蓄网点等延伸服务窗口,组建志愿者队伍,选育一批业务代办员,把交通管理“勤务、车管、宣传”等工作辐射和延伸到社区每一角落。构建安全畅通的社区道路微循环路网模式,科学设计组织社区内道路交通,确保车辆通行、停放有序。构建效能凸显的交通信息化管理格局,拓展综合应用平台社区管理模块系统应用,动态掌控社区实有车辆和驾驶员管理信息。构建特色鲜明的社区交通安全宣传阵地,推动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工作常态化,切实增强社区群众遵章守法、文明出行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三)进一步落实社区危化品管控力量和管理机制,提升危险物品管控能力。多种形式加强宣传,向社会公布举报涉枪涉爆、私藏管制刀具等违法犯罪线索的举报方式和奖励标准;加强涉危安全隐患动态排查,会同安监等职能部门完善日常联动检查机制,及时发现重点部位隐患;着力强化源头监管,落实从业单位主体责任。建立从业单位及人员管理档案,加强涉危重点人员管控,探索分级管理;切实加强危化品管理人员基础业务培训。及时发现和查处打击在居民楼或小区出租房非法制造烟花爆竹等违法犯罪活动。  

      (四)进一步明确境外人员日常管理服务责任,全面加强临时和常住境外人员动态管理。将境外人员管理服务工作全面纳入社区警务,在常住境外人员较多的社区设立境外人员服务站,配备外语基础较好的民警从事社区境外人员管理服务工作;通过多种渠道大力宣传涉外法律法规,提供外管业务咨询、证件到期提醒等服务,最大限度为社区内境外人员提供便利;依法做好境外人员住宿登记管理,做到人来登记、人走注销;坚持实地走访与调查,强化对社区内实有境外人员的核查管控;加大对社区专管人员的涉外业务的培训力度,提高境外人员管理服务能力和水平。  

      (五)进一步拓展延伸虚拟社会管理,构筑社区网上服务管理主阵地。开展互联网基础信息调查摸底,强化上网服务场所监管和网上重点人员管控,及时跟踪网络舆情动态,强化引导控制,确保最先发现、最早控制、最优处置。强化社区警务室与公安网安部门、街道(乡镇)维稳部门的沟通协作,实现专门工作与基层基础工作有效结合,整合网评队伍,筑牢社区虚拟社会防控体系基础壁垒,牢牢把握网上斗争和虚拟社会管控主动权。积极建设网上“社区警务室”,与网民互动沟通,接受报警求助和服务咨询,开展安全宣传教育,通报社会治安形势,征求群众意见建议,拉近与网民的距离。建立民生警务平台,24小时受理群众求助,及时为群众排忧解难。加强对社区民警的网安业务和相关法律法规培训,切实提升自身能力。通过网管进社区,为构建虚拟社会防控体系夯实基础。  

      (六)进一步推动“物业保安”模式,切实提升社区物业治安防范水平。依托街道和社区业主委员会,以强化基层安全防范和社区秩序管理为抓手,促进物管业务全覆盖,提升居民安全感和幸福感。积极探索政府投入为主、整合社会资源为辅的路径,多渠道解决费用来源,推动保安进驻无物管小区,既管停车又管小区内部安全防范。着力解决小区技防物防安装维护等问题,并将物业管理与群防群治工作有机结合起来,提升防范实效。按照《保安服务管理条例》依法管理保安服务业及其从业人员,推进物业管理保安正规化。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积极争取党委、政府的重视,将“社区六进”作为政府工程、民心工程纳入重要议事日程,融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列入社区发展相关规划,实施综治年度目标考核。各级公安机关要成立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有关警种部门负责同志为成员的“社区六进”工作领导小组,形成“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条块结合统筹抓的良好格局。各级政工、指挥中心、治安、出入境、网安、警务保障、交管、边防、消防、宣传等相关警种、部门要明确责任,制定具体意见或办法,分工负责,加强调研指导,强化督导检查,确保取得实效。  

      (二)坚持抓点带面。每个县市区在上报高标准警务室中选择1个城区社区、1个农村社区,2012年,开展试点工作,探索经验,建立模式。全省建立“社区六进”管理平台和网络,2013年,全面推广“社区六进”工作。在此基础上,继续探索拓展社区管理的新举措,形成我市基层社会管理创新的亮点和品牌。  

      (三)注重统筹协调。强化内外统筹,与各级建设、教育、民政、安监、规划、城管、劳动保障、计划生育、交通运输、宣传、财政等相关职能部门建立沟通、联系、协作机制,形成整体管理合力;积极争取区(县、市)政府、街办(乡、镇政府)的支持,推进社区民警在社区党政组织任职工作,高效整合各类社区资源,为各项工作进社区夯实基础;建立健全配套管理、更新、维护、督查和考核机制,整体协调推进“社区六进”工作,努力形成党委政府重视支持、相关部门齐抓共管、人民群众积极参与的发展格局。  

      (四)强化信息引领。充分借助信息化手段,深入推进公安机关“六大平台”建设,整合消防、车管、危管、外管、网管、物管等六方面工作需求,与城建规划、计划生育、劳动保障、社会保险、安全监管、城市整治等信息实现共享,搭建“社区六进”工作平台。同时,将社区警务源头信息采集和实有人口管理两大主业与“社区六进”相融合,提升社区服务管理实效。  

      (五)推行项目管理。将“社区六进”各项工作分解落实到各级各警种、部门,明确主责单位,实行项目化管理、达标式考核,集中力量攻坚突破,力争尽快取得实效。对具有亮点的工作注重深化发展,对具有推广价值的经验加强总结完善,努力形成品牌,以点带面促进整体进步。  

      (六)广泛宣传报道。充分借助各种媒体和渠道,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宣传报道力度,拓宽宣传报道广度,大力宣传“社区六进”成果,宣传防火、防盗、防诈骗、防事故、防酒后驾车、防安全隐患等相关知识,形成整体效应。加强对特色亮点的宣传,着力打造品牌。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高崇敏)


友荐云推荐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关于我们 - 报业集团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业务拓展 - 人才招聘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 2001-2013   dzww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Email:webmaster@dzwww.com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音像制品出版许可证
鲁ICP备09023866号 新出网证(鲁)字02号 网络视听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