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三十年代,东门内的海子
大运河穿城而过,使得德州水网密布,河渠纵横,具有独特的北方水乡特色,成就了水上明珠之名。
德州人管池塘叫海子,大一点的叫大海子,小一点的叫小海子,除去这个统称,不管大小基本都没有它们自己的名称,人们只能就着附近的地名称作某某地的海子,如:九道弯海子、劳改队海子,北小市海子、妈妈崖海子等,海子就是德州人生活的一部分。当年有大小海子72个,总面积达2.5平方公里,比德州城占地面积的一半还多,总蓄水量近300万立方。不仅点缀了城市,更起到了蓄水防涝的作用。诗人程先贞曾赋诗:“屯氏犹然是旧河,一湾古水不扬波”。
德州的海子不是死水,是通过地下涵道串联在一起的,不仅净化了水质,更是当年市区防洪排涝的主要力量。每年雨季来临,多余的水就会通过海子流入京沪铁路护路沟,在桑园镇汇入宣惠河。到了冬天,特别是快过年那阵,海子都结了厚厚的冰,就成为小孩子们的游戏的最好去处。坐在自制滑板上自由滑的,用鞭炮炸冰窟窿的,骑自行车的,笑声、尖叫声,汇成了十足的年味。
海子的形成得益于大运河的水,也得益于大禹时代的九河。《尚书.禹贡》中记载,当时黄河流至下游后“播为九河”:太史、洁、复釜、胡苏、马颊、徒骇、简、钩盘、鬲津,至今后五条河仍在德州境内。由于旧时的维护水平有限,夏秋两季时常洪水泛滥,大禹治水说的就是这里的事情。运河与九河的决口、改道,让河水洋溢在德州的大街小巷,也形成了大大小小的海子,如今新湖就是由海子逐步演变而来。
在德州的古籍中,海子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位于城内东北角的北海子周边,是每年道教中元节的法会场所,热闹非凡。1848年春天,海子边上忽然裂开一道大缝隙,谢生捡到一个能装一千多金粮食的大瓮,黝黑发亮,里面还有一个石质的砚台,抬回家后,就看到瓮里浮现出仙佛、美人、甲士等人影,周围人们边围观边称奇。
随着城市的开发,海子一个个逐渐消失了,些许遗憾,也反映了我们城市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