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年代繁华的德州段运河,远处为胜利桥
京杭大运河德州段,由卫运河和南运河组成,全长141公里,其中:卫运河96公里,南运河45公里。上游有漳河、卫河,两河行至馆陶县相汇后称卫运河,自四女寺水利枢纽节制闸至天津段称南运河。
1292年京杭大运河全线贯通,德州被列为四大漕运码头之一,鼎盛时期,年运粮达400-600万石。当时德州仓辖兑69个州县,其中24个县,直接将粮食交到仓口,年货运量、周转量、吞吐量都占各港口之首,运河上“舳舻首尾相衔,密次若鳞甲”。明朝诗人朱德润曾做诗描绘德州运河:“日中贸易群物聚,红氍碧碗堆成山。商人嗜利暮不散,酒楼歌管相喧阗。”
清代中叶,由于海运逐渐兴起,加以黄、淮、运交会处——清口淤塞,河运逐渐衰落。清咸丰五年(1855),黄河在铜瓦厢决口改道后,运河被埋,至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漕运全线停止。进入民国后,由于海运发展和铁路的修筑,加上政局的混乱与动荡,德州段运河更趋残破。
1947年初,广华运输公司在德州设立航运办事处,在此基础上,山东省交通厅卫运河航运局于1961年1月27日在德州成立,管辖范围为:南起河南省翟村铺,北至二屯镇的第三店。为保障畅通,德州段运河在1958年和1972年进行了两次大规模的治理,河面宽度达到100米。1959年,德州船运公司船舶达到553只。1963年淘汰木帆船,实现了机轮拖带化,当时机动船舶有33只,2590马力,大大提高了运输效率。运河上的船只以货运为主,只有几次因雨水冲毁公路而奉命进行了代客运输。资料统计,1952年到1965年,德州运河航运局河道运输量为714万吨,最多的1958年,货运量达85万吨。
七十年代末,运河因河道常年干涸而停航,1982年12月31日,卫运河航运局建制撤销,并入山东省公里运输联合公司德州地区分公司。
附:清康熙年间漕船数量表
清康熙年间漕船数量表(据《漕帮条规》史料) |
编号 |
漕帮名 |
分帮名 |
船只数量 |
1 |
直隶(3帮) |
通州右所、天津左所 |
72 |
2 |
山东(10.5帮) |
济宁前、济宁后;东昌前、东昌后;临清前、临清后;德州一、二、三;沂州 |
815 |
3 |
苏州府(21帮) |
苏州前、后;淮安一、二、三;扬州头、二、三;江阴前、后;镇江前、后;江淮一至九。 |
1629.5 |
4 |
浙江(21帮) |
嘉白;金衢卫;嘉海卫;嘉兴卫;杭海一至四;处州前、后;绍兴前、后;台州前、后;温州前、后;宁波前、后;湖州头、二、三。 |
1634 |
5 |
常州府(18帮) |
府前一至九;府后一至九; |
1404 |
6 |
松江府(9帮) |
兴武一至九; |
699 |
7 |
湖广江西(19帮) |
湖南头、二、三;湖北头、二、三;九府前、后;江西;吉安;广州头、二、三;安抚;抚州;广信;潞州;勇健头、二。 |
1482 |
8 |
安徽(16帮) |
安州前、后;宜州前、后;介阳;舞平前、后;滁州前、后;泗州头、二;双凤头、二;芦州头、二、三。 |
1246 |
9 |
河南(9帮) |
睢宁;沈丘;商水;汝阳;信阳;安山;恩县;固始;光州。 |
709 |
10 |
押护漕帮香火船 |
72 |
|
合计 |
10大总帮 |
123.5帮 |
9999.5只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