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标题-1 拷贝.jpg

作者简介:王德胜,男,武城人,喜欢摄影、摄像和涮羊肉,新华社签约摄影师。

 还记得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我爱上了摄影,最初用的是海鸥,不久就换成了富士卡。买来整盘的乐凯400胶卷,在暗室里剪开、缠好,然后骑着自行车穿梭在街巷里,看着图像一点点从显影液中露出来,是欣喜。那时候的拍摄是爱好,不是刻意的记录。 【更多】

上一张
下一张
5.jpg

1946年6月德州解放后,军调部第13小组飞返北京。图左三为《前线报》战地记者吴化学,左七为《渤海日报》记者杨云,左八、九为《德州时报》记者荣年钊、程敏

  德州的第一张地方性报纸是《北鲁日报》,由德县师范讲习所所长李玉双和教导主任宋达民于1933年创办。社址在南门里道西,也就是目前的蓝天百脑汇附近。报纸四开四版,铅印,每期发行约一千份,稿件来源主要是通过收音机记录国民党电台广播,头版头条一般从国民党官方报纸转载。报纸设《柳湖》、《南风》文艺副刊。《柳湖》由师范教师刘梦霖编辑,《南风》由中共地下党员、敖仓小学校长王力全编辑,他曾利用这个阵地,以诗歌、散文等形式,进行革命宣传活动。

  194671,《德州时报》创刊,这是德州历史上第一张党报。证号为渤海邮政分局新闻报纸类登记第103号。它四开四版,三日刊,石印,每期发行千余份。实行总编辑负责制。受战局影响,这张报纸于当年1031日停刊,总共出刊41期。在停刊词中写到:“兹因渤海日报已能及时发行,德市本报奉命与渤海日报合并,以节约人力物力,支援自卫战争”。时报的存在时间虽然不长,但却报道了德州市很多重要的历史事件,如人民代表选举大会的召开,德州市行政委员会的成立,军调处第十三小组在德州的情况等。

  1956年,“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后,德州市进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条件形成,报纸的宣传作用日益凸显,为适应形式需求,经山东省委批准并经山东省人民委员会新闻登记后,1956526,《德州市报》创刊。最初为周报,每期四开四版,周六出版。1957216,从第40期后,改为八开二版,三日刊,每份定价为15厘。同年1225日又恢复为四开四版。创刊初期,实行社长负责制,1958年后,实行总编辑负责制。

  195911,更名为《德州报》。1961年,由于“大跃进”造成的损失和自然灾害的袭击,德州市经济状况非常困难,德州市委向省委提交了关于停办《德州报》的申请,1962621停办。前后历时六年,出版了755期。

  与《德州报》同时停刊的,还有德州市广播站主办的《德州广播》。这张报纸19612月创刊,周刊,八开四版,以介绍本市、省和中央的广播节目为主,也刊登当地政治、经济和文化活动等方面的重要新闻。每期发行一千份,总共出版了62期。

  1980年,经省委宣传部同意,并报经中宣部批准,德州市委决定复刊《德州报》,使用创刊时的名字《德州市报》。当年824日开始试刊,103正式出刊,承前序号第756期,舒同题写报名,实行总编辑负责制。当年为周刊,周五出版,第二年改为周二刊,周三、六出版。《德州市报》是经中宣部批准俯瞰的全国50家县市报纸之一,山东省报纸登记证第016号。

  1988629,因德州地委创办的《德州日报》即将试刊,《德州市报》再次宣布停刊,前后总共出报1542期。

  1988111日《德州日报》创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