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0年,庞庄的庄门前劳作的人们
明恩溥,1845年7月生在美国康涅狄格州,是个牧师的儿子。1872年来华,在天津做传教士,后来不久即到山东,自1880年后,他久居于一座运河边的村庄里---武城庞庄,从事于农村布道、医药、慈善、教育等工作达25年之久。
在庞庄,他建设了规模很大的教堂,据《德县公理会五十年史略》记载:“一八八六年鸠工庀材,建造圣堂,华信徒或捐金钱,或捐工料,各谒棉薄,乐意愉将,巍峨宏状能容数百人之圣堂耸出僻村,此即体信之结晶也,代表精神者之形式教会,从此逐渐实现矣。”后来他在国际上很有名气,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他根据这一带农村生活经验所发表的文章和出版的书籍,而从这些作品中,我们也逐步了解到十八世纪末期德州农民的生活。
名恩溥最早发表的是《中国的格言与谚语》一书,登载在上海的英文报纸《字林西报》上,当时他是该报的通讯员。1892年,他出版《中国人的特性》;1899年《中国的农村生活》出版,这两部著作主要以运河两岸农村为背景,以庞庄人生活琐事为例,以外国人的眼光,剖析了当时的世情百态,轰动一时,尤其是《中国人的特性》一书,被译成法、德、日等很多国文字,曾长期作为来华传教士了解中国的必读之作。
在《中国人的特性》一书中,明恩溥列举了27条中国人的性格特征,如:死要面子、无处不在的节俭、勤劳又刻苦、东方人的礼貌、消磨时间、模糊不清、诚实与误解、言不由衷、柔韧有余、智而不慧、无动于衷、傲慢与偏见、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墨守成规、作茧自缚、顽强的生命力、忍耐和韧性、知足者常乐、孝道、善有善报、无慈无悲、口角、社会义务与连带责任、疑心病、信口雌黄、择善而从、矛盾现象等,他善于从身边的日常生活及人事中取证举例,现在看来,难免以偏盖全,比如他认为中国家具既笨拙又不舒服、文房四宝不便随身携带等,都属于对中国文化缺乏了解而下的武断之语。
鲁迅临终前14天还向国人郑重推荐本书。林语堂的《中国人》、获诺贝尔文学奖的赛珍珠的处女作《东风·西风》,也能明显见到受明恩溥的影响。
据说,关于此书,还有一个小插曲:明恩溥于1906年3月6日向罗斯福总统建议,退还中国部分庚子赔款用于办学。10天后,罗斯福致信明氏,觉得读了本书,对中国的了解加深了许多。1908年5月25日,美国国会通过罗斯福的咨文,将庚子赔款的半数1160余万美元,作为中国每年派送100名留学生赴美之用,直到赔款退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