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34-2778800

通讯员qq群:144738782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当前位置:山东

烟台正式获批“中国鲁菜之都”中国厨师节开幕当天授牌

2014-05-27 07:14:00 作者:王永军 来源:人民网
22日,记者从烟台市商务局了解到,7天的公示期满,烟台最终获得“中国鲁菜之都”称号。李长茂说,此前福山已经获评“鲁菜之乡”,这次烟台获评“中国鲁菜之都”,涵盖的地域辐射到整个烟台地区。

      原标题:烟台正式获批“中国鲁菜之都”

      22日,记者从烟台市商务局了解到,7天的公示期满,烟台最终获得“中国鲁菜之都”称号。30日,第24届中国厨师节开幕当天,将举行授牌仪式。从此,烟台的城市名片阵列中又多了一个沉甸甸的符号。

      “这个称号,烟台餐饮人等了6年。”烟台市商务局副调研员李少杰说,2008年,烟台餐饮行业有识之士根据外地经验,结合烟台自身实际,酝酿提出了创建“中国鲁菜之都”的建议。

      去年9月8日,烟台市人民政府出台《关于印发烟台市创建“中国鲁菜之都”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按照通知要求,争取用3年左右时间,获得中国烹饪协会授予的“中国鲁菜之都”称号。

      以中国厨师节在烟台举办为契机,创建工作得以提前开展。今年4月,创建“中国鲁菜之都”的资料整理汇编工作开始,烟台积极向省烹饪协会、中国烹饪协会申报。

      5月10日到12日,专家评审组进驻烟台,对烟台的餐饮企业、食材企业、餐饮烹饪专业学校以及鲁菜博物馆等地方,现场评审考察,并听取了烟台关于申报“中国鲁菜之都”工作的报告。经过评审,专家组成员一致建议中国烹饪协会授予烟台“中国鲁菜之都”的称号。

      14日,中国烹饪协会在官网上发布消息,依据中国烹饪协会《认定工作管理办法》,对材料初审并实地考察评估后认为,烟台市人民政府申请的“中国鲁菜之都”项目评估合格并进行公示。

      “授牌仪式将在中国厨师节开幕当天举行。”李少杰说,目前公示期已满,烟台最终获得此称号。30日当天,在烟台国际博览中心,中国烹饪协会将举行授牌仪式。

      李少杰说,有了这张城市名片,可以进一步提升鲁菜的知名度,推动烟台餐饮业繁荣发展。“中国鲁菜之都”的称号具有排他性和唯一性,可以给烟台带来更多发展机会。

      说创建:“一个月干了一年半的活” 10天写完20万字申报材料

      去年9月8日,烟台市下发《烟台市创建“中国鲁菜之都”工作实施方案》,烟台创建“中国鲁菜之都”正式提上日程。方案中原来确定:2013年10月至2015年2月为组织实施阶段,2015年3月到4月为材料报送阶段。

      “一个月干了一年半的活。”“中国鲁菜之都”申报材料起草专家组组长、山东省城市服务技术学院教授刘雪峰说,因为各项工作提前开展,20万字的申报材料初稿用了10天时间就完成了,这完全是加班加点赶出来的。

      刘雪峰说,烟台创建“中国鲁菜之都”,有各方面的优势。烟台是鲁菜的发祥地之一,鲁菜文化源远流长。烟台鲁菜在中华大地上具有非凡的影响力,曾经为鲁菜名列中华“四大菜系”之首撑起了半壁江山。

      据介绍,目前烟台境内的星级宾馆、酒店、餐馆和小吃店等餐饮企业超过8000家,从业人员超过20万人,2013年实现餐饮总收入157.6亿元。中华名店、中华绿色饭店、中国鲁菜名店等超过30家,在鲁菜繁荣之路上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

      本报记者 王永军

      谈影响:“餐饮业会有一个大的提升” 烟台城市形象也将更深入人心

      “这在鲁菜发展史上也是一件大事。”中国烹饪大师、山东省烹饪协会副秘书长李长茂说,这次烟台获评“中国鲁菜之都”,可以进一步挖掘鲁菜的历史内涵,提升鲁菜在全国的影响力。

      李长茂说,此前福山已经获评“鲁菜之乡”,这次烟台获评“中国鲁菜之都”,涵盖的地域辐射到整个烟台地区。

      烟台餐饮业将迎来新的发展契机,“如果能打好这张牌,餐饮业会有一个大的提升。”

      李长茂认为,除了带动餐饮业发展外,烟台也会得到不少摸得着的好处。

      随着烟台鲁菜得到更多认同,更多的人会被吸引走进烟台,分享美食带来的快乐,旅游等行业也会得到进一步发展,烟台的城市形象也将更深入人心。(王永军)

    (初审编辑:马宝涛   责任编辑:张洁)


友荐云推荐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关于我们 - 报业集团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业务拓展 - 人才招聘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 2001-2013   dzww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Email:webmaster@dzwww.com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音像制品出版许可证
鲁ICP备09023866号 新出网证(鲁)字02号 网络视听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