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轨道交通R1线成功下穿京沪铁路

2016-11-25 06:56:00 来源:济南日报 作者:张铮 王淑文

济南轨道交通R1线成功下穿京沪铁路 13天“穿越”65米

  昨日,R1线下穿京沪铁路施工顺利完成。(本报记者 范良 摄)

  11月23日上午7时许,经过11天的紧张施工,济南轨道交通R1线地下段成功完成下穿京沪铁路的盾构施工,这是济南轨道交通施工首次下穿铁路,也是R1线开工以来遇到的施工难度最大的“拦路虎”。按照计划,R1线还将于明年6月下穿京沪高铁。

  提前完成下穿65米“穿越”只用了13天

  11月23日上午,记者来到位于仁里庄附近的R1线地下段项目部,下到深达16米的基坑之后,记者进入左线也就是北侧隧道。经过几个月的盾构施工,由预制管片拼装而成的隧道一望无边。一直向前行进了700多米,记者才看到刚刚完成“下穿”的直径6.68米、长85米的土压平衡盾构机。此时记者头顶的位置已经在京沪铁路范围的东侧,完成下穿了。

  R1线地下段一标由南向北敷设,自两台盾构机相继进场以来,一直是平稳向前,不曾遇到任何麻烦。但是,盾构开掘到京沪铁路范围之内,情况就完全不同了。

  R1线在玉符河站与王府庄站之间由高架段转入地下段,在仁里庄附近,线路走向也在这两站之间由此前的北行转至东行。在向东掘进的过程中,R1线地下隧道将会与京沪铁路线相遇,并沿刘长山路自西向东下穿南北走向的京沪铁路线。

  京沪铁路共有8股线,每日承载运营客、货列车近百车次,运营繁忙,如果正常地下开掘,过往的列车很可能引起附近土层沉降,甚至引发隧道事故。

  为此,项目施工方协调济南铁路局,调整了列车运行计划,自11月11日至30日,开出了一个20天的“窗口期”。其间,京沪铁路途经列车速度陡降至45公里每小时,这样盾构机才能放心下穿。

  “我们比预定日期提前7天完成下穿。”据R1线地下段一标项目部副总工耿传政介绍,下穿线路分为左线和右线。其中右线先行下穿京沪铁路路基段,从11月11日上午9点至16日历时6天完成;左线在右线完成后下穿京沪铁路桥涵段,于11月23日早7点历时7天完工。这样整个下穿施工为期13天,左右线均顺利通过长达65米的京沪铁路范围区。

  攻克3个难点下穿过程地面沉降不到1毫米

  京沪铁路是济南轨道交通穿越的首条铁路,施工难度可谓开工以来之最。记者了解到,整个下穿过程中,技术与施工人员攻克了3个难点,方才闯关成功。

  ●下穿遇到的第一个难题,就是左线与右线难度不同,需要对两台盾构机设定不同的开掘参数。左线在下穿过程中恰好穿过京沪铁路桥框架涵,距离桥涵底仅7.6米,而右线仅穿过铁路路基距地面深达16.8米。显然左线下穿难度更大,对技术的要求也更高。

  ●第二个难题则是在下穿过程中出现的地质渐变现象带来的。盾构机下穿之前的地层一直是含水率低的粉质黏土,下穿后很快变为卵石层,这种含水量大的地层长时间停机会造成掌子面坍塌,引起较大地层沉降,必须确保下穿施工的连续性。从含水率低的地层进入富水地层,需要随时进行参数调整才能保证正常进行。

  ●还有一大难题最为关键,那就是控制地面沉降。施工过程中,京沪铁路每天仍有百余辆列车行驶。一旦地面沉降超出沉降控制标准的6毫米,将会影响火车的正常行驶,后果不堪设想。施工方采用了袖阀管注浆的工艺方法,在路基两侧预埋140棵袖阀管,下穿期间一旦发生异常沉降,立刻进行注浆处理。同时,运用国内最先进的自动化变形监测系统,每3分钟测一次沉降,昼夜24时不间断,最终成功将地面沉降控制在了惊人的1毫米内。

  再啃“拦路虎”明年6月有望下穿京沪高铁

  R1线提前完成对京沪铁路线的下穿,也有助于加快R1线的施工进度。据介绍,R1线玉符河站至王府庄站区间的地下段区间总长为1300米,下穿完成后整个区间工期将比原定提前不少,有望提前一个月贯通。

  此外,据项目施工方介绍,此次下穿成功,验证了盾构法施工在济南地层中的适应性较好,可满足隧道下穿既有线的高控制指标要求,也为后续R1线王府庄站至大杨庄站区间盾构机下穿京沪高铁、京台高速公路积累了经验。预计明年,R1线将下穿京沪高铁及京台高速公路,其中下穿京沪高铁预计将在明年6月进行。高铁列车飞驰如电,届时下穿难度丝毫不亚于此次京沪铁路下穿。

  截至目前,R1线地下段的掘进里程已经超过1500米。除了盾构区间,R1线地下车站的建设也在加快进行,济南西站站点进出口建设雏形显现,全线11个车站或将采用“儒风素语”作为装修概念设计的指导思想,将儒家文化的素雅大气融入11座地铁站以及整条地铁线路的建设中。如果施工顺利,R1线有望在2019年底通车试运行。

初审编辑:马宝涛

责任编辑:李超然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
  • 研讨教育招生考试改革 助德州进一步融入京津冀

    24—25日,京津鲁教育招生考试改革协同发展研讨会在德州召开,德州市副市长董绍辉出席开幕式并讲话。_副本.jpg

    “这次会议的召开,是京津鲁协同发展又一重大的成果,也为我们深入对接高端招生考试的智囊机构、学习国内高等招生考试的前沿理论、促进普通高等教育教学的改革,搭建了新的平台。”24—25日,京津鲁教育招生考试改革协同发展研讨会在德州召开,德州市副市长董绍辉出席开幕式并讲话。 [详细]

    2016-11-24:大众网
  • 人大代表履职记|张兰菊:从人民教师到人大代表

    张兰菊(左)被德州市检察院聘为特约检察院.jpg

    人们常把教师比作“园丁”,为“花朵”修枝除草,灌溉施肥,她就是这样的园丁,立足三尺讲台,时刻以发展教育事业为己任,默默耕耘,诲人不倦。她又是一位人大代表,牢记人民的重托,不负使命,积极建言献策,坚持为群众办实事。在她的心中,不仅有教育事业,还有群众利益。从人民教师到人大代表,多少年来,她始终不忘初心,把自己作为一名服务者,兢兢业业,任劳任怨,深得群众的尊敬和信任。她就是德州市第十六、十七届人大代表,德州一中政教处主任、高级教师张兰菊。 [详细]

    2016-11-24:大众网
  • 供暖工人——城市“暖流”的守护者

    1.jpg

    进入供暖季,德州市热力公司的供暖工人们就比平时更忙了。这是供暖工人刘春龙,在与同事们一起开晨会,汇报一下最近市民的投诉,在处理投诉时有什么困难等等。[详细]

    2016-11-24:大众网
  • 禹城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县验收 德州已有3个

    u=2515750563,1870728087&fm=23&gp=0.jpg

    11月18日,国家督导检查组在对山东省21个受检县市区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评估验收反馈会上宣布,禹城市通过了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验收,为今年我市唯一一个通过验收的县市区。[详细]

    2016-11-24:德州日报
  • “寒潮”中的暖流 德州救助站28天救助52名流浪者

    从11月21日开始,寒潮天气突袭德州,气温呈断崖式下跌,风餐露宿的流浪者如何挨过冷冽寒冬?11月24日,大众网记者从德州市救助管理站获悉,自10月27日以来,德州市已启动寒潮风雨极端天气应急救助预案,开展街面主动巡查救助,走上街头搜寻流浪人员,确保流浪乞讨和生活无着人员及时得到有效救助,让救助对象在寒冬里感受到家的温暖。 [详细]

    2016-11-24:大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