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祥平
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好!欢迎收看本期节目。今天来到我们的栏目的嘉宾是曾祥平医生。她今天为大家准备的是关于“小儿言语障碍”的一些知识。首先请曾大夫对小儿言语障碍的概念做一个解释。
曾:言语障碍是指对口语、文字或手势的应用、理解的各种异常。常见的小儿言语障碍一般表现为以下几种情况。
1、言语发育迟缓:孩子的语言发育有很大的个体差异,男孩比女孩晚一些,但有一定的规律:譬如生后一个月左右,可以通过声音表现出不快、饥饿等, 7个月时出现重复个别单词,如ba、ba……ma、ma……,9个月左右开始注意大人的说话,如问“灯呢”?婴儿可示意表示,转头向灯或用手指向灯。耳聋的婴儿,就不会出现这种反应。10~12个月小儿开始懂得注意说话者的表情,并开始主动发语,所谓的“冒话”、“萌话”,如见到妈妈说ma、ma,见到牛奶说nai、nai,一周岁开始真正进入小儿言语期,小儿的言语词汇逐渐增多,理解能力逐渐增强;2岁时可以把词与实物相结合,并用语言来表示,可以用简单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意愿;3~4岁已经可以说一些短小的儿歌、故事;5~6岁可以用完整的句子表达自己的意愿、感情。
2、构音障碍:说话不清晰或声韵调异常。
3、口吃:是言语的流畅性障碍,说话的前几个字重复。
主持人:哦。一般都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呢?
曾:言语障碍的原因有很多种,一般就是言语中枢(主要是左侧大脑)和(或)外周器官(听觉、构音器官)发育缺陷或受损导致。
1.听力障碍,影响言语发育,常说的“十聋九哑”就属这种。耳聋性言语迟缓是小儿言语障碍中最多见的一种。
2.智残性言语发育迟缓,智力残疾多数为大脑发育不正常,学习语言的过程自然会受到明显的影响。
3.单纯性言语发育迟缓:这类小儿听力、智力正常,全身其他检查也无明显异常,但到了说话的年龄不说话,却可以听懂别人的讲话,用医学的术语说就是:“理解性语言正常,表达性语言异常”。这类小儿常乐于用其他方式表达自己的意愿,多在家族式近亲中有类似症状者,还常常伴有身体特别是精细动作的发育迟缓,性格多内向或暴躁。
4.环境性言语发育迟缓:家庭缺少语言环境,父母为聋哑人或言语障碍者,也可以造成小儿的言语发育迟缓。还有一类是家庭语言环境太复杂,如爸爸妈妈讲普通话,爷爷奶奶讲北方方言,姥姥姥爷说南方话,很可能造成孩子语言学习过程中的一种混乱状态,影响言语的正常发育。
5.孤独症性言语发育迟缓:小儿孤独症是一种发生于儿童早期的严重的儿童精神疾病,很少有目光接触,对语声缺乏兴趣在咿呀学语期即表现异常,即使有语言产生,也会表现出很多异常:无意义的言语或刻板、延迟性的模仿,很少理解或完全不理解其语义。
6.大脑或神经系统有些器质性病变导致各种器质性疾病性言语障碍,这类言语障碍包括小儿失语症、小儿脑瘫患儿的言语障碍等。
7、构音器官发育缺陷或异常:如先天性腭裂、唇裂、舌系带过短等,可以引起各种构音发语障碍。
8、部分儿童是在言语发育过程中不慎学习了口吃,或与遗传以及心理障碍等因素有关,可表现为重复说初始的单词或语音、拖音等。部分儿童可随着成长自愈。
主持人:那对于小儿言语障碍我们怎样去评定呢?
曾:根据患儿的年龄和病情选择不同的检查:
1、听力检查:可选择听觉行为反应检查(BOA)、听觉诱发脑干反应检查(ABR)、多频稳态听觉诱发反应。
2、皮博迪图片词汇检查(PPVT):适用于2.5岁-18岁。
3、贝莉婴儿发育量表-智力量表:适用于0-3岁儿童。
4、韦氏学龄前儿童智力量表(WPPSI)适用于4岁-6.5岁。韦氏学龄儿童智力检查修订版(WISC-R):适用于6-16岁,为智力检查,分为语言测验和操作测验两个部分。
5、构音障碍检查:构音器官的检查(上颌、唇、牙齿、硬腭、悬雍垂等)、构音语音能力的评估(汉语普通话中的元音、辅音)。
6、语言行为评定:S-S法:适用于1岁-6岁半的语言发育迟缓儿童。
主持人:对于小儿言语障碍我们都有怎样的治疗呢?
曾:对于言语障碍的患儿首先要查明原因,对症治疗,早期治疗(3岁内),明显好转甚至完全治愈。
1.对因耳聋引起言语障碍的小儿,由于给其选配了合适的助听器,或植入人工耳蜗,进行听力补偿和言语训练,重新获得了语言能力,进入了正常幼儿园、小学、中学、大学,像正常人一样生活。
2.对于构音障碍患儿如果是构音器官发育缺陷,可行手术修复,如腭唇裂修补术、舌系带切开术,有必要时再进行相关言语训练。
3.对口吃者行言语训练、心理治疗,加强信心。
4.对孤独症小儿目前也建立了孤独症训练中心,对他们进行各方面的训练,具体方法正在探索之中。部分小儿也有不同程度的好转。
主持人:主要从哪些方面进行训练呢?
曾:主要从三个方面训练。
1、发音功能训练:舌功能训练,伸缩舌头,舔上下口唇;舌尖运动,舌及附属肌群运动;舌体运动训练吹气,唇运动。
2、理解能力训练:言语性理解能力训练,听觉(如叫名字)非言语性理解能力,训练理解手势,辨别常听到的声音,跟音乐节奏拍手视觉(看图画、实物等)。
3、表达能力训练:言语性表达能力训练模仿发音,发音训练,说出图画上物体名称,模仿动作练习说话,复述故事;非言语性表达能力训练,表示需要,表示物品用途。
主持人:那曾大夫能不能说一说具体的治疗?
曾:好的,那我就以常见的言语发育迟缓和构音障碍为例,具体的说一说它们的诊断与治疗。首先说说言语发育迟缓。根据言语发育迟缓的S-S检测,言语发育迟缓一般有以下几种情况:
1、语言符号障碍:主要是未掌握语言符号,训练的目的是通过各种语言符号、手势、儿语使患儿掌握语言符号,建立人际交流的基础,然后再做理解符号的训练。
2、理解语言符号但不能表达:对这一部分患儿训练的目标是在加强语言理解的基础上,提高语言的表达能力,开始可采用手势语训练,然后再进行表达训练。
3、语言交流态度障碍:这部分患者可以理解语言符号,有一定表达能力,但是有交流的态度障碍,性格孤僻,怕人,不能与人交流,训练时要重点从交流态度上下工夫。
主持人:能具体的讲一下都有哪些训练吗?
曾:我简单的讲几个训练:
手势符号的训练:手势符号是利用本人的手势作为一定意义的示意符号,可通过手势符号来表达自己的意愿,与他人进行非语言的交流。对中、重度语言发育迟缓的儿童或语言符号未掌握的儿童以及表达困难的儿童均可将手势语作为表达训练的导入方式,逐步过渡到用幼儿语、口语进行表达的目标。
文字训练:正常儿童的文字学习是在全面掌握了语言的基础上再进行的学习。但对于语言发育迟缓的儿童言语学习困难时,如果将文字符号作为语言行为形成的媒介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学习方法。另外还可以作为言语的代作手段。文字训练适用于:言语理解与表达的发育均迟缓的儿童;言语理解好而表达困难的儿童;既有以上原因又伴有构音障碍、说话清晰度低下的儿童。
交流训练:交流训练不需要特殊教材,主要是根据儿童的发育水平选用合适的训练项目进行训练。交流训练不仅在训练室中进行,在家中、社会中应随时随地进行,应尽可能帮助患儿参与家庭和社会的活动,鼓励他和其他小孩一起玩,鼓励他和其他小孩一样活动。增进其社会交往的能力。主持人:哦,我们在训练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呢?
曾:首先患儿语言发育迟缓的训练必须根据其所处的阶段制定具体的康复计划和训练方法。训练中要注意双向发展,即先横向扩展,再纵向提高。如学说名词“帽子”、“手套”、“裤子”等(横向发展),进一步增加词汇“黄帽子”、“红手套”、“蓝裤子”(纵向提高)。应用游戏疗法:要注意在游戏的过程中学习语言,使患儿在游戏时应用自己学过的词汇和语句,促进交流行为的发展。
主持人:那对于构音障碍的儿童又是怎样的治疗呢?
曾:构音障碍主要是指因为与发声有关的器官(上颌、唇、牙齿、硬腭、悬雍垂等)的缺陷、受损或功能障碍,首先我们会有构音器官的检查、构音语音能力的评估,如果是构音器官的器质性障碍,首先必须进行一个相关的外科手术,譬如唇腭裂修复术等,然后再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给予相关的言语训练,一般有以下训练。
呼吸训练:正确控制呼吸之间的气流量是发音的基础,而且控制呼吸又可减轻咽喉肌的紧张性利于发声。所以做语言训练前必须先进行呼吸训练。
口唇与下颌的运动训练:患儿下颌运动障碍,口唇难以正常地开闭,对智力较好的患儿可以用语言指示做张口、闭口、撅嘴、露齿、咧嘴、圆唇、鼓腮、吮颊、微笑的动作,反复进行,直到熟练为止。
对于不配合的患儿我们可以用以下方法刺激下颌及口唇周围的肌群,使之收缩而达到口唇闭合的目的。
用压舌板刺激:当患儿张口不闭合时,可用压舌板伸入患儿口腔内稍加压力,当向外拉压舌板时,患儿则出现闭唇动作;冰块刺激法:可用冰块在口唇或口唇周围进行磨擦,用冷刺激促进口唇闭合、张开的连续动作;毛刷法:用软毛刷在口唇及口唇周围快速地以每秒5次的速度刺激局部皮肤,也可以起到闭唇的作用;拍打下颌法:用手拍打下颌及下颌关节附近的皮肤,可促进口唇闭合。
舌运动训练:包括舌的前伸和后缩,舌上举舐上腭,向后卷舌,以及舌的两侧性运动。利用咀嚼运动,吸吮动作,使舌与口唇动作协调,使患儿伸舌舐物等。
改善口腔感觉:常用各种不同形状、不同硬度的物体放在口腔内进行刺激,使之获得感觉的经验。治疗师常用洗净的手指在患儿口腔内进行不同部位的按摩,这对于调动口唇、舌、软腭的动作十分有利,对发育也会起到积极作用。
发音训练: 构音训练要按照语言发育的规律,并与视觉、听觉、触觉等功能密切配合,利用患儿已能发出的音,先从容易构音的音开始,然后再进行较难的音训练,也可按先训练发元音,然后训练发辅音等,再将已掌握的辅音与元音相结合,训练时要让患儿用眼睛看着训练师发音的口形,反复模仿。在训练语言清晰的同时,也要注意音量、语调和韵律的控制。
持续发音:构音训练时吸一口气,尽可能延长发音时间,由单个元音过渡到2~3个元音,逐渐增加,反复练习,持续发音。
做克服鼻音的训练:方法是引导气流通过口腔,如吹笛子、吹蜡烛、吹小喇叭等,增强软腭运动机能,促进咽腭部正常闭合,克服鼻音。
主持人:哦,曾大夫给我们详细的介绍了小儿言语障碍的相关知识,那最后请曾大夫说一说我们的家长在日常的生活中应该注意哪些呢?
曾:嗯,好的。言语的形成是一个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我们家长需要做的呢就是多和孩子交流,哪怕是孩子的一个咿咿呀呀的声音都要给予及时的回应,尽量在孩子看着我们的时候进行会更加有效一些,等到孩子能表达意愿的时候,家长多鼓励孩子把要求说出来,不要总是依赖肢体语言(用手指),让孩子知道语言的重要性。如果发现孩子出现我前面说到的任何一种情况,一定要及时到专业机构就诊,不要总是以“慢慢就会好的、男孩就是说话晚”等等这些想法安慰自己。当然我们的家长也不是专业的医生,可能有时无法及时发现孩子的这些问题,所以在这里我强调一下儿童保健的重要性。6岁以下尤其是3岁内孩子的系统化保健非常重要。它能及时发现孩子发育的异常情况包括言语,也能让家长获得很多科学育儿的指导,纠正不恰当的养育方式和行为,从而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
主持人:好的,非常感谢曾祥平医师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来大众网做客,今天我们的访谈到此就结束了,谢谢收看。再会!
曾:再会!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王秀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