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34-2778800

通讯员qq群:144738782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当前位置:专家讲堂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筛查

2015-01-23 13:28:00 作者: 来源:大众网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原称晶状体后纤维增生症,1942年由Terry首先报道,当时发现早产患儿晶状体后有白色纤维组织而命名。研究表明,本病与早产、低出生体重以及吸高浓度氧气有密切关系,是由于早产儿视网膜血管尚未发育完全,产生视网膜新生血管及纤维组织增生所致。晶状体后纤维增生症是严重的晚期瘢痕改变,1984年世界眼科学会正式将该病定名为早产儿视网膜病变。

     

    徐洪坤 

     

       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好,欢迎收看本期健康公益讲座,今天做客的嘉宾是徐洪坤主治医师,徐主任欢迎您!

      徐:主持人好,各位网友大家好。很高兴能来这档节目做客,今天我为大家带来的课题是“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筛查”。

      主持人:徐主任,什么是早产儿视网膜病变?

      徐: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原称晶状体后纤维增生症,1942年由Terry首先报道,当时发现早产患儿晶状体后有白色纤维组织而命名。研究表明,本病与早产、低出生体重以及吸高浓度氧气有密切关系,是由于早产儿视网膜血管尚未发育完全,产生视网膜新生血管及纤维组织增生所致。晶状体后纤维增生症是严重的晚期瘢痕改变,1984年世界眼科学会正式将该病定名为早产儿视网膜病变。

      主持人:徐主任,你说今天的课题是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筛查,我们为什么要做这项筛查呢?

      徐:随着我国围产医学和新生儿学突飞猛进的发展,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的普遍建立,早产儿、低体重儿的存活率明显提高,曾在发达国家早期就已出现的早产儿视网膜病在我国的发病有上升趋势。早产儿视网膜病变 严重时可导致失明,是目前儿童盲的首位原因,对家庭和社会造成沉重负担。严重影响我国国民人口素质及生活质量。目前,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防治任务仍十分严峻,早期筛查和正确治疗可以阻止病变的发展。为进一步解决这一 严重影响早产儿生存质量的问题,做好防治工作,减少致盲率,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眼底病学组重新修订中国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筛查指南,供临床应用。

      主持人:徐主任,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治疗只有眼科医生的责任吗?

      徐:不是。早产儿一般会先在 产科出生、儿科治疗,产科医生、儿科医生对早产儿视网膜病变不会陌生。

      主持人:徐主任,你能详细介绍一下这种疾病早产儿视网膜病变产生原因有哪些吗?或者说,为什么会发这种疾病呢?

      徐:好的。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确切病因仍未明确,目前公认的危险因素有低出生体重、早产、氧疗。

      首先,早产低出生体重中,视网膜发育不成熟是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发生的根本原因,出生体重越低、胎龄越小,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发生率越高,病情越严重。第二是氧疗,特别是高浓度氧疗,会对视网膜造成损害。

      主持人:徐主任,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到底需要什么检查呢?

      徐:需要详细检查眼底,但有时间要求。为有效的筛查既要及时检测出早期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目前国内外大部分学者主张对胎龄<32周,出生体重<1500g的早产儿,在生后4周开始进行眼底检查。随访检查是根据第1次检查结 果而定,检查方法有间接眼底镜法和广域数字化眼底成像系统。

      主持人:早产儿视网膜病变若不及时检查,及时治疗会有那些不良后果呢?

      徐: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是现世界儿童致盲的首要病因。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如得不到积极诊断和治疗会很大程度上影响孩子视力甚至致盲。原来医疗水平有限,使很大孩子得不到医治,现在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筛查已得到医疗界 的重视,各地纷纷引入医疗设备进行此病筛查工作,希望能为广大新生儿做好眼底疾病的筛查,特别是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筛查。

      主持人:好的,今天我们的访谈到此就结束了,谢谢收看,下期再见!

      徐:再见!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王秀波)


友荐云推荐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关于我们 - 报业集团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业务拓展 - 人才招聘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 2001-2013   dzww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Email:webmaster@dzwww.com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音像制品出版许可证
鲁ICP备09023866号 新出网证(鲁)字02号 网络视听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