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34-2778800

通讯员qq群:144738782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当前位置:健康新闻

写出个“好”字?“二孩”生不生 “单独”很苦恼

2014-08-20 09:44:00 作者: 来源:北京日报
“单独二孩”政策让越来越多的年轻父母开始考虑为家庭新增一位成员,让孩子能够获得互相扶持的手足。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城市研究所副研究员谭日辉告诉记者,“物质可精简,精神不能省”,打算生二胎的家庭,第一个孩子的心理状态应该得到重视。

      图片来源:网络

      “单独二孩”政策让越来越多的年轻父母开始考虑为家庭新增一位成员,让孩子能够获得互相扶持的手足。而在中国民间传统中,拥有一子一女凑成一个“好”字,对于整个家庭来说也是个极其吉祥的征兆。但记者调查后发现,不少符合“二孩”条件的人表达二次生育意愿的同时,也面临着诸多由此带来的家庭、经济、职业问题。他们能否一笔一划写出这个“好”字,还要经历一系列“拷问”。

      添丁账单项目多

      “逢年过节走亲访友,大家就没有别的话题了,全在问我们夫妻俩什么时候打算再生一个,都说赶紧要,晚了精力就跟不上了。”在一家公司做行政工作、已经是一个4岁女孩妈妈的小张抱怨,“我们也觉得一个孩子孤零零的,但是想想家里的收入,实在是没条件养。”

      小张算了这样一笔账:生育本身要花钱,孩子出生后,光是奶粉消耗一个月也得一两千元,还要加上玩具、衣服的开销;入园后,学费又加了进来,上了小学,补习、兴趣班算上,可预见的支出就更多了。自己和丈夫每月收入总和只有六七千元,现在养女儿只是勉强够用,如果再添一个很有可能入不敷出。

      养孩子是笔账,带孩子的问题也将摆在案头上。第二个孩子的出生,很可能使家中老人看不过来,这时,一位家政人员的帮助变得必不可少。对于中低收入家庭来说,这将是一笔不菲的开支。

      “我和身边几个同事都有再生一个的打算,但算算自己赚的钱,我们只能涨点工资再说了。”在一家基金公司工作的小孙家庭年收入虽然接近了二十万元,但在生育“二孩”这个问题上,她选择了等待与观望。

      大宝排斥哭闹频

      “我女儿一听我们想生个小弟弟或小妹妹,她是连哭带闹,这话我们家现在都没人敢提了。”在一家教育培训机构上班的小李大学毕业后,留在了家乡工作,丈夫也是当地人,双方老人身体还健朗,经济条件也不错。在同事看来,她再生一个孩子的条件可谓“得天独厚”,但女儿的阻挠让计划迟迟排不上日程。

      “我儿子倒是没哭,但我刚说以后多个人陪你玩,人家就把玩具什么的都藏起来,说‘这个是我的,这个也是我的,谁也别想抢’。睡觉前还大字形地躺在小床上,念叨‘这床就我睡,谁来也不给分’。他这态度,以后兄弟或者兄妹两个关系能好么?”与小李同龄的同事小秦,提起儿子“非暴力不合作”的种种举动,一脸哭笑不得。

      记者采访多位父母有“二孩”计划的“大宝”后发现,对于弟弟或妹妹的来临,担心自己“失宠”的焦虑感压过了新鲜劲儿,有的孩子担忧“爸妈是不是以后就疼他不疼我了”,有的质问“以后我有什么东西是不是都要给他一半”,对于家庭可能发生的新变化,孩子们都或多或少地表现出排斥。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王秀波)


友荐云推荐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关于我们 - 报业集团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业务拓展 - 人才招聘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 2001-2013   dzww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Email:webmaster@dzwww.com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音像制品出版许可证
鲁ICP备09023866号 新出网证(鲁)字02号 网络视听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