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34-2778800

通讯员qq群:144738782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当前位置:健康新闻

记者调查:急救车抢救病人8成无需急救

2014-12-17 14:51:00 作者: 来源:新京报
在昨日召开的急救文化研讨会上,北京市卫计委有关人士表示,将专题调研如何为急诊“加急”。北京医院急诊科主任医师张新超昨天也表示,把所有需要急诊处理或者急诊抢救的病人都算上,应该也不会超过30%。

      在昨日召开的急救文化研讨会上,北京市卫计委有关人士表示,将专题调研如何为急诊“加急”。同时,各医院应按照国家卫生计生委要求,为急诊病人分出等级,“不急”的病人可被引导至门诊,或者延长排队时间为急症病人让出时间。

      新京报记者从北京急救中心及本市多家医院获悉,目前医院急诊科的患者中,70-80%都并不需要利用大医院的急诊资源;北京急救中心出车抢救的病人中,只有15-20%真正需要急救;因急救资源被大量占用,20%患者叫不到急救车。

      近期热播剧《青年医生》令不少市民关注起“急诊室的故事”,同时其中众多不够规范的急救细节也成为网友们吐槽的“槽点”。记者了解到,现实中,大医院的急诊医生们最为“头疼”的,并不是急诊之“急”,而是急诊“不急”。

      据北京急救中心培训中心副主任陈志介绍,目前北京急救中心出车抢救的病人当中,只有15%到20%病人是真正需要急救车抢救的危重病人,另外80%实际都是非急救需求,大量占用急救车资源。

      “甚至有人利用急救车发泄个人情绪。”陈志说,一次120出车直接开到了一场婚礼上,一说“病人”的名字,竟然是新郎。“就是泄愤的闹剧。”

      与此同时,还有20%的病人叫不到车,因为急救车“应付不过来”。统计显示,大致有10%的危重病人要不到急救车。另外,北京和国际其他大城市情况类似,就是真正需要医生现场处理并不多。陈志说,80%患者都是简单的急救员处理就够了。

      新京报记者昨天还从多家大医院了解到,各医院急诊科患者中,70-80%都并不需要“动用”大医院的急诊资源。一些专科医院比例甚至更大。

      积水潭医院急诊科主任赵斌介绍,目前在急诊涉及的危重症抢救的病人,只有大约10%。这种情况在一些专科特色的医院更加明显。“比如胳膊碰了一点就去积水潭,头磕了一下就去天坛。”

      安贞医院以治疗心梗见长。而该院急诊科主任医师米玉红发现,真正送往该院急诊抢救的心梗病人只占10%,且这些病人中,又仅有10%应当接受安贞医院优势资源的介入治疗。

      “急诊真正要看是突然发病的危重症病人,第一可能起病比较急,第二病情确实比较重,需要及时处理,否则的话就会危及生命。”米玉红表示,这样的病人也就占30%左右。

      北京医院急诊科主任医师张新超昨天也表示,把所有需要急诊处理或者急诊抢救的病人都算上,应该也不会超过30%。

      “过去十年,急救人员、急救室面积等急诊资源并没有极大的增加,但是服务量涨了十倍。”北京市卫生计生委副主任、新闻发言人钟东波表示,急诊体系目前压力非常大。

      另外,按照市卫计委对北京医疗状况的调查,急救、急诊是医疗纠纷最高发的地方,殴打、辱骂医生也最为频发。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王秀波)


友荐云推荐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关于我们 - 报业集团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业务拓展 - 人才招聘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 2001-2013   dzww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Email:webmaster@dzwww.com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音像制品出版许可证
鲁ICP备09023866号 新出网证(鲁)字02号 网络视听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