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王志强 通讯员 李洪波 李静 张松
自2013年我市出台国医堂建设的相关规定以来,截至目前全市已建设完成124处“国医堂”,计划将在2015年底完成德州136处国医堂的建设目标。
国医堂的普及是我市中医中药事业发展的一个缩影。2015年,我市将引进中医药人才356人,以积极创建全国中医药工作先进市为目标,带动全市中医药工作全面提升。
市民受益“国医堂”
3月17日,在平原县前曹镇卫生院“国医堂”的理疗室里,该镇崔寨村63岁的王明泉,因为患有肺气肿住院,正在理疗室进行烤电治疗,他说:“俺年前在村卫生室输了20多天的液,花了1000多元,还是不见好。来这里只喝了3天中药、做理疗,效果就很明显。”他的中医主治医师赵龙介绍,该病人住院7天,预计花费3000元左右,自己承担的医药费也就500元左右。
前曹镇“国医堂”设计标准高,环境好,设计风格体现出传统特色,于2013年底建设,现设有中药房、煎药室、理疗科等中医科室8间,有3台大型煎药机,中药400多种,病人在这里治疗花费少、效果好,每月看中医的病人门诊量由原来的200多人次增加到500多人次。
据了解,平原县乡村各级医疗机构的中医药服务能力大幅提升,中医中药使用占到了全部医疗服务的30%,中医药医保报销比例比常规药品提高了10个百分点。目前,全县各乡镇卫生院100%开设了中药房、中医中药针灸、理疗等适宜技术服务,已有8处乡镇卫生院、2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完成了“国医堂”标准化建设。
今年底将完成136处的建设目标
平原县的中医发展是个缩影,近年来,我市中医中药事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早在2013年3月,我市制定出台了《德州市国医堂建设标准》和《德州市国医堂管理办法》,将基层医疗机构的中医科、康复理疗室、中药房集中设置,加快基层医疗机构国医堂建设。
据介绍,“国医堂”就是把基层医疗机构的各个中医临床科室、中药房进行集中设置,形成具有浓郁中医药文化氛围、以多种中医药方法和手段提供中医药医疗、预防、保健综合服务的相对独立区域。通过基层中医药服务网络建设与完善,可进一步发挥中医药“简、便、验、廉”的特色和优势。2014年新建成53处国医堂,目前德州国医堂总数已达124处,占全市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90%以上,走在全省前列。
“我市计划建设136处,将在2015年底完成这一建设目标。”德州市卫计委的一名工作人员介绍。
今年引进中医药人才356人
在德州市卫计委提供的一份表格中,德州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中医药人才需求年报表中写道,2015年我市需要引进中医药人才356人。其中研究生43人、本科165人、大专146人、中专2人。
为进一步促进我市中医中药事业发展,2015年德州市卫生计生工作重点中,专门提及积极扶持中医药事业发展。要求以创建全国中医药工作先进市为目标,以评促建,带动全市中医药工作全面提升,开展中医优势病种收费方式改革试点工作,完善试点病种临床路径和诊疗方案,实施优势病种诊疗技术培训,确保医疗安全。
同时,加大对中医药行业的监管力度,严格机构和人员的准入与日常管理,加强国家“治未病”项目建设工作,积极推广中医“治未病”理念,做好第二期“西学中”培训工作,强化五级师承教育和基层中医药人才培训。
此外,推进中西医合作,深入开展综合医院和妇幼保健机构中医药工作专项推进行动,充分发挥国医堂建设的作用,切实提升中医药系统整体水平。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王秀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