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局医院内二科:赶好“三驾马车”为百姓保健康

2015-11-25 12:03:00 来源:大众网 作者:范晓辉 牛 漪
  见习记者 范晓辉 通讯员 牛 漪
  
    内二科是十三局医院的重点科室,设呼吸、消化、血液病等3个临床专业,现有医护人员18人,其中高级职称7人,中级职称5人。开放床位40张。科室各专业技术先进,多次成功抢救危重病患。如消化专业开展的B超引导下肝脓肿及肝囊肿穿刺引流、腹腔灌洗等技术,呼吸专业开展的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鼾症)的检测及治疗技术均为鲁西北地区领先水平。

  

  内二科自2001年组建至今,已走过了14个春秋,十三局医院副院长管国强,多年来一直分管和主持该科工作,他见证了一支劲旅的崛起。

 

 

  

  用制度强化团队技术优势

  

  管国强介绍,对于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医院有着严格的把关制度。医院新入职的大夫首先要到各临床科室轮岗,结束后经科室主任选拔才能到本部门工作,科室内部对新入职医生再进行为期三个月的学习培训才能正式上岗。

  

  针对主治医师的晋升,医院的制度是每位大夫都要到省立医院或者北京大医院进行为期一年的学习。这不仅是一个硬性规定,也是大夫们非常乐意参加的一项提升专业技术的培训工作。管国强说,大医院的平台更广阔,在那里可以掌握更具体、更全面的专业知识和业务技能,管国强介绍。

  

  丁春青是内二科年轻的主治医师,2013年曾赴省立医院进修。他说,当时有一项前沿内镜的技术,科室对此不掌握,自己在进修中学成以后,将技术带回德州并落地开展,进一步强化了科室技术力量,同时也为德州地区内镜技术发展做出个人贡献。

  

  进修学习时,丁青春还了解到省立医院在做肠道检查时的一个细节—肠道检查注意事项要打印成文交给病患,而本院只是将此口述给病人。后来,他将省立医院做法复制到本院,深受患者和同事的好评。

 

 

  

  用先进设备保证医疗质量

  

  近几年,内二科不断引进各种先进设备,配备有心电监测系统、睡眠呼吸障碍监测诊断治疗系统、肺功能测量仪、呼吸机、纤维支气管镜等仪器,保证了对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及疑难病例的准确治疗和诊断,而且还籍此多次成功抢救急慢性呼吸衰竭、大咯血、肺心病、重症感染等呼吸系统的急危重病例。目前科室开展的顽固性气胸及胸腔积液微创闭式胸腔引流治疗技术、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鼾症)的检测及治疗均居鲁西北领先水平。

  

  内二科还配备进口的潘太克斯电子胃镜,奥林巴斯纤维肠镜、内窥镜影像工作站等设备,对急慢性肠炎、胰腺炎、胆囊炎、消化性溃疡、消化道出血、肝硬化并腹水、药物中毒等消化系统疾病的诊疗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对不明原因的腹痛、黄疸等能及时确诊。多次成功抢救消化道大出血、休克、肝昏迷、重症胰腺炎等急危重症;并开展了B超引导下肝脓肿及肝囊肿穿刺引流、腹腔灌洗等技术。

 

 

  

  用温情服务将医患心连心

  

  内二科主任邓小彬是院内威望较高的年轻医生,他从医以来收到过很多病人赠送的锦旗。“医生是一种有情怀的职业,这个职业的唯一宗旨就是为一切病人,为病人的一切。”面对病患的赞誉,邓小彬这样回应。一患者家属在写给邓小彬的信中写道:“父母在一周的时间内相继入院,邓医生放弃休息时间及时参与到抢救和治疗过程中,我们看在眼里,感谢和感动深深铭刻在心里。”

  

  李青春担任内二科护士长已经有11个年头了。她说,护理工作看似简单,但要想让来院治疗的每一位患者和家属满意,要花费很大的精力和时间。除了要完成每日正常的医务工作外,更重要的是学会与病人沟通,“要把每一位病人都当成自己的亲人。”

  

  医院经常有住院病人没有家属照看,遇到大小便失禁的状况,病床上脏不说,房间气味刺鼻难闻。有些新入职的护士,在家就比较娇惯,遇到这种情况往往面露难色。这时,李青春就会“上阵”垂范,用实际行动告诉年轻人护士的职责和义务。

  

  “医乃仁术,医者也总怀仁心,这是医务人员的操守;卯力发展,为百姓健康做好保障工作,这是科室、医院的良心和存在的基础。”管国强说。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王秀波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