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34-2778800

通讯员qq群:144738782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当前位置:今日聚焦

“以辅代警”乱象频发引关注:人员混杂 越权执法

2014-09-12 05:52:00 作者:吴昊 段续 来源:北京青年报
收“保护费”、穿制服动粗……一段时间以来,涉及协警、辅警、联防队员的热点事件频发,引发关注。警辅人员队伍建设存在一些乱象:人员构成鱼龙混杂、越权执法、着装不统一、人员质量参差不齐。

      在湖南临澧,一名协警身着制服在孩童面前对其家长动粗

      收“保护费”、穿制服动粗……一段时间以来,涉及协警、辅警、联防队员的热点事件频发,引发关注。警务辅助人员可有效缓解警力不足,但是这批人员也面临福利待遇低、队伍人员混杂、越权执法等问题。应该如何解决这些矛盾?

      协警的“多事之秋”

      警辅人员承担了大量巡逻、执勤以及交通道路疏导等工作。吉林省公安厅政治部综合处处长王喜东表示,因为聘用了警辅人员,大量警力因此得到“解放”,可投入到治安、刑侦、反恐等关键领域工作。

      然而,本应起帮忙作用的协警、辅警,有时却成了不少案件的“助推剂”“主人公”,近几个月更是他们的“多事之秋”。在湖南临澧,一名协警身着制服在孩童面前对其家长动粗;在广东英德,辅警收取“失足女”“保护费”,为其通风报信;在陕西咸阳,两协警因开警车去买彩票被处分。

      警辅人员队伍建设存在一些乱象:人员构成鱼龙混杂、越权执法、着装不统一、人员质量参差不齐。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副教授陈天本表示,公安机关使用的警辅人员工作范围已涵盖大部分执法领域。正规警力不足加上缺乏法律界定,导致个别地方“以辅代警”,乱象不断。

      协警的“难言之隐”

      协警心里苦水也不少。北京、吉林、江苏等地部分警辅人员与记者交流时“吐槽”颇多:不是“正规军”,着装不统一;协助执法不被群众认可;工资待遇低、前途不明晰;无抚恤标准,工作受伤只算“见义勇为”……

      吉林省通化县公安局一名本科学历的警辅人员刘成博曾在协助民警执法过程中被三人轮流殴打,但因他不属警察序列,打人者只能简单被处以拘留。

      “违法停车的人,看到警察就把车开走,换我去说,经常看都不看我一眼。”长春市交警支队交通协管员公殿伟说,“委屈”是交通协管员要上的第一课。

      警辅人员的工资普遍偏低,一千元左右的工资并不少见。因为缺乏激励机制,不少年轻警辅人员在工作一段时间后选择离开。除此之外,由于编制等“硬杠杠”难越,晋升空间狭小。

      “虽然穿着警服,但还是经常被人另眼相看。”东北地区一位基层协警无奈地说。

      协警的“未来之路”

      中国政法大学副校长马怀德认为,聘用警务辅助人员是节约警察资源、提高公安机关工作效率、依靠人民群众的力量维护社会秩序的好办法,被世界许多国家采取。很多国家在立法层面专门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规定类似人员的职责权利和行为规范。

      警辅人员制度建立的初衷是为了节约警察资源,减少警务开支。公安部第一研究所原研究员李仲男直言,对此类人员大面积提高工资待遇并不现实,但可以设计一套合理的晋升、奖惩体系,根据表现给予他们晋级、晋衔待遇,对于优秀的警辅人员也可破格解决编制问题。

      2012年7月,《苏州市警务辅助人员管理办法》正式施行。该办法不仅明确了警辅人员的职责,还制定了和工资待遇挂钩的警辅人员晋升、衔级体系。

      陈天本建议,可以在劳动法规中明确警辅人员是一个独立的、公安机关使用的辅助性工种,行为规范受法规严格限制。此外,在国家层面制定专门法规系统,解决警辅人员相关问题。“警辅人员着装可参考香港地区的做法,穿和正式警察同样的警服,但不佩戴警号、警衔,或在警号、警衔方面予以明显区分。”

      文/新华社记者 吴昊 段续

    (初审编辑:马宝涛   责任编辑:张洁)


友荐云推荐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关于我们 - 报业集团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业务拓展 - 人才招聘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 2001-2013   dzww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Email:webmaster@dzwww.com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音像制品出版许可证
鲁ICP备09023866号 新出网证(鲁)字02号 网络视听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