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34-2778800

通讯员qq群:144738782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当前位置:新闻报道

遭遇学习“疲劳期” 一定要坚持不气馁

2015-05-22 10:18:00 作者:岳霞 来源:长沙晚报

       临时抱佛脚,考前心慌慌——在不少人眼里,考前焦虑的应该是那些平时学习不扎实的学生,可是临高考前的这段时间,长郡中学老师们却发现,往咨询室跑得最多的反而是成绩较好的学生。长郡中学心理老师张成荣表示,一方面是成绩好的学生对自己要求高,压力也大;另一方面,成绩好的学生在出现问题时能发现问题,并积极寻求解决方案。

       从咨询案例来看,张成荣表示,目前高三临考主要有五大现象。“相当多的高三学生在复习过程中会出现一段时间学习成绩和复习效率停滞不前,甚至学过的知识感觉模糊的现象,遭遇学习瓶颈,心理学上把这种现象称为‘高原现象’。”张成荣说这种现象恰恰是平时成绩好的学生最易犯。另外,为了高考,只是重复进行着大量练习,由于活动单一,结果在学习中出现疲惫、学习效果不佳的现象,这就是所谓的“心理饱和现象”。

       临考时,还经常出现“舌尖现象”和“克拉克现象”,比如在考试中看见一些很容易的题目,答案就在嘴边盘旋,但就是写不出来;或者一些学生平时学习成绩优秀,考前准备充分,对某些考试内容甚至可以倒背如流,然而到了考场却发挥失常,紧张、慌乱甚至记忆骤退。考前每个学科的测试也比较多,有的同学则容易陷入“阴影缠绕现象”,过度的关注成绩,如果考不好自信心受挫,长期走不出失败阴影。

       张成荣表示,临考阶段一定要坚持不气馁,对自己抱有信心,“每个人在学习过程中都会有‘疲劳期’,其实这个阶段是你蜕变的关键时期,只要能挺过这一阶段你就会迎来成绩飞跃的爆发期。临考前丧失信心,考试时的实力就会大打折扣,解决办法很简单,就是进行自我催眠,找一个安静的环境,让自己全身心放松,不断地强化我能考好的心理暗示。”

       对于“舌尖现象”,张成荣解释,有些学生总以为这是因为自己发挥不好,其实是因为基础知识学得不够扎实,那么就要排查下使你出现“舌尖现象”的基础知识点。对于“克拉克现象”,张成荣支招,“常常采用的方法就是多次模拟考试,但考试时间要缩短20到30分钟以磨练自己的心理素质。”张成荣表示,考试在即,只保持常规习题量即可。可以进行其他比较有兴趣的科目学习,或是出去走走、散散心、劳逸结合才是高效率的保证。(记者 岳霞)

       相关新闻

       四所中学30人被保送北大清华

       长沙晚报讯(记者 岳霞)高考在即,大多数学子都在紧张备考,不过对这样一些优秀学子来说,他们不用为自己参加高考而焦虑,而是当起了同学随时可以咨询的“解题顾问”和老师的工作助手,变成了后勤保障队和“贴心大白”。

       这群人除了保送生,还有一些学子因为拿到国外录取单,已经完全成为高考的“看客”。记者从长郡中学、长沙市一中等四所中学了解到,目前一共有30名学生获得了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保送资格,占到今年全国保送生总名额的12%。还有更多部分是拿到海外高校录取单的学生。其中长郡中学4人保送北大,6人保送清华,36人获得多校降分资格;雅礼中学3人保送北大,7人保送清华,25人获得北大清华降分资格;长沙市一中2人保送清华,3人保送北大,18人获得多校降分资格;湖南师大附中2人保送北大,3人保送清华,21人获得多校降分资格。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王秀波)


友荐云推荐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关于我们 - 报业集团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业务拓展 - 人才招聘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 2001-2013   dzww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Email:webmaster@dzwww.com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音像制品出版许可证
鲁ICP备09023866号 新出网证(鲁)字02号 网络视听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