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高考综合评价招生:淡化一考定终身

2016-09-20 09:24:21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邓晖

  从放弃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外语保送生资格,到通过“三位一体”招生成为清华建筑系的一名新生,自小就痴迷建筑专业的18岁杭州小伙支业繁似乎经历了一场“赌博”:“刚放弃保送时非常忐忑,得知今年清华第一次在浙江实行‘三位一体’招生,压力又小了些。毕竟不再是‘一考定终身’,还会参照平时成绩等由高校进行综合考量。”

  所谓“三位一体”,是高校依据考生统一高考成绩、综合素质评价成绩和高中学业考试成绩按比例合成的综合成绩,择优录取考生。在清华今年首次在浙江省试行的“三位一体”综合评价招生方案里,按照6∶3∶1的比例,高考成绩、高校综合测试、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等三部分最终被折算为考生的综合成绩。

  同样首次在浙江试行“三位一体”招生的还有北京大学。加之去年已展开探索的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深圳),2016年在浙江省试行“三位一体”综合评价招生的大学已达8所,招生人数逾1200人。

  在即将推行新高考改革方案的浙江试点,这一录取模式被视作高校在人才选拔上对高考改革的对位调整。新“标尺”能否量出高校真正需要的人才?会带给考生和家长怎样的感受?又给高校带来哪些挑战?

  被模糊了的分数和分数线

  在支业繁身边,像他一样放弃保送、参加“三位一体”招生的同学有好几个,目的不约而同:选择一个心仪的专业。

  清华招办副主任徐宁汉告诉记者,以往高考统招录取中高校面对的只是高考分数,考生被投档到哪个专业也要按照分数排序,一定程度上抹杀了个人志趣:“录取中还常碰到考生同分、要算‘小分’的情况,就是看考生所报专业主干课程分差。”

  随着高考成绩整体分差缩小,这种情况越发明显。不少重点中学都有相当一批学生具备考最高分的实力,最终谁能考最高分连熟悉他们的班主任都说不准。比如今年清华在某些重点中学的统招批次录取中,最高分与最低分不过相差十几分。

  “考试有偶然性,几分之差,凭什么判定谁更优秀?”徐宁汉说。

  “没有谁一定能考第一名,相差几分,只能说明谁发挥更好一些而已。”支业繁也认为成绩并不能完全代表能力。

  如今,尽管高考分数仍在“三位一体”中占大头,但在某种意义上还是模糊了分数与分数线。

  “原来备受关注的分数和分数线消失了,高校拥有了更多的自主权。今年,我们通过初审、复试确定了入围名单,最终从上至下完成录取。”徐宁汉介绍。

  如何让“30%”有信度、有效度

  高校招生拥有了更多自主权,同时也带来更多挑战。

  “关键是如何让掌控在高校手中的这‘30%’的评价更有信度和效度,在确保公平的情况下选拔出适合在高校发展的人才。”这是在今年招生中让清华招办主任刘震和同事们最操心的问题。最终,他们选择了比较稳妥的方式:随机抽取校内专家,对考生进行半结构化面试,并结合考生的初评成绩,确定其综合评价成绩。这种考察模式之前一直被用于该校自主招生,收效良好。

  记者了解到,这也是今年各高校普遍采用的评价方式,且面试题都比较开放,如清华的面试问到“如何定义理想中的大学与人生”“全国用同一张考试试卷,你怎么看”等;北大则针对文理科的不同特点,分别给出“人类为什么会有战争,怎么解决”“用力学解释荡秋千怎样才能荡得更高”等。

  刘震坦言,如何让掌握在手中的权力真正实现量人识才,高校也在摸索。但可以肯定的是,随着高考考核方式、地域差别等条件的变化,“标尺”也会随之而变:“今年浙江实行的还是旧高考方案,所以我们采用了半结构化面试。但明年新高考方案实行后,评价方式也会相应调整,不排除加入笔试环节,补充考察高考考核不到的素质和能力。”他还透露,按照“高考成绩占比原则上不低于综合成绩的50%”的政策规定,明年清华招生的综合素质评价成绩占比还有可能提升。

  淡化“分分必争”与“一考定终身”

  采访中,无论是招生组还是考生,都认为采用“三位一体”招生模式更大的意义在于对教育的导引。

  “这种模式,一是给了高校更多量人选才的权力,二是减轻了考生‘一考定终身’的压力。如果坚持下去,将会逐渐淡化“分分必争”、“一考定终身”的观念,引导考生将注意力放在平时,以平常心对待高考。”徐宁汉说。

  支业繁则认为此举将集中在“高考”一个点的压力分摊在了整个高中三年:“今天的高中生不能以高考为唯一目标,而是要更多关注自身兴趣、丰富自己。三年里的每一天都需要认真对待。”

  而这把新“标尺”也会影响到高中的教学走向。据悉,今年北大的高校评价部分尤其重视物理,理科生的面试题都侧重与物理学科的关联。北大浙江招生组负责人表示,这是由于在前期高考改革调研中,发现部分中学存在弱化物理科目的倾向,他们希望通过“三位一体”综合评价,传递“要想进入顶尖大学,基础理科必不可少”的导向。

  但对“人”的评价是一个永恒的难题,如何保证通过“三位一体”这把新“标尺”量出高校需要的学生?刘震不讳言这需要时间的检验:“我们会在进校后对所有学生进行学习发展跟踪调查,通过大数据检验选拔效果。”(本报记者 邓晖)

初审编辑:马宝涛

责任编辑:李超然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
  • 供给侧·山东策—第十二届网媒山东行启动

    11.jpg

    今天上午,“供给侧·山东策——第十二届中国网络媒体山东行”大型采访活动在济南启动。中共山东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山东省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主任李建军,大众报业集团(大众日报社)社长、山东省互联网传媒集团董事长梁国典,山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巡视员关兆泉,山东省互联网传媒集团总经理林忠礼,山东省互联网传媒集团总编辑刘加增出席启动仪式。山东省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常务副主任李宗国主持启动仪式并介绍媒体行有关情况。[详细]

    2016-09-19
  • 扩散!23号德州市民可免费参观科技创新成果展

    2_副本.jpg

    记者从德州首届京津冀鲁技术交易大会第二次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大会期间将举办科技创新成果展,9月23号广大市民朋友可前往市行政学院文体中心免费参观。 [详细]

    2016-09-19:大众网
  • 秋雨洗出德州“好气质” 蓝天白云颜值爆表

    天空湛蓝如洗,云朵洁白如玉.jpg

    经历了昨日的一场阴雨,今天德州秋高气爽,天空湛蓝如洗,云朵洁白如玉,吸引了不少市民纷纷在微信朋友圈、微博晒出“德州蓝”。 [详细]

    2016-09-19大众网
  • 秋收来临 德州又现“黄金”大道(组图)

    进入9月下旬,农民们纷纷晒出自家的玉米,滨河路两侧的人行道摇身一变成“黄金道”,大众网记者用镜头记录下这亮眼的秋季景色。(见习记者 董天力 摄影报道)

    进入9月下旬,农民们纷纷晒出自家的玉米,滨河路两侧的人行道摇身一变成“黄金道”,大众网记者用镜头记录下这亮眼的秋季景色。(见习记者 董天力 摄影报道)[详细]

    2016-09-20:大众网
  • 德州市科普进万家活动启动 为期一周

    9月19日,2016年德州市全国科普日暨科普进万家活动启动。市委常委、统战部长彭小毛出席并讲话。 [详细]

    2016-09-20:德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