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34-2778800

通讯员qq群:144738782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当前位置:教育资讯

关注每个学生提升幸福指数

2015-11-18 17:25:00 作者:郭莹 来源:京华时报
北京市教育满意度入户调查数据显示,家长对石景山区教育满意度逐年提升,保持在比较满意水平。叶向红:历时5年的绿色教育行动,梳理了绿色教育发展的缘起和脉络,较为清晰地阐释了尊重生命、尊重规律、尊重差异的“三尊重”绿色教育概念。

      

      绿色教育让学生体会到了学习的幸福感。石景山区教委供图

      课堂教学由低效的填鸭变成引导学生探究合作学习,作业不再是机械性地抄写而是重视兴趣,过去老师对学生的冷言冷语不存在了……2010年,石景山区与北京师范大学启动“绿色教育发展实验区”项目。尊重和关怀每一个学生,尊重生命、尊重规律、尊重差异。5年间,师生们获得了真切的幸福感。

      □缘起

      绿色理念直指教育弊端

      绿色教育是指尊重、理解与关怀每一个生命个体,尊重生命、尊重规律、尊重差异,唤醒与激发学生生命活力与潜能,促进每一名学生健康、和谐、可持续发展。

      石景山区教工委书记叶向红是绿色教育项目的总负责人。她曾到一所幼儿园大班观摩幼儿教学,结果发现大班的孩子不但学习小学一年级的内容,还完全采用了小学的教学模式,除了个别孩子,其他孩子都一脸茫然。叶向红说,这些方式都违背了儿童身心成长和规律。

      在当前学校教育中,仍存在诸多不“绿色”的地方:有些老师为了考试成绩加重学生负担;有的老师存在语言冷暴力的现象。在课堂上,一些老师只是机械地“教教材”,不敢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一些课堂看起来热闹,但表面生动掩盖了思维的贫瘠,且对学生个体差异关注得极少。

      对此,石景山区教委提出了绿色教育的理念,携手大学,从师德建设、绿色课堂、学校文化、学生成长四方面进行改进,终极目的是促使学生阳光、健康、充满生机活力地成长和发展。

      □变化

      冲击教师理念关注“三尊重”

      绿色教育中,老师是关键的一环。他们承担着课堂教学,又有自身的师德要求,还需要关注到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项目启动之初,石景山区教委曾对教师职业幸福状况进行调查,结果显示,教师的总体幸福感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将近有1/3的老师幸福感较低。老师对学校的认同度处于中等偏上的位置。

      石景山区教委在绿色教

      育的理念下对老师进行整体提升。新的要求和理念,对老师带来了冲击,需要老师形成绿色的教育价值观,更新教学观,引导他们关注学生变化,提升教学质量观。

      尊重生命、尊重规律、尊重差异,除了“三尊重”的理论,石景山建起绿色教育讲师团,一个个鲜活的案例,促使老师思考和总结。大量老师用写作的方式记录下自己的感受。不尊重学生、冷言冷语的情况在发生着变化。

      梳理校园文化建特色课程

      校园文化统领着学校的办学理念和特色。最开始,石景山区共有6所实验学校参与了“学校文化与品牌建设项目组”,所有的项目实验学校都成立了以校长为首的项目工作小组。同时,北师大每一位专家负责指导一所项目校。3年间,专家组成员下校听课就达到了140多节,石景山的学校在专家的指导下提炼着办学的特色。

      京源学校的校长就曾表示,学校虽成立多年,但还是缺乏对校园文化的精心梳理。在绿色文化建设的项目中,他们将过去“真善美”的校训提炼为“求真尚美,明德至善”,学校在原有课程体系上,还根据学生需求,建立了特色校本课程体系。

      改进传统课堂创新教学方式

      在实现绿色课堂上,石景山区确立了“身心健康、人格健全、基础扎实、学有特长、自主学习、富于创新”的课程培养目标,逐步构建起以区域科学、人文和艺术课程纲要为指导的“绿色教育”课程体系。

      在五里坨小学,语文老师尤颖君在课堂上探索“友善互助”教学模式。尤颖君将班级同学随机分为“师友互助”两人组。学师是组内的小老师,负责在本组学友遇到困难时提供支持和帮助;学友要在集体交流时充当发言人,代表小组展示本组的共同学习结果。课堂上,“老师的废话少多了”、“学生回答的广度增加了”,这种教学模式让尤颖君感到一种成功的幸福感。

      □效果

      学生心理健康指数上升明显

      为了检验绿色教育的效果,石景山教委每年都进行调查反馈,并通过“石景山区学校绿色发展指数”来评估效果,指向学生和老师的幸福感。

      北京市教育满意度入户调查数据显示,家长对石景山区教育满意度逐年提升,保持在比较满意水平。

      根据截至2014年的中小学校绿色发展指数的调查,在学生心理健康指数方面,初高中的上升幅度较大。初中从2013年的8.5上升到2014年的8.8,高中则提高了1.2。记者了解到,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是学生绿色成长行动重要策略之一,这表明这一策略在初中取得了成效。在师德指数中,教师教学能力和研究能力也从9提高到9.3,这也表明老师在提升课堂教学上取得了成效。

      此外,在学校学生餐指数方面,小学、初中、高中均出现了大幅度提升,分别提高了0.4、0.9和1.0,表明学生绿色成长策略中的改善学生营养餐策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幼儿园家长最满意习惯养成

      经过几年的运行,石景山区教委进行了“关于行动策略效果的调查”。

      在幼儿园家长对课堂的满意度调查中,从2012年到2014年间,家

      长对“幼儿园教育活动促进孩子动手动脑和思维的活动”的满意度一直较高,呈现平稳态势。家长对“孩子在习惯养成方面进步是否明显”则成为三年来增幅很大的内容。从2010年的62.93%已经增长到 2014年的82.36%,这表明石景山区儿童的习惯养成有了大幅提高。

      中学生满意老师引导自主学习

      在课堂满意度的调查中,中学生对课堂教学的满意度呈现逐年上升的情况。其中,在2010年到2012年间,学生对“教师能够鼓励学生积极主动提出问题与独立思考”、“教师讲课好,能够有效帮助学生理解课堂教学内容”、“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这三项的满意度上升较大。2012年时分别达到了

      96.20%、95.26%、93.99%,分别提高了2.48%、2.69%、3.1%。到2014年,这一数据都保持着小幅稳定增长,表明绿色课堂改进行动强调教师以学生为中心,鼓励学生积极主动思考和独立学习,强调采取策略帮助学生理解性学习,以及精心布置作业等方式取得了效果。随后到2014年,满意度一直呈现平稳小幅上升的态势,表明绿色课堂改进进入了常态化阶段。

      教师公平对待学生提升最大

      在师德方面,石景山小学生对教师师德水平的满意度调查结果显示,在2010年,对班主任工作的满意度为95.2%,到2012年已经提升到97.5%。总体显示,小学生对师德的满意度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其中,小学生对“教师公平对待学生(如不歧视成绩差的学生等)的满意度”提高最大,选择满意的小学生比例由2010年的92.1%提升到2012年的95.42%,提高了3.32%。

      中学生对教师公平对待学生(如不歧视成绩差的学生等)、学校和教师奖惩学生对公平合理性的满意度、教师不讽刺、体罚、变相体罚学生的满意度提高较大。满意的学生从2010年的89.68%、91.03%、91.06%上升到2012年的94.25%、94.45%、94.14%,分别提高了4.57%、3.42%、3.08%。

      >>对话

      石景山区教工委书记叶向红

      京华教育:在石景山区推行绿色教育的初衷是什么?最想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叶向红:之所以推行绿色教育,就是希望摒弃功利化的教育价值取向,扫除教育行为中存在的“雾霾”。建构一种可以让生命保持其个性与意义,焕发其生机、活力与光彩的教育,实现人全面而自由的成长。

      京华教育:这个过程中,遇到较大的困难在哪里?

      叶向红:困难在于理念在行为中的转化。多年来,教育领域推进的改革多为自上而下推动,这就带来一个问题,基层教育工作者对于理念的学习处于“要我学”的状态,比较被动。因此,对于理念理解也容易停留在表层,还缺乏将理念内化为行为,形成内生发展动力的有效机制。

      京华教育:在绿色教育推行的5年间,你认为取得进步最大的地方是哪里?

      叶向红:历时5年的绿色教育行动,梳理了绿色教育发展的缘起和脉络,较为清晰地阐释了尊重生命、尊重规律、尊重差异的“三尊重”绿色教育概念。在深化区域教育改革,促进教育内涵发展方面取得实效,实现了教育质量的稳步提升。绿色教育理念已经成为石景山区广大教育工作者共同的教育价值遵循。

      京华教育:目前绿色教育还存在哪些不足?

      叶向红:教育是百年大计,任何教育改革行动都不可能一蹴而就,绿色教育行动需要持续推动。未来要在“尊重生命、尊重规律、尊重差异”的三个尊重绿色教育理念的引领下,致力于创新教学模式、创新学习方式研究。(京华时报记者 郭莹)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蔡亚会)


友荐云推荐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关于我们 - 报业集团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业务拓展 - 人才招聘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 2001-2013   dzww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Email:webmaster@dzwww.com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音像制品出版许可证
鲁ICP备09023866号 新出网证(鲁)字02号 网络视听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