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时抱佛脚,考前心慌慌——在不少人眼里,考前焦虑的应该是那些平时学习不扎实的学生,可是临高考前的这段时间,长郡中学老师们却发现,往咨询室跑得最多的反而是成绩较好的学生。长郡中学心理老师张成荣表示,一方面是成绩好的学生对自己要求高,压力也大;另一方面,成绩好的学生在出现问题时能发现问题,并积极寻求解决方案。
从咨询案例来看,张成荣表示,目前高三临考主要有五大现象。“相当多的高三学生在复习过程中会出现一段时间学习成绩和复习效率停滞不前,甚至学过的知识感觉模糊的现象,遭遇学习瓶颈,心理学上把这种现象称为‘高原现象’。”张成荣说这种现象恰恰是平时成绩好的学生最易犯。另外,为了高考,只是重复进行着大量练习,由于活动单一,结果在学习中出现疲惫、学习效果不佳的现象,这就是所谓的“心理饱和现象”。
临考时,还经常出现“舌尖现象”和“克拉克现象”,比如在考试中看见一些很容易的题目,答案就在嘴边盘旋,但就是写不出来;或者一些学生平时学习成绩优秀,考前准备充分,对某些考试内容甚至可以倒背如流,然而到了考场却发挥失常,紧张、慌乱甚至记忆骤退。考前每个学科的测试也比较多,有的同学则容易陷入“阴影缠绕现象”,过度的关注成绩,如果考不好自信心受挫,长期走不出失败阴影。
张成荣表示,临考阶段一定要坚持不气馁,对自己抱有信心,“每个人在学习过程中都会有‘疲劳期’,其实这个阶段是你蜕变的关键时期,只要能挺过这一阶段你就会迎来成绩飞跃的爆发期。临考前丧失信心,考试时的实力就会大打折扣,解决办法很简单,就是进行自我催眠,找一个安静的环境,让自己全身心放松,不断地强化我能考好的心理暗示。”
对于“舌尖现象”,张成荣解释,有些学生总以为这是因为自己发挥不好,其实是因为基础知识学得不够扎实,那么就要排查下使你出现“舌尖现象”的基础知识点。对于“克拉克现象”,张成荣支招,“常常采用的方法就是多次模拟考试,但考试时间要缩短20到30分钟以磨练自己的心理素质。”张成荣表示,考试在即,只保持常规习题量即可。可以进行其他比较有兴趣的科目学习,或是出去走走、散散心、劳逸结合才是高效率的保证。(记者 岳霞)
相关新闻
四所中学30人被保送北大清华
长沙晚报讯(记者 岳霞)高考在即,大多数学子都在紧张备考,不过对这样一些优秀学子来说,他们不用为自己参加高考而焦虑,而是当起了同学随时可以咨询的“解题顾问”和老师的工作助手,变成了后勤保障队和“贴心大白”。
这群人除了保送生,还有一些学子因为拿到国外录取单,已经完全成为高考的“看客”。记者从长郡中学、长沙市一中等四所中学了解到,目前一共有30名学生获得了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保送资格,占到今年全国保送生总名额的12%。还有更多部分是拿到海外高校录取单的学生。其中长郡中学4人保送北大,6人保送清华,36人获得多校降分资格;雅礼中学3人保送北大,7人保送清华,25人获得北大清华降分资格;长沙市一中2人保送清华,3人保送北大,18人获得多校降分资格;湖南师大附中2人保送北大,3人保送清华,21人获得多校降分资格。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王秀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