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海报新闻 媒体矩阵

大众网
全媒体
矩   阵

扫描有惊喜!

  • 海报新闻

  • 大众网官方微信

  • 大众网官方微博

  • 时政公众号爆三样

  • 大众海蓝

  • 大众网论坛

  • 山东手机报

山东手机报订阅方式:

移动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8000

联通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58000678

电信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97009

首页 >记者视界 >焦点新闻3

一句话重复成千上万遍 德州特教老师五年如一日悉心照料“星星的孩子”

2021

/ 05/09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宋春晓

手机查看

  编者按:脚下有泥土,心中有真情,为了真体验、真感受、真表达,获得第一手的主观体验,也为了进一步锤炼提升记者的“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大众网德州频道特推出“记者视界”专栏,努力“向前一步”,从话筒和镜头的这一侧到另一侧,对各行各业的一线工作者进行体验式采访,去记录普通劳动者的温暖故事。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宋春晓 通讯员 于娟 德州报道

  他们是教师,却可以称得上教师队伍中最特殊的一群。也许,和学生说上一百句话也得不到一句回应;也许,一个词要教上千遍,学生才能含糊地说出来……5月7日,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跟随体验德州新语特教学校成长(1)班教师刘欣秀一天的生活,为您讲述一个孤独症特教老师的艰辛和快乐。

  第一道坎:能否吸引孩子注意

  5月7日一早,记者来到德州新语特教学校,看到已经有不少家长把孩子送来上学,在学校门口,家长把孩子交给迎接的老师,在老师的柔声提醒下,大部分孩子会跟家长挥手再见。

  8点20分,记者来到位于三楼的成长(1)班,这时刘欣秀已经在教室整理物品准备上课。班上一共11个孩子,除了3个请假的,其余的孩子已经全部到校。

  刘欣秀告诉记者,今年32岁的她已经和孤独症患儿有了5年的接触。之前一直从事幼师工作,5年前因为一次偶然的机会,她第一次走近患孤独症的孩子,从此和他们结缘。“我知道做这行苦,但是对这些孩子,怎么说呢,更多的是心疼。”刘欣秀对记者说。

  刘欣秀给记者列了一张她的时间表。每天早上8:30准时上课,来到教室打开音乐。“当特教老师后,每天早上给孩子们放放音乐,我放的是轻柔的音乐,这样能把心情调节到合适的状态。”

  为了和孩子尽快熟络起来,记者主动和孩子们打招呼,不料没有得到一个回应。“这几个都是自闭症儿童,他们专注在自己的世界,因此不会注意到你在做什么。而我们要做到就是培养他们的社会性,学会与大家沟通。”刘欣秀说罢,就双手夸张地比划起来,还一边开心地喊着他们的名字,“硕硕、然然、小霖……你看谁来了?认不认识?”

  记者也学着她的样子和孩子打招呼,但因为有点放不开手脚,还是没有孩子理睬。

  “就是要用这种比较夸张的肢体语言来吸引他们的注意,而且要重复很多遍,努力吸引他们的注意,他们会觉得‘咦?这个人在做什么?’看向你,目的就达到了。”刘欣秀说,只有他们先注意到老师的举动,接下来的交流才能顺利进行。

  第一节课:让孩子在桌前能安坐

  所谓“成长班”就是孩子脱离家长陪护,自己在班上独立上课,为以后正常上学还是去培智班做一个过渡。刘欣秀的成长班共有11个孩子,平均年龄6岁,大部分是孤独症患儿,症状有轻有重。

  和普通孩子不同的是,他们的课程是音乐、个训、体能等在大多数人看来简单而重复的内容。“患孤独症的孩子神经发育不全,这些课程的作用就是促进他们的神经再次发育。就像是一扇门关上了,得把它再打开。”但打开这扇门的过程,却是艰辛非常。

  刘欣秀记得去年7月份刚开成长班的时候,她和助教老师与刚刚脱离家长陪护的孩子玩了一个月“老鹰抓小鸡”。看着记者不解的眼神,刘欣秀笑了,“这可不是我们小时候课间玩的小游戏,而是这些孩子根本不听老师讲话,满教室乱跑乱叫。”为了让孩子能短暂安稳地坐在座位上,她和孩子们围着课桌周旋,一节课下来刘欣秀累得气喘吁吁。经过不到一年的训练,大部分孩子已经学会小手交叠放在课桌上,可以上下课起立,想到这刘欣秀鼻头发酸,这些简单的指令她不知道重读了几千遍才成功。

  上课过程中,记者注意到,一个叫然然(化名)的小姑娘总是抱着头,时而旁若无人的使劲拍着椅背,时而溜下椅子往课桌下面钻,全然不听老师讲话,一旁的助教老师几乎全程把她抱在怀里纠正她的动作。

  “然然来学校已经3年了,她是一个很缺乏安全感的自闭症患儿,刚入学时动不动就哭了,要么抱着头缩在角落,要么把头埋在抽屉里,不跟任何人交流,或者使劲搂着老师和同学的脖子。现在好多了,最起码可以脱离家长自己坐着上课了。”刘欣秀一脸欣慰。

  第二节课时,记者坐在了然然身边,不知道什么时候,然然的小手已经悄悄牵住了记者的衣角,但仍旧安静地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也许此时此刻她是很有安全感的。

  第一次做母亲:却把全部耐心给了患儿

  “语言认知”课上,对着第一位学生小义(化名)。刘欣秀拿着一摞包含水果和蔬菜的卡片向小义一张张地展示,每拿出一张卡片,都要问他,这是什么?“土豆”孩子含糊不清地回答。“真棒!”每说对一个词,刘欣秀就大声地鼓励。

  但是更多的时候,一脸迷蒙的孩子似乎并不知道老师在做什么。“菠—萝,菠—萝,菠—萝。”刘欣秀慢慢地重复三遍,如果正巧赶上小义精力集中,他会跟着老师应和一声。除了一遍遍地向小义重复卡片上的内容,刘欣秀还要一刻不停地应付他的各种小动作。东张西望、手脚乱动、不时发出各种声音、搂住老师的脖子笑……刘欣秀必须大声说话吸引他的注意,帮他把手脚放好,孩子听话的时候,她就拿出糖果饼干来鼓励他。


  “每天早上都像一辆加满油的汽车,一开始活力充沛,可是一天下来已经疲惫不堪。”晚上回到家的刘欣秀,嗓子哑了,步伐沉了,面对5岁的女儿,刘欣秀没了白天的耐心,常常不由自主地训起孩子。婆婆抱怨她对别人家的孩子那么好,怎么回到家就这样。刘欣秀心里也着实愧疚。她能做的就是再次打起精神和女儿好好沟通。

  凭想象,记者觉得孤独症特教老师是个艰辛的职业,日复一日的生活如同苦行僧一般。体验之后才发现,这些老师们怀有的,是近乎神圣的信仰。“这些孩子很可爱,心地都非常纯净。”“几天不见孩子们就想赶紧回来,离不开他们似的。”她们用自己的爱心、耐心、包容心,像母亲一样对待他们。

责任编辑:黄新

相关推荐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