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尽全力为院民
敬老院的工作复杂,不好领导,刚接手的时候,院民很少,于炳海院长根据每个人的性格特点为大家做思想工作。有些村民抱着试探的态度来敬老院咨询,一位名叫李风瑞的老人给于炳海院长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李风瑞过来看了一下,非要来,外甥女不让,争执中李风瑞把外甥女推地上了。”李大爷后来还是来了敬老院,于院长知道他教过书,在后来的劳动中为其安排卖文具的工作。
于院长对老人出了名的细心、耐心,不是亲人胜似亲人。在物质上,伙食每5天一改善,根据季候和节日发放水果、零食,肉必炖烂、菜必新鲜。不仅给老人富足的物质生活,于院长还重视院民的精神生活。他为院民读报纸,为每个房间安装电视,组织院民过三八妇女节、老人节等,组织院民参加镇里的文艺演出,组织院民外出赶集、旅游。每年劳动节、国庆节,是全体院民最开心的日子,因为他们可以坐着自己的院民旅游专用车去游玩,这让很多从小没出过远门的老人们大饱眼福。这些年,他们把敬老院附近的景点都快转遍了。有一次到吴桥杂技大世界观光,老人们兴奋的像孩子一样东看看西瞅瞅,连导游都不禁受到了感染,惊叹道:“自己做这行这么多年,还是头次为敬老院的老人做导游呢!”进一步了解到于院长的事迹后,导游当即决定免费为这些老人们服务,并给老人带来一次特殊的“无障碍旅游”,让老人们体验到更多的温情与尊重。
现如今,每逢有人慕名来敬老院参观拜访,老人们都会自豪的对他们说:“我们是当地最幸福的老人!”老人们年纪大了,生病是常有的事情,于院长责无旁贷为老人们做护理。2003年初,院民李长富患脑血栓,于炳海院长挑起了照顾病人的担子,一伺候就是一年半。老人无法自由活动,于院长就用轮椅推着他遛弯;老人因上火大便干燥,于炳海便用手帮老人大便。于院长还组织院民们在床边陪伴李长富,陪他聊天解闷。在饮食方面,于院长更是下了功夫,在李长富养病期间,什么食物有助于缓解病情,病人喜爱吃什么,每次应该吃多少,他都如数家珍。在于院长地悉心照顾下,李长富康复地特别快,现在已经能自己吃饭、下地走路了,周围村民都说这简直是个奇迹!很多院民不忍心看到于院长整日忙碌,建议他请个护工,于院长说道:“老人就是自己的亲人,能照顾他们,我心里头才踏实,看着他们一天天康复,我觉得高兴,这点苦又能算的了什么呢?”
院民刘清才曾有过精神病史,去年10月13日晚,因同其它院民闲谈时受到刺激,自己跑出敬老院,不见了踪影。于院长知道此事后,心急如焚,立即到电视台发布寻人启事,第二天一早他叫上车,装上干粮,决定要亲自把刘清才找回来。整整五天的时间里,于院长根据零星的线索从陵县边临镇一路向西,一一打听沿路的学校、派出所、门市部、车站,最终在河北桑园找到了刘清才。于院长看着安全回来的刘清才,松了一口气,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但连日奔波,他面色憔悴,嗓子也哑了。
王振山老人今年76岁,说起于炳海院长,王大爷赞不绝口,“那一年我生病只想吃糖葫芦,找遍了集市都没买到,是于院长专门去德州给我买的,当时吃着那个糖葫芦只想把棍吃了。”王大爷觉得像于炳海这么好的院长再也找不到,老人馋什么,于院长就买什么,从来不会不满足老人们。
吕金香大娘来敬老院不少日子了,“院长心好,给病人喂饭、穿衣,像伺候自己家人一样,我们大家都说别让院长退休。”吕大娘说。
张付勇是边临镇敬老院的卫生员,大学一毕业就到敬老院工作,如今已经做了17年,顾及到老人的身体状况,张付勇在院里吃、住,一年到头没有假期的忙着,说起于炳海院长,张付勇说:“于院长天天去问每个老人的身体情况,一听老人嗓子不对劲就让我去打针、送药,心很细。”
“边临镇敬老院条件虽然不是最好的,但却是陵县唯一一家山东省二级敬老院,这都是在于院长的带领下取得的成绩。”陵县民政局副局长刘长升评价于炳海院长。陵县边临镇镇长田兆文说,“于院长是我们边临镇的名片,他是一个正直、有爱心的人。”
22年的工作生涯中,于炳海院长在全国敬老、爱老、助老活动中荣获过孝亲敬老之星奖、德州市敬老模范荣誉奖、山东省敬老模范荣誉奖、个人奖……数不清的荣誉彰显着于院长22年来对敬老院工作尽职尽责地付出。自1991年到敬老院工作以来,带着一颗视院民为亲人的爱心和视工作为事业的责任心,他先后为70多位老人养老送终,这位68岁的老院长用点点滴滴的奉献讴歌了他最平凡、最淳朴的人生。
于炳海的家就在距敬老院不到800米的侯家村,他有四个儿女,都很孝顺。说起以后的人生目标,他希望能把全镇的五保户都照顾到,“我现在有糖尿病,还耳聋忘事,很怕耽误工作。”但于院长表示自己会在不误事的前提下一直照顾老人到底。“在家做个好孝子,在外做个好干部,为国家做贡献,我这辈子值了!”
(初审编辑:张洁 责任编辑:白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