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3日,记者从山东省德州市十七届人大四次会议议案组获悉,截至2014年1月13日9时,本次会议共收到代表10人以上联名提出的议案159件。经德州市人大有关专门委员会审议,认为这些多属于市人民政府职权范围内的事情,转作建议处理。经市十七届人大四次会议主席团第三次会议审议,确定临邑县代表团郎光辉等10名代表提出的“关于打造德州研发产业园区的议案”等10件建议作为大会重点建议,交市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重点办理。
1 打造德州研发产业园区
现状:科技人才、技术研发和创新是一个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也是科学发展的必经之路。目前德州已有四家国家级研发中心,多家省级工程技术中心和省级企业技术中心,这在全国一个地级市是不多有的。德州环境和地理位置优越,在德州打造研发产业园区的时机已到。
建议:划出专门的区域,规划研发园区,制定优惠政策;在北京天津济南住的研发人员,坐高铁实行月票制,以满足有的研发人员白天上班晚上回家的需求;加大宣传力度和引进力度;在德州多举办国家级的会议。
2 发展提升禹城高新区
现状:禹城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于1999年3月启动建设,2002年9月被省政府批准为省级高新区,2004年12月正式挂牌,是山东省第一家设在县级并挂牌的省级高新区,也是目前德州市唯一一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当前,禹城高新区正处在晋档升级的关键时期,德州市政府要加大扶持力度,支持禹城高新区进一步加快园区发展,创建国家高新区。
建议:切实把膨胀禹城高新区作为德州市转方式、调结构的战略重点之一,作为融入全省“一圈一带”战略规划的重要平台,聚集要素,全力把禹城高新区打造成为全德州乃至全省开发区建设发展的样板区;加大政策、土地等倾斜力度;充分发挥国家高技术生物产业基地核心区的优势,将全市生物高新项目优先向禹城高新区聚集,打造名副其实的中国“生物谷”。
3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
现状:职业教育是我国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大战略决策之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德州市职业教育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德州市应借山东省职业教育创新实验区之力大力发展职业教育。
建议:德州市公共实训基地建设应充分发挥高等职业院校的作用,同时注重其辐射带动区域;整合区域内职业教育资源,构建起适应市场经济和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全新运行模式;充分发挥高等职业院校的智力优势、设备优势,增强社会服务功能。
4 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
现状:随着德州市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不断发展,城乡面貌有了明显改观,基础设施有了明显的改善,农村经济也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德州市城乡一体化进程有效推进,但是仍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
建议:结合两区同建,按照市政府之前的村镇建设总体规划,进一步加快推进农村环境卫生整治,有效提升农村整体品位,可选择条件好、有特色的村居进行试点;强化政府服务功能,推进农村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协调发展;加强农村自治组织建设,激发农村内在活力。
5 加快推进青岛保税港区(德州)功能园区发展
现状:青岛保税港区(德州)功能园区作为落实“蓝黄”两区战略,实行“蓝黄融合、一体发展”的重要试点,自启动园区规划建设以来,得到了德州市委、市政府及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园区建设实现突破性进展。当前,功能区已进入快速发展期,特别是随着功能区列入全省“一圈一带”规划,在德州市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更加突出。
建议:由相关部门组成专门调研组对设立综合保税区有关问题做进一步深入论证,并向上级部门做专题汇报,争取各方支持;制定扶持青岛保税港区(德州)功能园区发展的具体措施;在解决园区机制、规划建设以及对外推介、加强合作等相关问题上统筹考虑,进一步完善工作体制,推动园区快速发展;在土地、资金等方面给予扶持,在逐级申报公用型保税仓库及德州综合保税区的过程中,组建专门机构派专人靠上工作,确保申报成功。
6 加大计划生育失独家庭救助力度
现状:许多家庭响应国家号召,终生只生育了一个子女。对这些家庭而言,独生子女就是家庭的全部。独生子女的早逝,对父母来说,意味着失去精神支柱,养老问题更是无从解决,家庭将会陷入极度的精神危机和生活危机。目前,全国的失独者已经超过了100万人。庞大的失独群体是我国的特有现象,由此造成的社会影响正在日益显现。特别是随着物价的不断上涨,失独家庭每人每月135元的扶助金显得微不足道。
建议:政府健全对失独家庭父母的养老机制,不断提高救助标准,关怀失独家庭,帮助他们安度晚年。
7 加快建设济南北部产业转移承接协作区
现状:齐河县充分发挥靠近省会的优势,坚持把对接省会、借力发展作为工作主线,以基础设施对接为重点,以产业对接为核心,积极承接省会产业转移,齐鲁医院齐河医疗城、山东大学科技园和药用植物研究院等项目先后落户齐河,全县80%的项目来自省会。同时,齐河县规划建设了省级齐河经济开发区、省级旅游度假区黄河国际生态城、济北高铁枢纽经济协作区、齐鲁高新技术开发区四大发展载体,在有力地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也为在更宽领域、更高层次上推动区域一体化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建议:争取省里支持,兑现有关政策,推动齐河北部产业转移承接协作区建设。加大太青客专济南北站(齐河)与京沪高铁济南西客站之间的快速通道、济南现代有轨电车入齐等工程的协调力度,力促早日破题。
8 将武城县列为德州市邻边经济先行区
现状:武城地处鲁冀交界,为两省三市六县交汇之地,是鲁西北和冀东南重要的客货集散地。近年来,武城与衡水市来往日益密切、商贸逐步频繁,极大刺激了两地产业振兴、经济发展。大力发展邻边经济,对于拓宽全省经济辐射面、打造德州经济新增长点、提高武城产业发展质量和层次,都有举足轻重的现实意义。
建议:将武城列为德州市邻边经济先行区,出台政策,先行先试,加大武城邻边镇街在产业发展、商贸流通、文化旅游、基础设施等各方面的扶持力度,激活“邻边效应”,放大邻边优势,经验成熟后,全市推广,努力把德州打造成为全省邻边经济发展的制高点。
9 104路公交线路延伸改线
现状:现在的104路公交,线路为从马颊河路至高铁德州东站,虽然实现了德州市区与陵县通公交,但与老百姓渴望和德州中心城区实现公共交通服务一体化的愿望还有一定差距。时间较长;线路单一;沿途村庄比较稀疏,受益面较窄;到达高铁德州东站后,还需要换乘其他公交车才能到德州中心城区。随着“德陵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人员流通更加频繁,以陵县经济开发区为例,目前共有工业人口3万多人,其中有5000多人居住在德州城区,陵县一些企业,每天运送职工的车辆达100余辆次。
建议:调整104路公交线路为陵县公路局-美家居生活广场-德州市高铁东站-德州市汽车东站(或德州市政务服务中心)。
10 扶持发展南部生态区
现状:为加速实施“生态美市”战略,建设美丽幸福德州,德城区把城区划分为“三大板块”,其中南部生态区位于南连接线以南110平方公里,以黄河涯镇为依托。自2011年以来,德城区不断加大投入,狠抓生态项目建设,高标准搞好规划设计,加快基础设施配套,各项工作高效推进,取得明显成效。但在土地、税收、资金、管理体制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
建议:在建设用地指标、税收、资金、政策、管理机构等方面上予以优惠和倾斜。(杨硕 宋东鹏)
(初审编辑:张洁 责任编辑:黄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