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好,欢迎收看本期的大众网友访谈,今天做客我们演播室的嘉宾是网友尘曦老师,也是我们的一个老朋友了,他是土生土长的德州人,从小便对德州这座城市有着深厚的感情,退休以后,为了充实生活,尘曦老师就利用闲暇之际,开始整理自己的回忆录。在整理回忆录过程中,他慢慢得开始接触到德州的地域文化,从此之后便开始了对德州地域文化的研究,近几年已经在大众论坛发布文章几百篇,40余万字,涉及德州民间故事、德州文物古迹等地域文化内容,最近有一则消息吸引了咱们广大德州市民的热议,那就是2015年的3月6日零时起,德州的城隍庙市场将正式关停搬迁。一时之间引起很多市民对城隍庙“前世今生”的讨论,那尘曦老师您作为一名学者对这方面有着很深的研究,今天也请您给我们讲讲城隍庙的故事好吗?
尘曦:好的,何为“城隍”,“城”原指土筑的高墙,“隍”原指护城壕。本来古人修城墙及城壕,就是用以保护城里百姓安全的,由此而形成的“城隍”一词,经多年的演变,就被视为城市的守护神而被祭祀了。随着民间祭祀“城隍”活动的日益频繁和重视程度,“道教”便把“城隍”纳入了自己的神系,称其是剪除凶恶、保国护邦之神,并管理阴间的亡魂。从而,“城隍”便成了城市里,掌管阴间事务的行政长官了。
城隍爷姓氏名谁哪!最早的记载应是汉朝的纪信②。
据《长安县志》记载:“楚汉荥阳之战中,汉将纪信假扮成汉王,解救刘邦出围,自己却被项羽烧死。刘邦得天下后,封纪信为十三省总城隍,在长安建庙立祠,每年农历二月初八祭祀。”
进入唐代,祭祀城隍已蔚然成风,地方官员每年都要定期祭祀城隍神。至宋代,纪信被封为“忠祐安汉公”,朝廷规定,新官上任三日内必须拜谒城隍。元代追封纪信为“辅德显忠康济王”。明太祖朱元璋大封城隍,规定城隍庙与现行的衙门同级,可城隍却被他封为“忠烈侯”享正三品,职位高于现任官员。因而祭祀城隍的活动更加隆重。清朝也沿用了明朝的制度。
据《德县志》记载:“德州城隍庙于明永乐九年(1411),由知州何源建”。该庙坐北面南与当时的州署衙门隔道平列,它占地面积20余亩,是一座规模宏大、古朴典雅、威严壮观、布局严谨、雕刻精美的古建筑群。
民国17年(1928),国民政府开展的“新生活运动”③号召“革除陋习”。故德县国民政府将德州“城隍庙”改为“中山市场”,将“城隍庙街”改为“市场街”;把城隍爷、城隍奶奶等神像搬离了前后大殿,期间诸多神像遭到了破坏;他们在前大殿东侧,建一座小型的戏院;将西跨院的“三皇庙”改成了“说书馆”等娱乐场所;“德州城隍庙”便成了德州的商业和娱乐中心。
1937年10月,日本人侵占德州后的日伪政府时期,该庙的道士们又将城隍爷、城隍奶奶等神像搬回了原位供奉,虽残缺不全、可经他们简单的修缮后,仍可显露当年的风采。从此,德州城隍庙便成了神庙、商场、娱乐为一体的综合场所。所以,我们这一代人,才有幸目睹了该庙残留的雄姿。
主持人:看来这城隍庙还真是有一定的历史了,那在您的印象中以及后来通过您的研究,咱们的城隍庙在建国后是一个什么样子的呢?
尘曦:1952年前后,到德州城隍庙去,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古朴壮阔的德州城隍庙山门,其朱漆大门上悬挂的黑底金字的“城隍庙”匾额、山门旁手持黑红辊的古代衙役的泥塑像等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门两边的小商小贩和川流不息的游人。
据有关文献记载:进了城隍庙的山门,迎面是一座飞甍重檐,精巧绮丽的戏楼(乐舞楼)。其戏楼与大殿南北相对应,砖木结构、上下两层,东西宽10米,南北深7米。上层台柱上镶有透雕檐板,底层中间设有通道,通道两侧放置着泥塑的彩绘马童与高头骝马,其雕塑技艺精湛、栩栩如生。
穿过戏楼的通道,迎面便是大殿。在大殿前的院落里,分东西各有一座建筑精美的八角碑亭,碑亭里青石的赑屃(bì xì)驮着巨大的石碑,碑文记载了历次修缮此庙的经历和捐款人名讳。庭院的东西方各有一排廊房,里面站立着十二个形态各异的古代衙役的塑像。
大殿建在约一米多的青砖石沿的高台上。大殿的前门在前出厦的中间,向南突出约两米左右的一个方亭式建筑的里,百姓称其为“厦中亭”。大殿门的上方有块“不由人算”的匾额,匾额下方挂着一个木制的算盘。左右楹柱上,挂有一妙趣横生的对联。上联为“你真算计非凡,进一位,退一位,讵料满盘都是错”;下联为“我却迷信不得,有几件,记几件,将来借账总无差”,思之真的耐人寻味。
大殿内五缕胡须身披黄袍的城隍爷,端坐在中间的佛龛里,殿内左供土地、右供财神,判官、牛头马面、黑白无常等千姿百态的鬼卒应有俱全。出大殿的北门又是一个院落。院落左右各有配殿,正面是建在高台上的后殿,在后殿高台的中间,是一个约十米深的砖拱半圆形的后门,出了此门是“城隍庙后街”,再向前走便是“建设街”。
后殿也为前廊后厦,殿内中间供有泥塑贴金的城隍像。东套间里,有木雕彩绘的城隍爷和城隍奶奶的坐像,只要动一下机关,城隍爷就能站起来摇臂招手。系做工精细、带有精密机关的木雕极品,系德州城隍庙的珍贵文物。
山门西跨院为“三皇殿”,有坐北面南的三间大殿,里面供奉着道教的三皇:伏羲、神农、黄帝;东跨院为守庙道士的伙房和寝舍。
上世纪五十年代初,大殿的前院只可见山门两旁、戏楼之下的小商小贩了,什么卖针线、旧书皇历的,卖小吃干果、冰糖葫芦的,看相算卦、代写书信的,特别是那些租赁小人书的,引来了无数的孩子围观。致使这里每天都是熙熙攘攘、叫买叫卖,呈现出一派热闹的景象。
后来,破旧的山门被拆毁了,改成了砖砌的水泥柱子大门,挂上了“德州工人俱乐部”④的牌子;摇摇欲坠的戏楼也被拆除了,大殿直接迎门,却显得更加雄伟壮观了;
大殿改成了“阅览室”、“展室”或“活动室”,里面不断的举行书画等展览,市民们说说笑笑、进进出出,在里面参观展览、查阅资料、借阅图书、打扑克、下象棋等;
小戏院里除放映电影外,还不时的传出职工文艺汇演的锣鼓声、乐器声、鼓掌声和欢笑声;1956年,德州航运局工人业余宣传队演出的“船工号子”,台下那雷鸣般的掌声差点把小戏院震塌了。
东跨院的那些古朴典雅的道士宿舍不见了,建起了德州的第一个“灯光球场”。虽然球场面积不大,也没有看台,可在那个时候,却成了德州的一景。人们争相传诵:“晚上可以看篮球了!”所以,小小的球场只要有球赛,必定是挤得水泄不通。
西跨院的“三皇庙”早就不见了,某机关在此盖起了办公楼等。
1990年,一场可恶的火灾,烧毁了这座近600年的古建筑,德州城隍庙的残迹全部消失了。
后来,市政府在原城隍庙对门,绘画着巨大黑白“阴阳鱼”的影壁墙处,盖起了金碧辉煌的城隍庙市场,给人们留下了对古“城隍庙”的丝丝眷恋。今天德州城隍庙的原址上,系山东商业集团的银座商厦,它的前门处就是原城隍庙的古戏楼。
主持人:刚才听到您说的这些还真是学到了不少的知识,也可以看出包括尘曦老师在内,咱们的德州市民确实对城隍庙有着很多难以割舍的情怀,那感谢今天尘曦老师做客我们的演播室,为我们普及了有关德州城隍庙的历史知识,同时也祝愿城隍庙的搬迁工作能够顺利进行,那由于时间的关系,今天的访谈节目到这里就要结束了,再次感谢尘曦老师的光临,谢谢!
尘曦:谢谢主持人,谢谢各位网友!
主持人:再见!
尘曦:再见!
(初审编辑:马宝涛 责任编辑:黄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