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刚在城隍庙经营的体育用品门市
不管是否在杜刚店里购买的体育用品,他都承诺免费维修
大众网德州3月16日讯(记者 翟岩)在德州体育爱好者的圈子里,一提到杜刚这个名字恐怕无人不知,如果你想在德州买到物美价廉的体育用品,肯定也会有不少人推荐你去杜刚经营的体育用品店购买。
今年39岁的杜刚在德州市城隍庙市场做体育用品生意,店面不大,加上仓库也只有不到50平方米。俗话说“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一走进杜刚的店内,映入眼帘的就是四壁和货架上琳琅满目的体育 用品,除去柜台前留出了一小片空地,店铺里剩余的空间几乎都摆满了各种体育用品。但就是在这样狭小拥挤的空间里,杜刚将自己的生意从无人知晓一步步做到有口皆碑。
辞职创业 白手起家
杜刚是江苏扬州人,中转毕业后就来到德州国棉厂上班。1996年恰逢城隍庙市场招商,杜刚和妻子怀揣着东借西凑来的500元钱在城隍庙市场租赁了一个摊子售卖体育用品,决心要在体育用品销售行 业干出自己的一片天地。
提起创业初期的艰辛,杜刚回想起来,仍然是历历在目。“当时身上仅有的500块钱全都用来缴摊位租金了,别说是进货做买卖了,我们连每天的饭钱都成了问题。”由于创业资金不足,杜刚店铺开 张的过程又有些仓促,根本就没有多余资金再用来周转贩卖用的货物。
在开业初期,杜刚只能从城隍庙市场其他商家那里拿货代销,但因为利润微薄,生意一直入不敷出,但他始终没有放弃。“那时候为了多省出点钱用来进货,我们就跑到黑马农贸市场上买1块钱一筐 的剩菜叶用来做菜,租住房子也选德州城南郊区最便宜的小平房,每天骑自行车往返城隍庙得用一个多小时。”
就凭着一股坚韧不拔的闯劲,杜刚的体育用品生意开始慢慢走上正轨,不仅还清了之前的借款,还用盈余的钱将摊铺挪到了现在的门市房里。
良心经营 事业有成
做生意除了得有资金支撑,还须讲究“诚信”二字。杜刚深知诚信经商是基业常青之根本,“我刚开始做生意时,市场上的竞争压力也很小,只要摊位上有货卖就能挣到钱,一些商户选择进一些价低质劣的商品并哄抬价格赚快钱,但我觉得生意要想做得长远,不能唯利是图,昧了自己的良心。”杜刚告诉记者,尽管创业起步期资金紧张,他还是坚持自己做生意的基本原则,就是赚钱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不能赚‘昧心’钱。
杜刚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始终坚持信守自己的经营理念,诚心诚意和经销商、消费者打交道。杜刚的店内一直挂着“为人民服务,免费维修”的告示,无论顾客前来送修的体育用品是否是在他的店内销售出去的,他都会尽自己最大努力帮助顾客修复好。因为在进货流程上对商品质量严格把关,并坚持以合理的价格进行销售,杜刚和他的体育用品生意渐渐名声在外,赢得一批又一批的回头客的同时,销售范围也从德城区一步步拓展到周边的县市区,甚至延伸至河北景县、吴桥、故城等地,成为了德州市体育用品销售行业中的佼佼者。
热衷公益 回报社会
随着生意起色,腰包渐鼓的杜刚没有忘记回报社会。2011年,当杜刚得知德州将举办首届全民健身运动会后,主动和德州市体育局进行了联系,不仅赞助了多个体育赛事的体育用品,还和妻子以志愿者的名义全程参与了全民运动会的筹备过程。而且,为了能够集中精力投入全民运动会筹备工作当中,杜刚还将自己在城隍庙市场内的体育用品店关门歇业。“我的店关了近一个星期,肯定会影响生意,但是我能够参与到这次活动当中,感觉收获更多。”杜刚说。
除了积极参与德州市组织的各种体育活动外,杜刚还热衷于公益事业。2008年,杜刚的事业正处于上升期,他天天为生意忙得不可开交,可正是关键时候,汶川地震爆发了,“我要去汶川,去帮助灾区的群众!”杜刚无法按捺住心中的那种冲动,义无反顾地选择了支持灾区。“当时城隍庙市场正好也在募集支援汶川的捐款,我手头上刚好有10万元存款,这笔钱本来是用来进货的,但看电视报道得知汶川那边因为地震死伤严重,就把这10万块钱全捐出去了。”
捐款后,杜刚和德州市其他四名志愿者第一时间赶赴灾区支援,在灾区,杜刚还资助了当地两名受灾群众的孩子完成了学业,“我看灾区人民生活贫困,不少家庭的房屋因为地震倒塌了,而且不少孩子面临上学难题,就把其中两名孩子接到德州,资助他们在这里上了3年学。”
“有能力的人就应该多帮助别人,帮助别人的同时也快乐了自己。”杜刚说,在汶川灾区的那段经历让他终生难忘,他现在的梦想是能帮助更多的人,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希望能以此唤醒更多人的公益心。
(初审编辑:马宝涛 责任编辑:黄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