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34-2778800

通讯员qq群:144738782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当前位置:德州新闻

德州全市建成再生水回用工程 年可节水1.1亿吨

2015-03-27 10:32:00 作者:孙良玉 来源:德州晚报
3月26日,记者从市环保局获悉,目前全市各县市区已全部建成污水处理厂再生水回用工程,年节水达1.1亿吨。

      

      

      本报讯记者 孙良玉 通讯员 国洪瑞) 3月26日,记者从市环保局获悉,目前全市各县市区已全部建成污水处理厂再生水回用工程,年节水达1.1亿吨。

     

      我市水环境质量近年来持续改善,已连续四年获得“水环境质量改善奖”。为了最大限度地实现水资源循环利用,我市投资2.3亿元,在每个县(市、区)建设了污水处理厂再生水回用工程,铺设回用管网80余公里,全市再生水利用率达40%,年节水1.1亿吨。此外,还实施了河道截蓄导用工程,全市新建节制闸16座,橡胶坝5座,每年截蓄水3亿立方米,有效解决了沿岸农田灌溉和景观用水问题。

     

      记者了解到,2010年我市境内五条省控河流实现恢复鱼类生长;2013年省控河流水质提前两年达到国家、省确定的目标,COD、氨氮浓度与2010年相比平均下降41%、48%;2014年省控河流水质COD为28.6毫克/升,氨氮为0.75毫克/升,同比分别改善7.41%、44.4%。2010年、2014年,我市两次代表山东省迎接国家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专项规划现场考核,两次获得“双第一”的好成绩。

     

      此外,“十二五”以来,我市已累计投资7.5亿元,完成40家重点企业治污再提高工程,156家企业通过清洁生产审核。投资10.5亿元,在21家城镇污水处理厂实施“新扩改”工程,新增污水处理能力40.8万吨,同时投资10.4亿元,实施城市管网“雨污分流”改造,新铺设、改造污水管网900余公里。

     

      为降低流域内污染负荷,投资2.2亿元,在中心城区和10个县(市、区)建设污泥处置工程,全市城镇污泥处置能力达到600吨/天,成为全国率先整建制实现污泥全部规范化处置的地级市。

     

      德州水资源极其匮乏

      人均占有量仅为全国的10%

     

      德州水资源极其匮乏,已经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因素。有统计数据显示,全市人均当地水资源占有量211立方米,仅为山东省人均占有量的 61%、全国的10%。该指标不仅远远低于国际公认的维持一个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所必须的人均1000立方米的水资源量临界值,而且低于500立方米的国际严重缺水线。

     

      水利部门有关调查资料显示,我市多年平均降水量为554.8mm,多年平均径流深为41.1mm,当地水资源总量11.53亿立方米(地表水2.91亿立方米,地下水8.95亿立方米,重复计算量0.33亿立方米),亩均占有量143立方米,仅为全国平均的8%。

     

      而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对水资源需求量的不断加大,我市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加剧。因此,今后我市节约用水工作仍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大力推进“中水回用”工作,尤为重要和紧迫。

     

      人工湿地面积2.8万亩

      “大生态”水系网正铺开

     

      3月26日,记者从市环保局获悉,我市采用生物水质净化、自然修复等措施,县县打造出了“千亩湿地”,目前全市人工湿地面积达2.8万亩,实现了由单纯依靠工程治污向工程治污与生态修复并重的转变。

     

      据悉,德州属于水资源匮乏的地区。为破解水资源短缺、水污染严重的难题,近年来我市采用人工湿地建设,将生活、企业处理污水在排入河流之前,汇入人工湿地进行入河前治理,不仅最大限度地减少了污染物的排放,而且实现了中水回用,探索出了一条治理水污染的新途径。

     

      此外,我市投资10.8亿元,在城镇污水处理厂和重点直排企业下游建设了人工湿地28处,并充分利用现有洼地、坑塘、沟渠、河道,与人工湿地水质净化工程相互贯通,各县(市、区)的大湿地改善了城市环境,一张“大生态”水系网正在铺开。

      

      

     

     

      

    (初审编辑:马宝涛   责任编辑:李超然)


友荐云推荐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关于我们 - 报业集团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业务拓展 - 人才招聘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 2001-2013   dzww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Email:webmaster@dzwww.com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音像制品出版许可证
鲁ICP备09023866号 新出网证(鲁)字02号 网络视听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