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34-2778800

通讯员qq群:144738782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当前位置:德州新闻

德州2015年中考方案出炉 总计划招生23730人

2015-04-21 09:28:00 作者:石少军 来源:大众网德州频道
4月20日,德州市政府官方网站发布《关于德州市2015年中考工作方案解读的通知》,中考时间提前一天,6月10日正式进行,12日结束,中等职业学校计划招生18730人,技工学校计划招生5000人,总计划招生23730人。
        大众网德州4月21日讯记者 石少军)4月20日,德州市政府官方网站发布《关于德州市2015年中考工作方案解读的通知》,中考时间提前一天,6月10日正式进行,12日结束,中等职业学校计划招生18730人,技工学校计划招生5000人,总计划招生23730人。
     

      今年中考科目基本与往年一致,总分735。今后考试范围将逐步覆盖国家义务教育课程方案规定的所有科目,音乐、美术、社会实践等将作为考查科目计入中考。 

     

      因高考时间缩短半天,6月8日即结束,中考时间因此提前了一天,9日考点学校准备考场,10日正式进行,12日结束。县市生与特长生6月13日(个别学校6月12日下午考试结束后)即可持准考证等材料到学校报名;特长生专业测试时间由各高中学校安排。

      

      应届初中毕业生有加分政策;根据国家尽量减少加分项目的要求,今年进行了适当调整,共分3档5类,特殊考生代码填写具体种类代码(1-5);为规范申报、加强审核,对特殊考生登记表进行了修改,增加了主管部门审查意见和需提供材料说明;县级审查手续应由学校统一办理,市级审查手续应由县区教育局统一办理。  

     

      自2015年起,普通高中不再招收扩招生,但全市普通高中招生计划总数比去年有所增加,考生要考虑到各高中学校的招生政策,结合自己的实际水平填报志愿,避免因填报不当导致落榜;县市生、艺体特长生招生计划未完成的,余额将划归普通生计划。职业学校的招生计划已发布(各校计划总数见附表),考生应实事求是地选择自己的志愿;国家将逐步扩大职业院校数量,为选择职业院校的学生创造更多的发展机会。需要省里核定计划的学校,目前计划尚未下发,可在发布后重新组织填报该类志愿。“3+4”院校(3年中专加4年本科)全省有10多处,我市为德州交专(汽摩学院)对口山东交通学院,考生可上网查询并填报志愿;“3+4”设最低录取控制线;报考市内师范类“2+3”须参加学校组织的面试。  

     

      因全国学籍管理业务已联网,考生须注意个人信息的准确性,升入高中学段后注册学籍时也必须提供与户籍一致的信息,否则无法分配正式全国学籍号。已在高中段学校注册学籍的不得参加今年中考,即使参加中考也无法重新注册学籍;往届学生需提供义务教育证书,报名时使用原学籍号。  

     

      提前批和其它三大类别分别设有两个志愿,采集志愿信息时注意分类填写。提前批为第一录取批次,之后按照优先录取类别进行第二批次录取;职业学校二次录取由学校自主实施,市教育局不再统一录取。  

     

      准考证号由9位数字组成,前2位为年份的后2位,2015年为15;3-4位为考区(考点)代码,县市考区代码与身份证号中的相应代码一致,如陵城区为21,宁津县为22,市区考点代码通常为德州一中01,二中02,实验中学03,跃华学校04;5-7位为考场号,从001开始;8-9位为考场中座号,01-30。这样的编码规律有助于考生顺利地找到所在考场和座位。  

     

      需注意的是录取政策,德州二中只录取第一志愿报考该校的考生;德州实验中学录取第二志愿考生时,分数线高于第一志愿分数线40分。初中学校应尊重学生及家长的考试权和选择权,不得要求学生提前离校退出中考,不得限制学生填报或不填报某一学校,不得扣留学生证件材料。高中学校不得录取被其他学校正常录取的学生,不得录取未参加中考的学生,不得超出计划总数招生,否则不予注册学籍。各普通高中学校通知被录取的学生于7月10日前到校报到并办理注册等手续;7月12日前须将学生信息上报市教育局基础教育科。职业学校办理注册手续的时间由学校按照上级相关要求确定。  

     

      今年山东省实验中学被教育部确定为空军青少年航空学校首批承办学校,面向全省(不含滨州市)招收航空实验班学生100名,请有意向的学生登录“山东省实验中学”网站查询并办理报名等相关手续。

      

    (附)德州市2015年中职学校、技校招生计划合计表

      

      

      

      

      

      

      

    (初审编辑:马宝涛   责任编辑:白雪)


友荐云推荐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关于我们 - 报业集团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业务拓展 - 人才招聘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 2001-2013   dzww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Email:webmaster@dzwww.com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音像制品出版许可证
鲁ICP备09023866号 新出网证(鲁)字02号 网络视听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