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改后的富宏服饰订单增加,员工在加紧生产 记者 撒伟 摄
英潮原料分拣车间 记者 撒伟 摄
宇虹颜料科研人员在做试验 记者 撒伟 摄
记者 马宝涛
眼下,德州正在干一件大事:年内完成100家工业企业的股份制改革!
在他们出台的红头文件里,每年百家的节奏,“暂定”五年。
“不搞形式,不走过场,不搞‘翻牌公司’,真正提升企业的整体素质。”德州市副市长许绍华言辞铿锵,“不会就学,有的课我都连听三四遍了,县长们全盯上,跟企业家一块学。”
工业经济是德州经济的支柱。全市GDP贡献中工业占比接近一半,税收贡献超半数。2013年,全市纳税过亿元企业20家,其中17家为工业企业,纳税额占20家企业纳税总额的80%。
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宏大叙事背景下,打响这场轰轰烈烈的“股改”大战,德州的愿景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充实壮大上市后备资源,实现工业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就三个字:股份制”
在德州庞大的工业企业队伍里,由于在较早时期就走上了相对“时髦”的发展路径,宇虹颜料成为一面旗帜——2000年,原集体企业德州日化破产时,51个职工“入股”进行“零资”改制,救活了一家企业,更名“宇虹”;2004年,吸收自然人注资,宇虹开始壮大;2012年,这家企业在齐鲁股权市场挂牌,再次直接融资超千万;2014年5月,开始接受新三板挂牌审核……
“先后五次直接融资,额度可能不算大,但资金来源清晰。”谈到经验,近日面对大众网记者,董事长陈都方十分自豪:“就三个字:股份制,是股份制让宇虹颜料在市场上站稳脚跟。”
从“一片茅草地上只有两间土房”的小企业,成长为占地300亩,资产1.5亿元的地方名星企业,宇虹颜料的成功经验正在被复制。不过,当下的行动被称作股份制改革。
今年3月18日,德州市政府办公室出台《德州市工业企业股份制改造工作实施意见》,确定了今后五年“争取每年完成100家左右企业股份制改造”的任务目标;成立了由政府主要领导挂帅的股改领导小组;明确了市经信委为企业股改工作主管部门;在调研沟通的基础上,优先选择了一批有上市及新三板挂牌希望的企业进入拟股改企业名单;与泰山管理学院联合撰写《企业股改工作指南》,为县市区和企业股改工作开展提供业务指导和服务。
股改大潮正涌动德州,并初见成效。截至9月底,已完成股改企业80家,其中拟上市企业45家。信达化工、飞达集团、宇虹新颜料、征宙机械等五家企业在新三板挂牌,填补了德州空白,走在全省前列;索通发展成功入围中国证监会第12批预披露企业名单,成为本批3家山东企业之一。
与此同时,德州齐河县出台实施办法,规定每新增一家上市企业、一家挂牌企业、一家股改企业,分别奖励乡镇政府20万元、10万元、3万元;乐陵市举办“名企访谈”,激发企业家干事创业热情,传授股改经验;临邑县开办“金融大讲堂”,讲解新三板与多层次资本市场相关政策;武城县、宁津县举办股改涉税法规系列培训会。
一时间,盛景网联等知名大型中介机构,纷纷在德州设立了分支机构,“破例了,像德州这样的地市级城市,短期内一下子冒出这么多股改和上市业务的不多见。”这家机构派出的德州负责人称。
“首先要弄明白为什么要股改”
上世纪90年代前,德州工业以国有企业为主,在经历了“国退民进”的第一次工业体制改革及市委、市政府大力发展民营经济的政策号召下,之前一直是经济发展配角的民营企业,如雨后春笋,迅速壮大,特别是进入新世纪,当年那些默默无闻的民营企业,如今长成了“大树”。
而企业做大做强,融资是关键。融资难,正成为困扰工业企业的一大难题。其实,相对于银行贷款而言,成本更低的是直接融资。可直接融资的最重要渠道,就是上市挂牌。
德州的现实是,工业企业基础薄弱,规模小,效益低,核心竞争力差,根本原因是体制机制不健全不规范。据了解,截止2013年底,全市工业企业中股份有限公司仅58家,多数企业距离上市挂牌还有不小的差距。
“股份制改造就是要解决这些问题,既有助于形成合理的产权结构、高效的治理结构、规范的决策机制,还可以产生有效的股权激励机制,”德州市经信委党组成员郭强对大众网记者说:“解放思想至关重要,首先要弄明白为什么要股改。”
谭英潮也在思考这个问题。他的中椒英潮已“红”遍全球,“辣椒城”成为武城县的城市名片,没有人否认不是得益于这家号称辣椒全产业链航母的民营企业。
走进中椒英潮,满眼都是红辣椒或者辣椒红,大到楼房、设备,小到指路牌、门把手,但凡能做成辣椒形状的全都一个模样,否则统统被涂刷成大红色,就连员工身上的制服也未能避免。对辣椒如此专一的谭英潮,却要将企业“劈”成若干股了——“企业发展几十年了,现在来自市场等各方面的压力越来越大,要想进军资本市场,必须寻求突破,到了不改不行的时候了,人家早改的已经受益了。”
自家的田自己种,企业家一直以来理所当然地自己说了算。但他们也见多识广,满世界的现代企业制度,及其种种优越性正深深地刺激着他们的神经。
于是,越来越多的谭英潮们开始思“改”。况且,如若不“改”,有些方面他们也无能为力。
宁津某企业创始人崔先生有两个女儿,都在外地工作学习,任凭怎么劝说都不愿回家“接班”,而崔先生年事已高,视企业为孩子的他又不舍得丢掉企业,只好通过股改解决了企业传承的问题,“至于企业姓崔还是姓什么都不重要了,因为股改后更壮实了,这个‘孩子’会更健康地延续下去。”
其实,家族式经营的弊端显而易见,既使有人“接班”,一些剪不断、理还乱的局面也极易使企业被人情所拖累。在这方面,德州不乏其例,甚至有的企业已经垮台。究其原因,主要是没有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企业体制机制的根本变革,也是现代市场经济的一大要求。
不过,选择股改,更多的企业老板看中的是融资。“如果科研投入再翻一番,我有把握一年内将产品卖到国外去。”明诺水箱董事长艾明涛对记者说:“到哪里‘找钱’是我的一块心病,融资难真是企业做大做强的最大束缚。”
企业“怎么改” 市场来作答
股改大势不可逆转。
记者10月21日来到位于陵县的富宏服饰股份有限公司采访时,董事长付立红正准备出发,她要乘机去香港洽谈业务,顺路考察几家外地股份制企业。在她身后,一批发往意大利的订单货品正在装车;车间里,流水线上繁忙而有序,就连午休时间都有计件工人主动加班……
同样是当天,这家企业驻地因秋季线路检修而停电,他们是在发电赶工,“春秋两季的例行性检修停电,往年都是‘例行’放假,今年订单特别多,没有放。”董事会秘书张莹对记者说。
富宏服饰于2012年底完成股份制改革,今年营业额预计将达8000万元。而在去年,这一数字为5000万。从企业名称上,还可以更为直观地表现其成长历程:陵县富宏、德州富宏、山东富宏。其间,从规模到体制,再到效益,富宏也实现了三级跳。
在张莹看来,这样的成绩说明确定股改方向之后,在“怎么改”上他们没走弯路。其中最重要的,是确定了适合自己企业的股权结构,然后完全遵照现代企业制度进行运作。“比如去年在全球棉纺织产业普遍不景气的时候,我们召集一次临时股东大会,收购了一家企业。”
富宏是完成股改的民企代表之一,更多的企业尚属“一股独大”,且有很多老板并不知道股改的真正意义所在。德州来自政府层面的大培训,从理论上到行动上,全面回答了“怎么改”的问题,然后交给市场来评判。
2012年夏天,他们将全市115家重点企业负责人拉到北京,关进教室,请国内顶尖专家连讲3天,规格之高、规模之大,前所未有,旨在解决企业家们的思想观念、发展理念问题,提高对股改的认知度;2013年,推出了“企业家素质提升年”活动,面向全市规模以上企业负责人,用一年时间开设72场次大型培训,设置了公司治理、股权激励、商业模式等专题,至今已有7000多人走进课堂。
有些股改知识,不单是企业家不懂,政府职能部门也需充电。为此,德州大培训要求各分管县(市、区)长,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同时参训。有的专家在不同县(市、区)讲的是同样的内容,德州市副市长许绍华也巡回跟班走读,有的课连续听了三四遍,他感觉听一遍有一遍的收获,受其影响,其他领导干部纷纷放下手头工作,当起了“学生”。
与此同时,德州每季度还组织召开一次包括股改在内的重点工作现场会,邀请典型企业介绍股改经验,交流体会……
一系列措施促动之下,德州股改进展迅速。比如中椒英潮董事长谭英源提出了“三个不动摇”:集中辣椒产业不动摇、提高员工收入不动摇、股改上市不动摇。如果顺利的话,明年2月份中椒英潮将如期完成股份制改造。
今年6月12日,郭树清省长对德州股改工作做出批示:德州市多措并举,推动企业改制规范,上市或“挂牌”,这类经验应当总结交流,希望其他地市也能加大工作力度。
德州股改之所以进展顺利,除了从上到下的思想大解放以及领导重视,也离不开部门合力。市经信委作为主管部门,具体负责拟股改企业的指导督促、协调推进工作;金融办按照上市标准要求,对拟上市企业股改工作手把手指导;中小企业局将企业治理方面的内容纳入“企业家解放思想提升素质工程”培训范围。
工业经济尤其是民营经济与市场经济有着天然的亲和力。股改后,人们有理由相信,德州这些企业会在一次次的自我超越中,跑出一片新天地。
初审编辑:马宝涛
责任编辑:德州张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