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教师“入城”记:三尺讲台上的四季耕耘

2019-04-22 19:25:00 来源:大众网德州·海报新闻 作者:蒋丽君 见习记者 崔志远

  编者按: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70年峥嵘岁月,70年沧海桑田,在时代的洪流里,有一群共和国同龄人,他们是新中国的建设者和见证者,也是伟大时代的亲历者与受益者。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大众网德州频道特别推出“我与共和国同龄”策划报道,多路记者对话与共和国同龄的市民,透过镜头和文字,倾听他们讲述70年来的往事流变和经历感受,让更多的人一起见证祖国成长,向祖国献上深情的祝福! 

  

  井冠志喜欢吹拉弹唱,退休后经常参加老年活动。

  乡村教师“入城”记:三尺讲台上的四季耕耘

  “我与共和国同龄”系列报道之三

  记者 蒋丽君 见习记者 崔志远 

  4月19日,在德州运河经济开发区陈庄小学的教室里,井冠志在自己站了半辈子的讲台上,写下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铿锵字样。

  井冠志出生于1949年9月10日,他与共和国同龄,后来每年的教师节就是自己的生日,井冠志常说,冥冥之中,他就是为了教育事业而生。

  

  1988年,井冠志(第一排右三)与学生的毕业照。

  他是土生土长的陈庄人,从小就在陈庄小学上学。“以前的陈庄小学坐落在一座镇武庙的后殿里,用土台子当书桌,每人从自己家里带着小马扎来上课。”井冠志回忆说,他们的书包里每天都装着一块石板,这是他们的“作业本”,用石笔在小石板上写字。当时一所小学只有3位老师,60名左右的学生。

  井冠志的父母亲是普普通通的农村人,却有着长远的眼光,因为家境贫寒,没能上学,是父亲一辈子的遗憾,所以就算再难,他都坚持让井冠志上学。

  后来,井冠志从交通局职工子弟中学(现德州八中)毕业,他选择回到了陈庄村,在当时的于官屯人民公社陈庄大队任财务保管,当时的他,还未曾想过自己会与人民教师有任何“瓜葛”。

  1971年,由于陈庄小学缺少师资,村里的初中生都算是“秀才”,于是党支部决定让井冠志入校授课。从井冠志第一次走上“三尺讲台”那一刻起,他就走上了教育之路,并且喜欢上了这份事业。

  由于井冠志工作勤恳认真,四年后,受党支部委托开始担任陈庄小学的管理工作,他决定为这所村办小学做些事情。当时的学校没有院墙,没有大门,安全问题很难保障。1975年,村里的淀粉厂改建,井冠志意识到机会来了,在经得村委会同意后,他带领着全校师生自己堆砌、打墙坯,竖起了院墙、装上了大门,虽然很累,可乐此不疲。

  1978年,全国上下正在兴起改革开放的热潮,德州开始普遍建设新学校,陈庄小学终于有了像样的新校址(现在的南陈庄村文化大院)。“40年前,站在这家屋子的讲台上授课,40年后,已经退休的我,来这推拉弹唱,参加老年活动。”井冠志说,有时候站在这间屋子里,有种穿越的错觉。

  

  40年前井冠志带领孩子们种下的树苗已经长成了参天大树。

  在文化大院里,井冠志摸着这几颗参天大树告诉记者,这还是40年前,他带领老师学生们种下的树,可以说是“自己种树,自己乘凉”了。

  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大潮冲击着各个领域,村里的万元户越来越多,井冠志看着自己每月80元的工资,也开始沉不住气了,妻子知道井冠志热爱教育,便把家里的经济负担背了起来,并且鼓励井冠志只管好好教书育人。

  井冠志聊到自己的妻子,眼里泛起了泪花,他说,这辈子最愧对的就是家庭,妻子病了,他都没有请假带她去看病。1997年,因为平时的疏忽,大儿子得了重病,不到两个月时间便去世了,因为害怕给学生们落下课程,他迅速说服自己稳定情绪,很快回到了工作岗位。

  后来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陈庄小学成为了运河经济开发区的一所城镇小学,宽敞的教室,先进的教学设施,丰富多彩的多功能教室,学校面积扩建到11000多平,井冠志也由乡村民办教师,成为了一名公办教师,一切越来越好。

  

  退休后,井冠志还是会回到陈庄小学给孩子们指导书法。

  前几年,井冠志退休了,他还是舍不得孩子们,时常回到陈庄小学,给学生指导书法,与孩子们亲近亲近。陈庄小学分别经历了三次改建扩建,井冠志参与两次,见证一次,现在校园里新楼老楼并存,“每次回到陈庄小学,从老楼走到新楼,看着院子里幸福玩耍的孩子们,都恍如隔世。”井冠志说。

  近年来,一大批像井冠志一样的乡村教师,像陈庄小学一样的乡村学校,在全面改薄的有力推进下,逐渐城市化,越来越多的孩子享受到了良好的办学条件和教育资源,德州市的教育事业一直在大步向前走。

初审编辑:庄滨滨

责任编辑:黄新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