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脚医生行医半世纪 温柔相待每一名患者

2019-05-07 18:38:00 来源:大众网德州·海报新闻 作者:祁小丽 范帅

  编者按: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70年峥嵘岁月,70年沧海桑田,在时代的洪流里,有一群共和国同龄人,他们是新中国的建设者和见证者,也是伟大时代的亲历者与受益者。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大众网德州频道特别推出“我与共和国同龄”策划报道,多路记者对话与共和国同龄的市民,透过镜头和文字,倾听他们讲述70年来的往事流变和经历感受,让更多的人一起见证祖国成长,向祖国献上深情的祝福!

  赤脚医生行医半世纪 温柔相待每一名患者

  “我与共和国同龄”系列报道之七

  记者 祁小丽 范帅

  上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一群仅仅经过简单培训、没有编制的赤脚医生,凭借着极其简陋的医疗条件和走家串户的极大热情,担负起了数亿中国农民的基本医疗卫生保健事业。出生于1949年1月的满恒广,便是这些赤脚医生中的一员。与共和国同龄,从医54年的满恒广,从背着药箱走街串户,到如今在德州市武城县中医院国医馆坐诊,也见证了德州市医疗卫生事业70年来的发展变革。

  1966年的武城县滕庄镇四女寺村,东西长2.5公里,十二个生产队,三千余名村民。20岁的满恒广县卫校毕业后,回村当上了全村第一位赤脚医生。

 

满恒广坚持每天学习医书两小时 

  回忆起乡村诊疗的经历,满恒广说,农村合作医疗兴起之初,生产队和村民生活条件很差,参加合作医疗的农民每人每年只交1元钱,看病免费。“现在国家政策好了,大部分疾病能报销70%以上的医药费,可那时候,少得可怜的合作医疗费根本不够用,看病免费也成了问题,有很多赤脚医生为此改了行。”满恒广觉得,自己是一名党员,根在农村,家在农村,所熟悉的面孔是农民兄弟,应排除一切困难坚持下去。

  于是,1970年起,满恒广便带领着5名赤脚医生和生产小队的卫生员到田间下地采药,还种植了三亩中草药,配制丸、丹、膏、散50余种,并重点推广使用针灸火罐,大大节省了医疗开支。“事务再多,我每天都必须挤出两个小时学习医学知识,总结回顾临床业务,也是我这么多年一直保留下来的习惯。说实话,这么多年来我没有看过一部完整的电视剧。”满恒广认为,仅凭在卫校学的知识是远远满足不了人民群众医疗需求的,尤其是以前,学习就是看书,没有别的路子,但现在网络发达,可以随时随地用智能手机上网学习,效率提高了不知多少倍。

  经过持之以恒的努力,1981年,满恒广参加了乡村医生考试,获得了乡村医师资格证书;1996年,满恒广参加全省职称专业考试,获得了主治医师资格证书;1999年获得了国家执业医师资格证书;2001年至2004年,自修完成北京中医药选修学院中医专业函授班全部课程;1997年,满恒广总结的“中西医结合治疗阑尾炎35例”论文在《中国现代实用医学急诊急救与创伤医学》发表;1998年四月被评为“全国优秀乡村医生”; 2001年8月,满恒广被提拔到滕庄镇卫生院任副院长、主治医师。几十年间,满恒广完成了从没有编制的乡村赤脚医生到“全国名中医”的蜕变。

2007年满恒广在乡镇卫生院为百姓看病

  提到这些年来医疗卫生的发展,满恒广很有感触。“拿火罐来说吧,当时的火罐大多都是陶瓷、竹子做的,大小口径单一,而且不透明,不能及时观察皮肤表面的变化。”满恒广告诉大众网记者,现在火罐种类多种多样,传统拔罐发展成了真空拔罐,罐体制作材料方面也从以动物犄角、陶瓷、竹木、金属、玻璃到现在的树脂注塑,罐体内的负压从煮水排气、燃火排气、挤压排气,发展到现在的抽气枪直接抽气,克服了传统拔罐容易烫伤皮肤、不易调节压力、不易起罐等缺点,治疗效果也明显变好了。

  “煎中药是门学问,一般人很难成功,必须反复学习实践。煎中药的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也能更好地保留药效。”满恒广结合自己的从医经历告诉记者,传统老式砂锅煎药非常麻烦,煎药用水量、煎煮火候、煎药时间都必须精准把握,费时费力;但是随着科技发展,逐步出现了经过简单加工过的中草药、原料煎药电砂锅等。前几年,自动煎药机器诞生,满恒广自费1.5万元购进韩国产中药煎药机为群众免费煎药,深受群众欢迎。除此之外,他还经常为周边老人、教师等群体进行免费查体,非典肆虐时期,为预防非典传播,满恒广捐献价值万元的84消毒液发放各村使用。

  2019年,新中国迎来70岁生日,满恒广也已是70周岁高龄。从医54年,满恒广老人仍发挥余热,“战斗”在医疗事业的第一线,每周定期坚持到武城县中医院国医馆坐诊。只要是坐诊的日子,门诊办公室门前就有慕名而来的患者排队等候,尽管平均每天都能接诊50余名患者,满恒广依然像1966年会诊的第一位病人那样,言语亲切、轻柔。

  

初审编辑:庄滨滨

责任编辑:贾春新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