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兵说|德州抗战老兵王洪仁曾用10斤炸药炸开日军岗楼

2020-07-31 21:42:05 来源:大众网 作者:徐付彪

  编者按:2020年8月1日是第93个建军节,战争年代,是军人用小米步枪撑起民族脊梁;和平时期,是军人用钢铁意志守护岁月静好。他们生长着祖国的筋骨,沸腾着人民的血液,把危险和黑暗挡在我们看不见的地方。这个建军节到来之际,大众网德州频道联合德州市退役军人事务局,特推出“老兵说”专题,采访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做出重要贡献的退役军人,聚焦“入伍时刻”“戎光时刻”等系列,听他们说,那些年,那些事,致敬“八一”建军节,致敬最可爱的人!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徐付彪 尹九州 德州报道

  王洪仁参加革命那年,才13岁。

  “我的爷爷、父亲、叔叔、姑姑,都是革命斗争中的一员。”7月30日,记者在德州玫瑰公馆小区,见到了抗战老兵王洪仁,听93岁高龄的老英雄讲述了他的抗战故事。“报名参军那会儿,我才13岁啊,怕人家嫌年纪小不要咱。负责招兵军人问我多大,我才说的16岁。”老人说,这才进了部队。

王洪仁与儿子一起整理往日的荣誉

  如愿参军的王洪仁在1945年4月,加入了渤海军区抗日支队。

  由于人小又机灵,王洪仁一进部队,就成了司令员杜步周的警卫员。老人说,抗日战争期间,他的主要工作是侦查。身着便装,伪装成民工进入日伪军的据点,一边干活一边侦查敌情。“要弄清楚据点有多少日军,多少伪军,多少条枪;火力配置如何,怎么分布的;并尽量侦查出撤退的路线……”就这样,王洪仁白天干活,晚上便回到司令部汇报侦查到的敌情。日复一日,拔掉一个据点就换另一个。

  王洪仁回忆说,那时候的工作往往是早晨起来8点多干活,晚上6、7点回来。一早来到敌军据点,吊桥下来,民工们先排好队,接受维持会的检查、搜身,看看腰里有没有带“家伙”。都进去后,吊桥再吊上来,直到晚上才能出来。

  老人记忆深刻的是,他曾经侦查过的地方主要有德州乐陵市的大孙和黄夹。用10斤炸药炸开岗楼,则是属于王洪仁的“戎光时刻”。

  有一次,王洪仁穿着便装进入黄夹据点,给日伪军干活,打扫卫生时四处查看,数人数和枪数。这时候一个伪军靠了上来,“你干啥呢,四处乱看!”伪军边说边举起鞭子,伪军的两鞭子狠狠地打在他身上。“那是打马的鞭子,打到身上火辣辣的,打到人身上就出血。”老人说。

  依靠着侦查的情况,随后,一个团的兵力围住黄夹据点。王洪仁熟悉线路,知道哪个地方相对安全,他和战友一起,将一包10斤重的炸药放在岗楼下,成功炸开了岗楼。

  解放战争期间,王洪仁又跟随部队转战南北,参加了淮海战役、渡江战役、渡海战役和解放舟山群岛等战役。

  “解放战争就好打多了,但打仗哪有舒服的?”老人回忆称,渡江战役的时候,部队炊事兵把大米炸成大米花,每个战士背上5斤大米花就上了船。饿了就抓一把吃,靠这5斤大米花,王洪仁跟着部队用了5天5夜,边打边推进,最终成功踏上长江南岸。

  忆往昔峥嵘岁月,感慨如今和平来之不易。现在,王洪仁老人已经93岁高龄,虽然精神依旧矍铄,但老人耳朵背了,口齿不清晰了。正是王洪仁这些老英雄们的付出,才有了今天的和平。

  采访结束离开前,老人的儿子王广达告诉记者,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山东老战士纪念广场纪念墙上,二十二军第96排第25列的位置上镌刻着老人的名字。

  其实,被历史和人民铭记的不仅仅是王洪仁和他战友们的名字,还有那段峥嵘岁月。

初审编辑:朱学勇

责任编辑:贾春新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