覆盖全市134个乡镇和8155个村 德州“1335”社会大救助体系连民心

2020-09-29 10:05:42 来源:大众网 作者:宋春晓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宋春晓 德州报道

  9月29日,记者从德州市社会大救助体系建设新闻发布会上获悉,目前德州市社会大救助体系建设的主要内容为“1335”,即“一个目标、三个统筹、三大机制和五大体系”,该体系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有效兜底保障措施,更是作为“后扶贫时代”稳定脱贫的有效手段。

  “1”即为坚持一个目标,即构建解决相对贫困长效机制。

  “3”即为立足三个统筹,改革完善社会救助制度。通过对各类救助政策进行深度融合,对关联的救助项目进行流程优化,实现群众申请后应得救助及时全面享受。同时加强与各类保险、福利政策、社会力量等方面衔接,全面构建起面向困难群众的“两不愁、三保障”的社会救助兜底保障机制。

  统筹完善社会救助政策。全面梳理18个救助职能部门的41项政策,打通各类救助政策壁垒,实现了“蜂巢式”救助向“莲藕式”救助的转变。

  统筹衔接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险政策。将保险和福利政策按照自愿原则纳入社会大救助综合服务新平台,全部进行流程再造,打通政府与社会救助资源共享通道。

  统筹组织社会力量。在推进社会大救助体系建设中,注重引导和支持慈善组织、社会志愿者、各类救助平台等社会力量高效有序参与社会救助工作,由政府搭建起困难群众和社会力量的桥梁,让困难家庭得到最大限度的救助。

  “3”即为建立三大机制,长效解决相对贫困。在完善“五大体系”的基础上,扎实推进“三大机制”建设,最终实现救助工作由被动救助向主动救助转变,由单一政府救助向社会全域救助转变,由“输血型”救助向“造血型”救助转变。

  建立相对贫困人口主动发现机制。建立贫困人口大数据库和已救助事项成果库,设置居民家庭贫困救助指数排序功能,通过大数据云计算掌握不同困难群众贫困情况,按照指数排序和相应的政策标准确定救助对象并进行救助,实现了系统主动提醒、转办时人工推送、救助时按库取单。同时,村级协理员协助做好人工发现应救助困难群众,及时录入系统并推送至相关部门进行救助,彻底解决了重复救助、遗漏救助问题,实现了科学、公平、公正、公开救助。

  建立政府和社会力量相结合的救助保障提升机制。建立特别困难群众“一事一议”制度,适当提高救助额度,实施叠加救助。进一步加强政府与社会力量的衔接,为慈善组织、志愿者、各类救助平台爱心单位和个人与要救助的对象搭桥,精准实施救助帮扶。探索“物质+服务”救助模式,逐步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对社会救助家庭中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人、未成年人、残疾人等提供探访照料服务。

  建立适应相对贫困人口多层次需要的动力提升机制。通过系统大数据分析,对困难群众“两不愁、三保障”问题实时预警,实现应救尽救、有效保障。针对相对贫困人口脱贫动力能力不足等问题,由大数据平台推送相关信息,根据信息提示,结合动力能力提升路径指引,实施精准帮扶。把促进动力提升的各项措施标准化、信息化,由大数据平台统计分析,全部设立考核排名,通过统计分析在平台专门板块滚动展示,作为督导考核动力提升成效的依据。同时,建立多次适岗介绍不就业惩戒机制,引导贫困人口在参与劳动中激发内生动力,全面构建解决相对贫困长效机制。

  “5”即为打造五大体系,全面整合救助资源。

  完善政策体系。对18个救助职能部门的41项政策及其执行流程进行梳理,结合省市“流程再造”工作,优化申请、审核、审批流程,按照“乡镇审批是常态,县级审批是例外”的原则下放审批权限,将各项救助审批时限大幅度压缩。比如,目前低保办理时限由之前的近40个工作日缩短为13个工作日。将各类救助项目分层次、分类别导入智慧平台,对纳入平台的项目全部进行流程再造。

  拓展平台体系。以信息技术为手段,全力打造“一网三平台”,即德州市社会大救助综合服务新平台、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平台、依托12345市民热线建立的呼叫平台以及社会救助综合信息网,实现“一网三平台”实时对接。目前,全市利用综合服务新平台办理低保、特困、临时救助等业务1470项。

  布局网点体系。在全市134个乡镇和8155个村(社区)全部设立救助网点,所有救助项目在大救助平台内运转,前台统一受理,后台部门在线审批。市、县、乡、村四级救助网点均可办理业务,求助群众可就近异地申报。

  充实队伍体系。市、县两级全部建立社会大救助中心,乡镇(街道)全部设置工作站,村(居)按实际需要设置服务站。为11个县市区核定编制135名,配备工作人员101人,乡镇(街道)配备专职工作人员474人、社会公益岗人员328人、专职村级协理员7584人。

  强化保障体系。规范社会救助资金发放,通过民生资金监管平台公开发布社会救助信息;利用德州信用信息平台,建立失信惩戒数据库;建立了社会大救助监督考核制度,全力保障体系运行。

初审编辑:朱学勇

责任编辑:黄新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