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齐河的麦子,熟了!

2021-06-11 18:13:35 来源:大众网 作者:蒋丽君 撒伟 高志玟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蒋丽君 撒伟 高志玟 通讯员 李烨 德州报道

  “明天务必确保新增的10台收割机到位。”6月8日晚11点,德州市齐河县金穗粮食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袁本刚在微信工作群发出了这条信息,放下手机,喝了今天下肚的第一杯水,明天是开始大规模麦收的第一天,目前到位的80台机器明显不够。

  眼见村里的麦子陆续成熟,最近几天,袁本刚没睡过一个囫囵觉。“一堆的事儿,不上火才怪!”袁本刚的眼泛红,却依然坚守在合作社。这是金穗粮食种植专业合作社第一年开展农田全托管服务项目,17个村,24100亩麦子,等着他来统一调配收割机。

  这两年,为了有效解决农民“干不好、干不动、不愿干”等农业生产问题,全国加快推进农业生产托管服务规范发展,在土地经营权不流转的情况下,将生产环节委托给专业化服务组织,袁本刚所在的齐河县,这一模式“整”得很溜儿。在成方连片的金色麦田里,几乎看不到几个农民,全是收割机和生产托管服务组织的作业服务人员。

  “产量高了,成本低了”

  9日下午4点,眼见着天阴上来了,袁本刚眉头紧锁,不住地往窗外张望。

  “老张送粮来啦!”外面一嗓子,袁本刚赶紧冲了出去,随着拖拉机一阵轰鸣,一车粮食上了称。老张是纸坊村今年村“两委”换届新上任的村支部书记张尚辉,同时也是村里的种粮大户,经营着100多亩田地。

  “2010公斤”看着显示屏上的数字,老张笑得合不拢嘴。“幸亏了袁总,给了我们统一标准的农田管理,加上今年气候好,产量又提高啦。”今年老张家的田地亩产量较去年提高了将近100斤。

  记者发现,老张所在的纸坊村并不在金穗粮食种植专业合作社“农业生产托管服务项目”的17个村内。“他家的地纳入了齐河县2020年粮食绿色高质高效创建项目。”袁本刚介绍。近年来,齐河县累计整合高标准农田建设、农业综合开发、新增千亿斤粮食产能等重点项目30个,建成高标准农田80多万亩,其中30万亩核心区亩均投入3000元左右,夯实了粮食生产基础平台。

  政府给补贴,土地成方连片交给专业机构托管,进行集中采购、标准作业、统一服务、订单收购等,减少了不少成本。“就这一茬麦子来说,一亩地减少了60元左右的成本。”老张的账本计得很清楚。

  老张账本上的实惠,源于强大的“社会背景”。齐河县连续5年实施了百万亩小麦统一供种项目,县财政每年拿出1000万元进行补贴,良种覆盖率达到100%,牢牢抓住耕地和种子“两个要害”,把握住了粮食增产主动权。

  “我的农忙假,解放了无数收麦人”

  张宁,一个爱笑的小伙子,今年31岁,是一名工厂的工人,但在这几天,齐河的麦子熟了,他是一名出色的农机手。

  6月9日上午,27台收割机集结在齐河县醇源牧场,场面甚是壮观,醇源牧场的农田管理全部由齐力新农业服务有限公司负责,因为灌溉等关系,醇源牧场的麦子先熟了,这一天是齐河县大规模麦收的第一天。

  “第一天肯定先是调整机器,对农机手简单培训。”齐力新农业服务有限公司种植经理宋源,给27名农机手进行了收割前的培训,张宁,就是其中一位。

  别看他年龄小,张宁开了6年的收割机,是一位成手,他是齐河县华店镇中油村土生土长的人儿,祖祖辈辈没有离开这片土地。“小时候就跟着爸爸种地,就是因为看到了爸爸的辛苦,我开始学习驾驶收割机。”张宁是个孝顺的孩子,因为土地和农机情结,2017年买了现在这台机器,直接加入了齐力新农业服务有限公司进行统一管理,这样他就不用跑出去找活,齐力新可以统一资源,进行调配。

  “一开始,像张宁这样的农机手只是按照原来的经验干活,谈不上标准,更不会各环节之间的衔接。”齐力新农业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朝刚说,随着公司承接的生产托管面积不断扩大,公司招募的农机手、车辆、项目越来越多,如果不提前按标准确定规则,粮食的损失率会提高。于是从2018年开始,齐立新公司与山东省农科院、山东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所合作,制订科学作物种植管理方案。在严格执行579项国家、行业、地方标准的基础上,又自主制定了103项企业标准,很是受用。齐河县相关部门成立专门小组,加快全县农业服务标准化进程,规模化、社会化、标准化的服务,让齐河农业生产持续走在全国前列。

  如此一来,齐河县社会化服务组织机构收割的麦子损失率越来越少,也打造了一批像张宁这样的优秀农机手。

  如此多的农机手,还是像父辈一样靠地吃饭吗?“每年都请农忙假回来两次,一次是六月份收麦子,收完麦子种玉米,种完以后继续出门打工;一次是九月份收玉米。”张宁说,他有两个儿子呢,要给儿子多攒点“老婆本儿”。如此一来,张宁的年收入能到五六万,“很知足啦。”张宁笑呵呵地说。

  以前收麦子的时候,村里都很热闹,后来有机收了,又进行了集中托管,一天一台机器就能收麦120亩,村民发现,交给专业机构成片收割,效率高了很多,回来的人就少了,只需要农机手回来忙活一阵子,就能解放一大批收麦人。

  “全村拧成一股绳,3000余亩麦子5天收工”

  齐河县刘桥镇西杨村是一个传统农业村,村民以种植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为主,在这农忙的季节,村口还坐着一伙人在打扑克。

  从去年开始,整个村3305亩田地划入了齐河县30万亩粮食绿色高质高效创建核心区,西杨村整齐划一的速度和力度离不开村书记李化庄的凝聚力。

  上世纪90年代,李化庄依靠跑运输、干养殖,实现发家致富,成了村里有名的致富能手。2008年12月,41岁的李化庄当选西杨村党支部书记,从那时起,他一门心思研究怎么能够强村富民,2013年9月,李化庄联合5名村“两委”干部,带动15个党员户,注册成立“年丰粮食种植合作社”。

  一开始合作社只是做做植保等服务,后来随着外出打工的人越来越多,李化庄就带领探索起农业托管的模式。“没想到推广得这么顺利,大家都相信我们,起初还担心有不配合的村民,实现不了整建,我们的成本就会大大提高。”李化庄说,以前这3000多亩麦子怎么得收上十天小半月,现在5天就可以大部分收割完毕,再就是我们村统一给绿丰种业繁育麦种,统一收粮,提高了售价,每斤能高出市场价0.15元。“村民富了,就会越来越接受这种省钱、省力又增收的新事物,实现良性循环。”李化庄说。

  现在农业托管的模式在齐河大范围推开,农民就成了“甩手掌柜”,播种、上肥、打药、收割都由合作社来管,不耽误打工挣钱。齐河粮食产量连续13年保持在22亿斤以上的纪录也没有改变,多种经营主体“多管齐下”,今年不仅是个丰收年,而且是个高产年,全县预计夏粮存储量26.5万吨。

  齐河的麦子熟了,没有人工割麦子的场景,也没有晒粮打谷的画面,甚至农民没有真正下地干过活儿,有的是喜笑颜开的种粮户,繁忙的农机手,丰收不误甩扑克的村民,这就是德州的新农村。

初审编辑:赫洋

责任编辑:黄新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