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冀鲁边丨走进山东省红色文化特色村东大桑树村 在革命旧址中触摸红色文化

2023-05-12 12:46:30 来源:大众网 作者:武红鹏

  大众网记者 武红鹏 通讯员 王芳 德州报道

  在乐陵市黄夹镇东大桑树村街口,有一座八路军战士的雕塑,底座刻字“黄夹起义”,一根路标伫立在雕塑旁边,分别指向东大桑树村北海银行冀鲁边分行旧址、八路军115师教导6旅司令部旧址等革命旧址。5月9日,由德州市委党史研究院牵头组织开展的“走进冀鲁边”媒体采风活动采访团一行来到东大桑树村,在一处处革命旧址中触摸红色文化,探寻革命历史。

  东大桑树村是一个传统的鲁西北平原村庄,也是冀鲁边区烽火最盛之处,至今仍散落多处革命旧址。

  八路军115师教导6旅司令部旧址是一个十分平常的农家小院。然而这个小院,却曾是冀鲁边区的军事指挥中心所在地,指挥边区二十多个县的抗日武装斗争。数百场大小战斗在这里发出指挥命令。

  院中正房是“挺纵”、冀鲁边军政委员会、冀鲁边军区(教导六旅)首脑办公、开会的场所,肖华、李启华、符竹庭、马振华、周贯五、黄骅、杨忠、龙书金、陈德、杨承德、仉鸿印等数十位边区党政军领导都曾经在此工作;院子两旁的侧房是机要室、警卫室。

  “冀鲁边军区(教导六旅)政委周贯五和时任东光县文教科长张玉桂就在这个农家小院中举行了简单而热闹的婚礼。那时,还有一个有趣的小故事。”站在院中,乐陵市委党史研究中心副主任吕建新指着窗台下的一把立着的扫帚告诉采访团记者,据说,当时周贯五借了24块钱办了酒席,但是这24块钱,却让周贯五政委还了2年才还清。窗户下面的扫帚,是因为鲁北地区有听新房的习俗。可是周政委是领导,没人敢听他的新房,于是就放了一把扫帚代替。

  随后,采访团一行又走进北海银行冀鲁边区分行旧址,1941年夏,这里印制出第一批加盖“冀鲁边”印章的北海币,在边区流通。走进满含历史气息的青砖房,墙面上展出了一张张珍贵的北海币,泛黄的票面证明着岁月的流逝,也就是这一张张小小的票据,为巩固和发展山东抗日根据地的金融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吕建新告诉记者,为了加强冀鲁边区的金融管理,开展货币斗争,1941年夏,冀鲁边区党委决定,由边区财政委员会负责,筹建北海银行。一九四一年六月,北海银行在鬲津河畔大桑树村正式成立,建立印钞厂,发行北海币。1942年8月迁至河北,陆续印制发行加盖“冀鲁边”的北海银行币。之所以将北海银行选址于此,最主要的一个原因是当时的大桑树村南有一条起伏连绵十数公里的东西走向沙丘土岭,最高处可达三四十米,树林茂密,灌木丛生,覆盖着大片大片的荆棘。在形势危急时,印钞厂就可以转移到这里隐蔽。

  当时的银行行长叫张耀曾,银行下设材料、鉴定、总务、印刷、会计、通讯、运输共七个股,并先后在大桑树村以东霍家寨、张元标村建立印钞厂,并借用乐陵县委印刷报纸和第一专属印制粮票的两台石印机,印制出第一批加盖“冀鲁边”印章的北海币,在边区全面流通。一九四一年七月,银行被正式纳入山东抗日根据地北海银行统一管理体系,改称北海银行冀鲁边区分行。北海银行是中国人民银行的前身之一,在对敌经济斗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记者了解到,东大桑树村地处河北、山东交界处,国民党政府的统治比较薄弱,便于我们党的组织力量的发展,因此红色资源丰富。早在1938年8月,这里就发动了黄夹起义,这也是山东省最早的农民抗日武装起义。

  依托丰富的红色资源,东大桑树村建有黄夹起义旧址、“铁帽子五连”连部旧址、北海银行冀鲁边分行旧址、八路军115师教导6旅司令部旧址等多处红色资源,并将其修复、还原。2021年,东大桑树村入选第一批山东省红色文化特色村公示名单。

初审编辑:赫洋

责任编辑:赫洋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