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冀鲁边丨追寻抗日县长余志远喋血邢官庄的英雄故事

2023-05-18 10:51:30 来源:大众网 作者:武红鹏 王芳 潘昊

  大众网记者 武红鹏 通讯员 王芳 潘昊 德州报道

  “铁血县长”余志远,一个乐陵人民耳熟能详的名字。1943年,日本侵略者对乐陵进行大规模的“铁壁包围”。是他为了掩护同志们突围,故意暴露自己,把敌人引到一座土房子里,咬破手指,在墙壁上写下了泣血革命诗篇,然后饮弹自尽,以身殉国。那一年,余志远年仅26岁。

  5月9日,由德州市委党史研究院牵头组织开展的“走进冀鲁边”媒体采风活动采访团一行来到位于乐陵市大孙乡邢官庄的余志远纪念馆,追寻抗日县长余志远喋血邢官庄的故事。

  这座纪念馆,隐藏在乡村再普通不过的农家小院,毫不起眼。如果硬要说有什么特别之处,除了门前悬挂的“余志远纪念馆”标志,与周围敞亮的民居相比,就只能形容为“特别破旧”。而就是在这个院中,发生了冀鲁边抗日历史上余志远那段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

  走进院内,虽然早已没了当年战斗过的痕迹,但通过屋内陈列的斑驳残缺书籍、卷刃的大刀,以及那首被当地人广为流传的绝命诗,依旧能拼凑起当年余志远喋血邢官庄的场景。

  在这里,采访团一行在德州市委党史研究院的协调下采访到邢官庄村党支部书记邢光玉。他的父亲就是当年在余志远牺牲的那场战斗中幸存下来的村民之一,在战斗后,也是他的父亲为余志远收殓的遗体。多年来,邢光玉一直在父亲的影响下,以余志远为榜样,全心全意为乡亲们服务。

  “当年,日军就是在这里扒开了房顶,用手榴弹逼迫余志远投降,在被捕的最后关头,他咬破手指,在墙壁上写下那首绝命诗,然后饮弹殉国。”顺着老人的手指,采访团看到了房顶上的破洞,思绪被拉回到80年前。

  1943年4月,余志远带领县委、县政府和县独立营在转移中遭到敌人追击,在店杨村附近交火。由于敌人炮火凶猛,战士们撤进邢官庄。为了掩护同志们突围,他故意暴露自己,把敌人引到一座土房子里。敌人先是喊话许以高官厚禄,只要他投降,还可以继续当县长。当然是为日本人干活的伪县长。面对敌人的诱降伎俩,余志远不为所动。敌人见软的不行,便扒开屋顶,举着手榴弹逼他投降。余志远见突围无望,他毅然举枪自尽殉国,时年26岁。他牺牲后,人们在墙壁上发现了他用鲜血写下的这首诗:“生前不能孝父母,死后鲜血为国流。嘱我抗日众同志,踏我血迹报国仇!”

  这首诗,如今仍在墙上向人们讲述着那段历史。在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中,600万冀鲁边区军民不仅创造了彪炳史册的辉煌战绩,而且孕育了丰厚的精神财富,不断激励着后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初审编辑:赫洋

责任编辑:赫洋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