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授予“时代楷模”称号的“奋飞新时代的空中铁拳”原大队长王建岭是咱德州平原人

2023-07-20 07:19:30 来源:大众网 作者:武红鹏

  大众网记者 武红鹏 高志玟 通讯员 于永琪 姜珊 德州报道

  2023年6月20日,在中央一套当日播出的《时代楷模发布厅》栏目中,空军航空兵某团飞行二大队被中共中央宣传部授予“时代楷模”称号,他们敢于亮剑长空,圆满完成南海战巡、前出岛链、绕台岛飞行等多次重大任务,被誉为“奋飞新时代的空中铁拳”。节目中,原大队长王建岭讲述的他们在空军“金飞镖-2021”考核中沉着解决飞机机载设备突发故障,以极限速度持续飞行,创造团队历史上以极限速度长时间飞行先例的故事令人热血沸腾。

  这位在节目中接受采访的言谈稳重、皮肤黝黑的汉子王建岭来自德州市平原县腰站镇的一个普通农民家庭。7月18日,大众网记者来到王建岭的老家见到了他的父亲和弟弟,一进门,就看到墙上挂满了他在部队立功获得的奖状。

  “国家给了他这个荣誉,俺就知道是他在部队表现得好,为国家作出了贡献,俺很高兴!”王建岭的父亲王连顺早先是一位大车司机,后来就在老家种田。当他得知儿子所在的部队被授予“时代楷模”称号后,令这位几十年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老农骄傲的不是这份荣誉的“分量”,而是自己的孩子“为国家做出了贡献”。

  王连顺告诉记者,王建岭19岁那年经空军高中生招飞录取入学航空学院,到今年刚刚好又是一个19年。自那时起,一家人聚少离多,两位老人最近一次见到王建岭还是在三、四年前,最近一次通话是十几天前。即便如此,父子二人每次通话时长从未超过10分钟,由于工作性质,聊的也都是家长里短,家中老人基本不知道孩子工作上的事情。

  早些年,王连顺曾因肺结核做过一次手术,王建岭仅回家陪了父亲一天,就回到部队工作了,最终还是协调了同样在部队的二儿子请了十几天的假在家陪父亲。

  “孩子工作忙,咱也不想光打扰孩子。都已经是成年人了,也得放开手让他们自己发展不是?”王连顺笑道。可尽管这么说,对孩子的思念是藏不住的,墙上挂满的王建岭的奖状就是很好的证据:虽然很少主动联系儿子,但他几乎手机不离身,随时能接到儿子打来的电话;虽然从不过问孩子的工作,但每当听到孩子获得了新的荣誉他都由衷地高兴。

  王建岭的弟弟王建功曾经也是空军部队的一名战士,很巧,兄弟二人被分配到了同一部队,不同的是,王建岭在战斗部队,王建功则在后勤部队。现在,他退役回到平原县,在一乡镇上班。

  “当知道哥哥所在的部队获得了这个荣誉时,心情一方面为哥哥高兴,一方面也给我带来了巨大的鼓舞。”王建功说,从小时候起,哥哥就是他的榜样,其参军也是受哥哥的影响。入伍后,他作为后勤部队比较了解哥哥的动态,也时常关注着哥哥的一举一动。

  “令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哥哥在节目中分享的‘金飞镖’考核那次的经历。”王建功告诉记者,“金飞镖”代表着中国空军飞行人员突防突击能力的最高水平,而这一次考核,还首次将靶场放到了海上,难度大增。

  那次,王建功是保障组的一名工作人员,他知道二大队训练有多刻苦,他也对二大队很有信心。可是,在第四机组准备起飞时,对讲机里突然传来了飞机机载设备突发故障告警的消息。

  第四机组正是哥哥王建岭负责的机组!“那一刻,心都吊到嗓子眼了。”王建功告诉记者。

  压抑的情绪笼罩了保障组众人整整22分钟,终于,飞机故障成功排除的消息从对讲机中传出。在《时代楷模发布厅》栏目中这样描述:在前方飞机已飞出去几百公里,战机必须冒着徒增的风险以极限速度持续飞行才能追上编队,就连考核组都认为追赶无望劝他们放弃的绝境面前,王建岭带领机组三人将油门一推到底:拼了!

  伴随着轰-6K发动机的轰鸣声瞬间淹没整个机舱,三人按照预案密切分工合作,反复计算航程路线时间,以逼近飞机的性能极限,逼近飞行员的心理生理极限,逼近编队协同极限的速度高度,硬是把时间追了回来,在进入轰炸航路点前成功与其他机组成功会合,创造了团队历史上以极限速度长时间飞行的先例。随后,武器控制师张九木在时间只剩下最后不到10秒时,锁定目标,成功炸掉靶标完成考核。

  “当对讲机里传来了捷报,全机组都激动地欢呼起来。”回忆起那一刻,王建功情绪高涨。而哥哥的故事并不止这些。

  “我是中国空军,正在开展飞行训练,不要干扰我行动,立即离开否则后果自负!”

  在播出的栏目中,王建岭分享了这样一段回忆:这是2015年8月,空军计划出动轰炸机、歼击机等多型战机赴西太平洋开展远海训练时,面对两架外机的逼近,王建岭拿出相机拍照取证,并通过无线电铿锵有力的喊话。面对外机的层层阻挠,机组航向不变、高度不改,按时抵达目标空域完成所有预定训练科目。

  那一天,二大队的年轻官兵们深切感受到了国强我强、国荣我荣的意义;那一天,轰-6K战机首次飞出第一岛链1000余公里,创造了当时飞出岛链最远纪录。

  一个个激动人心的故事里面都有王建岭的身影,他成为了一家人的骄傲。

  “孩子们能在部队上报效祖国,我们老人无条件地支持他们。”王连顺告诉记者,受他父亲就是一名老党员的影响,王连顺的哥哥也成为了一名军人,而他本人因种种原因没能入伍,因此抱憾终生。自那时起,他就有了一个“不管自己以后有几个儿子,都要让他们去当兵”的愿望。如今,愿望实现了,两个儿子在部队上为祖国都作出了各自的贡献,老两口在老家也得以安心地享受生活。

  当然,老两口享受生活的底气也在于德州各级各部门对军人军属的关心和照顾。近年来,德州市退役军人服务中心、平原县退役军人局积极落实《德州市军人军属、退役军人和其他优抚对象基本优待目录》等有关安排,通过镇村级退役军人服务站站长定期联系和走访军人军属,积极与他们谈心谈话、掌握生活情况,及时给予帮扶和政策解答,用真心真情关爱保障现役军人、退役军人和优抚对象。平原县退役军人事务局紧紧围绕“维护军人军属合法权益,让军人成为全社会尊崇的职业”,严格落实“四尊崇、五关爱、六必访”的服务体系建设,实现引领有高度、服务有温度、保障有力度、尊崇有厚度。同时,腰站镇充分利用平原县推出的“新风公益基金”,对支持国防建设的军人军属进行支持,同时探索多元化活动主体,让“新风公益基金”影响更强、受众更广、服务更优。

初审编辑:李冉

责任编辑:赫洋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