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读德州丨从“加快”到“深化” 德州融入京津冀融得究竟有多“深”?

2023-12-12 17:55:00 来源:大众网 作者:李平 武红鹏

  大众网记者 李平 武红鹏 德州报道

  德州,背靠齐鲁大地,正面拱卫京畿,京沪铁路和京沪高速公路在这里穿河而过,南北连接着华北和华东两大区域,自古便有“九达天衢、神京门户”之美誉。2015年,国务院印发的《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德州成为山东唯一纳入规划的城市,确立了“一区四基地”的战略地位。也是这一年,德州市印发《德州市加快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行动计划(2015―2020年)》,正式明确将加快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

  从此,“大力度融入京津冀”成为了德州人民关注的“热词”,也成为了德州市委、市政府一直以来重要的工作内容。

  五年后的2021年12月,德州首次提出全面深化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审议通过了《中共德州市委关于深化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实施意见》;次年6月,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20条“硬核”政策支持德州打造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先行区;7月,国家发改委专文批复支持德州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9个事项;今年5月7日,中央区域协调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的《京津冀协同发展2023年重点工作安排》中提出:推动山东德州与京津冀交通、能源等重要设施互联互通……

  不可否认,融入京津冀是篇大文章,题目已经出了不少年,但关于“融”的答案,德州总是持续创新、不断迭代。从“加快融入”到“深化融入”,时至今日,德州究竟融得“深”在哪里?又究竟有多“深”?

  “深”在“天时”,抢抓机遇三年引进过亿项目392个

  近年来,“深度对接京津冀协同发展,积极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日益深化,京德产业、科技合作频繁。

  例如,总部设在北京的中国有研集团,2018年将山东有研半导体材料有限公司落户德州就是很好的例子。今年10月,山东有研艾斯12英寸集成电路用大硅片产业化项目通线,这是中国有研布局的重点项目,也是山东省内第一条12英寸集成电路用大硅片生产线。

  同样来自北京的山东华创融盛展示有限公司2017年响应非首都功能疏解,计划将生产研发基地迁出北京。一年里,公司项目经理陈国庆带队沿“京沪线”“京广线”考察了全国10余个地市。路过德州时,他“突然”萌生了想下车看一看的想法。就是这个想法,让他感受到了德州优质的营商环境和显著的发展优势。

  不久后,项目落户天衢新区,仅用179天便建成投产,建成了4.8万平方米厂房、8000平方米研发中心、7000平方米办公楼,这在以往至少需要2年时间。

  供需互融是实现德州市全面融入京津冀的内生动力,聚焦重点求突破,德州市紧紧扭住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这个“牛鼻子”,“迈开双腿”对接央企、对接部委、对接市场,把产业协同发展作为重要着力点,坚持把京津冀的消费和要素更多地引过来,把德州的产品和服务更多地送过去。

  三年来,德州引进京津冀地区过亿元项目392个,总投资1700多亿元,有研集团、中粮集团、中建材集团等一批央企国企入驻德州、落地开花,为德州提供了强大的资金支援、技术支撑、项目支持,用高质量投资助力德州经济高质量发展。作为省委、省政府谋划的四大省级新区之一,德州天衢新区全力打造全省对接融入京津冀桥头堡,先后落地京津冀项目37个、总投资192.9亿元。

  迎来了“好机遇”,更要全力优化营商环境,树起能让德州抓住机遇的“好口碑”。

  为主动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部署,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2022年以来,德州市成立深化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领导小组,由市委书记、市长任组长,有关市级领导为副组长;市直27个部门设立对接京津冀工作科,并明确了各部门责任分工;研究出台一系列政策性文件,形成有部署、有落实、有督导、有考核的闭环工作机制。今年,德州召开了市深化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领导小组会议,梳理产业融入、市场融入、平台融入、政策融入和服务雄安新区建设等5个方面40项工作列入工作要点,58个市直部门单位分解150项重点任务,逐项明确完成时限。

  10月12日,德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正式加入京津冀国家级经开区优化营商环境改革创新合作联盟。至此,德州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实现新的跨越。

  “深”在“地利”,多重优势加持“食品名市”建设

  京津冀市场是德州周边最大的城市消费市场。加强京津冀鲁优质农产品供应基地建设,全面提升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能力,是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战略赋予德州的使命。

  在国家发改委专文批复支持德州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9个事项中提出:在优质农产品供应基地建设、“吨半粮”生产能力建设、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4个事项,给予中央预算内投资或专项债支持。占据了“半壁江山”的篇幅也充分说明了,作为传统农业大市的德州在深度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道路上,农业供需是不可忽视的一步。

  去年以来,德州聚焦食品名市建设,重点实施“1234”战略,全力推进中国(德州)农业食品创新产业园区建设,打造面向京津冀的“中央厨房”。

  同福集团一二三产融合项目是第一家入驻中国(德州)农业食品创新产业园的企业。问及为何选择落户于此?同福集团副总兼投资拓展部总经理表示:“德州作为全国粮食、蔬菜、畜牧主产区,京津冀优质农产品供应基地,产业基础雄厚,区位交通便利,发展潜力巨大,中国(德州)农业食品创新产业园充满生机,‘食品名市’的建设也正加速,对于企业发展也是非常关键的机遇。同时,园区也需要企业的吸引聚合效应。”

  眼下,中粮、双汇等知名企业在德州加快发展,德州已培育国家和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84家,初步实现小麦、玉米、大豆全产业链发展,农产品加工年产值突破1100亿元,对全市的税收贡献率达到19%,带动就业30余万人。此外,作为传统农业大市,德州还在全国率先提出“吨半粮”的概念,2023年,德州102万亩核心区地块达到“吨半粮”创建目标。

  作为京津冀优质农产品供应基地,德州还将“优质”一词放在重要位置。

  按照市委、市政府建设食品名市“1234”战略部署,德州一方面要守牢食品安全生命线,健全农产品(食品)质量安全监管监测、执法追溯体系,扎实推动国家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国家级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双城联创”,全力保障群众“舌尖上的安全”。一方面要持续放大品牌效应,进一步完善以“德州味”为引领,以县市区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为核心,以企业品牌为支撑的“1+11+N”品牌体系。

  截至2022年底,德州建有省级以上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27处、规模养殖示范场区163处、渔业健康养殖示范场37处、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基地4家,农产品监测合格率稳定在98%以上。

  此外,德州市以对接京津冀交通基础设施“硬联通”为基础,不断推进规则机制“软联通”,创新实施“三个协同”,与沧州、衡水共同签署交通运输高质量融合发展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从项目建设、服务保障、执法监管等方面开展深层次全面合作,助力德州打造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先行区。同时,自5月19日全省交通重点项目建设推进会议召开以来,德州持续加大协调力度,强化要素保障,全力推进交通重点项目建设。其中,京德高速任丘至德州段、京沪高铁辅助通道天津至潍坊铁路庆云段以及济南至宁津、庆云至章丘高速公路等项目各项工作有序稳步推进。

  “深”在“人和”,“人才兴德”引领高质量发展

  产业集聚、人才汇聚,是城市发展的关键。深入推进协同发展,德州市积极推动与京津冀三地的公共服务共建共享,实现“一盘棋”管理,尤其在社会管理、人才管理等一体化方面先行先试。

  今年7月,德州市人才政策“破格权”用人单位(第一批)公示,北京机科国创轻量化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德州分公司首批享受德州市人才政策“破格权”。

  该公司自2019年与德城区成功“牵手”以来,受限于平台性质,仅企业享受到了市、区两级给予的政策补贴。自从有了“破格权”这张“门票”,很多团队成员能享受到当地的人才政策,这不是简单的收入或者待遇的提升,更重要的是让他们感受到了德州惜才、爱才、护才的真心实意。

  近年来,德州深入实施“人才兴德”战略,主动对接北京人才资源,高标准建设德州驻京“人才飞地”,创新实践“研发在北京、智造在德州”运行模式,助推德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4月12日挂牌成立的德州(北京)协同创新中心经过了多半年的成长,已经成为德州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新窗口”。目前,已吸引北京大学“超分辨显微镜”等34个项目入驻孵化,集聚包括5位院士、15位教授、65名博士在内的200余名高层次人才;已在德州落地项目11个,总投资14.69亿元、已到位资金9704万元,全部达产后预计年产值29.8亿元、利税4.26亿元;拟在德州新落地项目9个。

  在政策方面,德州推出“人才强市23条”“产才融合17条”“大学生兴德34条”和20多项配套细则,实行“一企一策”“政策漫游”“最优加一点”,打造上不封顶的“无框”政策体系。市委明确“人才资金不设上限,人才工作没有障碍”,市级人才专项资金实现翻番,不断提升人才政策竞争力。

  去年2月23日,“盛信东城名筑”专门为山东有研职工安居乐业而开发建设的住宅交房,该住宅项目中约10万平方米定向提供给山东有研员工,均优惠至成本价格,当天首批83名山东有研员工领取到了新房钥匙。

  不仅如此,德州聚焦人才在德归属感,以及人民群众幸福感和生活品质,通过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抓好医疗资源对接,积极推进与北京高端医院建立专科联盟深入合作;持续提升薄弱学校办学水平,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等方式,持续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和质量。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赋予德州的功能定位让德州生态环境愈加宜人,生活便利、品质提高,一座“宜居之城”已见雏形。

  如今,曾经描绘的一张张蓝图正在实现,德州与京津冀地区的联系已“深入骨血”。德州正抢抓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机遇,以高昂的姿态全力以赴发挥“桥头堡”“先行区”优势,以最优的服务勇当协同发展“主力军”,在发展浪潮中凸显出“深化融入”里蕴含的“共赢力量”。

初审编辑:李冉

责任编辑:赫洋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