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读德州丨且以诗意共远方 “两河牵手”共塑德州城市之魂

2024-04-26 20:12:00 来源:大众网 作者:李冉

  大众网记者 武红鹏 通讯员 高永文 王龙春 德州报道

  黄河,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孕育了古老而伟大的中华文明;大运河,华夏大地上的宏伟诗篇,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文化遗产。

  作为黄河、大运河两大国家文化公园贯通的节点城市,德州依托两大国家文化公园和山东“四廊一线”文化体验廊道建设,创造性提出启动黄河、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贯通工程,即“两河牵手”工程,一条廊道串起大德之州的水脉、文脉、人脉,成为了德州挖潜赓续历史文脉资源,打造“德水安澜”新图景的“绝妙一笔”。

  畅通水脉、传承文脉、带动人脉。建设“两河牵手”工程,是德州市委、市政府研究确定的标志性城市品牌和民生工程,是服务融入国家和省重大战略的具体行动,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也是促进乡村振兴的现实需要。德州充分发挥两河文化、产业、生态等特色资源禀赋,把两河赋予的资源优势变成高质量发展新优势,打造功能复合、激发乡村活力的永续发展之路。

  一条蓝绿纽带,“两河胜景”再回潮

  连日来,千年古镇四女寺风景区运河畔盛开的油菜花海成为了德州市民乃至附近河北地区不少居民的“爆款打卡地”。作为“两河牵手”工程核心景观的第一个节点,四女寺节点制定了“一镇一寺三洲”发展布局,加强文化保护传承,加快文旅融合步伐,推动旅游环境持续塑优。

  从这里出发,驾车沿廊道向东南方向一路前行,可流连在平原县王打卦镇花园村探花庄园,赏树树雪白梨花竞相开放;可驻足在禹城市安仁镇武庄渡槽,看德州单跨最大“水立交”承载“河上有河”奇观;亦可眺望在齐河县马集镇潘庄引黄干渠,看九曲黄河的雄浑激荡和白墙青瓦的古风韵味……

  一个个打卡地胜地,一处处人文奇观,充分彰显着德州“两河文化”的独特魅力,而把这些景观串起来的,是德州“两河牵手”工程下的“一廊四区多点”的总体景观结构建设工作。

  “一廊”,指的是黄河大运河连通廊道项目,该廊道主要依托原有道路基础,通过打通、整修、拓宽、完善,实现在道路空间上连接黄河和大运河。

  连通廊道沿线,车行风景道结合水岸现状,车行道路交错组织、畅通无阻、景观连绵不绝,骑行绿道沿堤顶道路两侧联动两岸旅游节点与村庄,慢行步道与旅游驿站、滨水岸线、水利设施、沿线村庄等特色空间进行衔接。深青色车行道、红绿两色沥青铺设的骑行道和步行道,成为绿色田野间“浓墨重彩”的靓丽风景。

  不仅如此,大禹文化、漕运文化、农耕文化、商业文化、非遗文化在沿线串珠成链,古桑树群、万亩桃园、红坛寺森林公园、千年枣林等黄河故道生态资源沿线统筹开发,运河古玩、运河遗址、东盟记忆等文化元素沿线提炼升华,不但实现了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得益彰,更重塑了“两河”文旅新脉络,构建成“两河”文旅新消费带。

  这条绵延130公里,串联沿途5县18镇的蓝绿纽带、五彩长卷,汇集“河、湿、田、林、沙、堤、路、筑、村、屋”等多样的景观资源,沿线布局科普馆、历史建筑、图文展馆、健身场所、高端餐饮、农家乐、房车营地等文体商业类设施,将自然景观、特色村庄、农家采摘、特色养殖、特色民宿、文化遗存、水利工程等资源进行了有机链接,为旅游发展、文化挖掘、体育赛事、产业繁荣搭建起了新平台。

  一条五彩长卷,激发乡村发展活力

  驾车沿廊道一路前行,水清、岸绿、景美、文兴是记者最大的感受。

  从孝德文化传承千年的四女寺,到汉风水韵的魅力古村张官店;从喧嚣都市外的临水村落姚宋庄,到毗邻奔涌黄河的潘庄引黄干渠。就像鲁迅先生笔下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关不住的,是两河滋养的文化血脉、自然共生。

  通过挖掘沿线特色景观、水利设施风貌特征和历史文化资源,德州依次打造黄河魅力区、诗意栖居区、生态观光区、运河乐活区四大主题区;建设齐河潘庄引黄干渠入口、禹城武庄渡槽、平原县周寨沉沙池、德城区程官屯、武城四女寺水利枢纽等8个各具特色的核心景观节点,满足游客驻足游赏互动需求;沿途8个一级驿站、13个二级驿站配套餐饮、住宿、休闲、娱乐等设施,为游客提供全方位的休憩服务。形成“一廊四区、多点纷呈、设施完备”的滨水绿色旅游观光长廊。

  德州唯一的沿黄县齐河县,是黄河魅力区的“关键”所在,这里有韩庄一级沉砂池和潘庄闸口两大重要节点,其中,位于马集镇的连接引黄干渠与黄河的潘庄闸口最为著名。

  1971年,德州15万民工在这里奋战一个冬春,建成了潘庄引黄工程,一度成为奇观,让这里承载了德州人艰苦奋斗、为民服务的特殊历史记忆。今天,这里以“黄河追梦”为主线,挖掘黄河文化、干渠文化、农耕文化、乡镇村庄传统禀赋和地域特色,打造特色农业旅游产业体系,让美丽乡村变成美丽经济,实现了百姓富与生态美的有机统一。

  规划明确的节点定位,让“两河牵手”沿线随处可见的不仅是发生在马集镇的振兴故事,还有发生在廊道沿线的生态故事。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联动廊道不仅要注重文化性、社会性,更要兼顾生态性、功能性和观赏性。在位于平原段的贝野长堤滨水景观长廊,一条笔直的银杏大道沉静而美丽。作为沉砂池和网红桥的双重身份节点,平原县从防风固沙和景观性两方面营造贝野长堤景观氛围,在网红桥、水上第一村的主要入口界面、行道树增种观赏性的银杏、泡桐等树种,并将现有部分防护林优化为旱柳、紫槐树等植物配置,在人造高地上建立田、草、林网格状复合生态系统。防风固沙、调节气候,也增加了观赏性。

  作为京津冀南部重要生态功能区,德州以绚烂清河、贝野长堤、瑰丽田园、悠悠水韵四大空间意境和多段空间景观,营造特色鲜明、连续多样、韵律丰富的滨水景观长廊。

  一次同频共振,绘就“德水安澜”新图景

  4月26日至27日,“大德之州 两河牵手”京津冀鲁自驾游暨“畅游齐鲁 乐宿德州”活动正式启动,来自京津冀鲁各地的300余名车友从运河畔的德城区程官屯露营地出发,途经康熙探花庄园、平原张官店等节点,赴黄河岸边的齐河县旅游景区,共同感受黄河、大运河文化,尽享沿途旖旎风光。

  这是德州实施“两河牵手”工程逐步产生社会效益的一个缩影。

  一路通,百业兴,百姓幸。

  黄河大运河连通廊道融合了生生不息、德水安澜的黄河文化,励精求治、过门不入的大禹文化,不忘初心、浴血奋战的红色文化,赤胆忠心、义薄云天的三国文化,茂则留、施恩故里的孝道文化,碧海青天、忠贞不渝的嫦娥文化,别具匠心、巧夺天工的水工文化,九达天衢、神京门户的运河文化。借助全长130多公里的“两河牵手”廊道路网,沿线5个县市区、18个乡镇串点成线,通过实施人居环境整治改善生态,发展乡村旅游带动产业发展等,打造沿线的乡村振兴示范片区,切实给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

  不仅如此,实施“两河牵手”工程,为沿线的齐河、禹城、平原、德城、武城建设一条新的南北大通道,形成规模效应,发挥协同发展的优势。同时,工程连通黄河、大运河及德州境内的重要水系,结合湿地生态系统保护,可以创造一个林、田、水、村落和谐发展的自然环境,生物多样性也会带来一定改善。

  通过实施黄河大运河西线贯通等一批打基础、利长远的水利项目,探索出符合德州实际的治水特色路径,让“两河牵手”成特色、“三通六带”展新姿,实现水城融合、“缺水城市不再缺水”、50年一遇无大灾,造福子孙后代。

  2024年初,德州市“两河牵手”旅游风景道成功入选山东重要旅游风景道,还先后获评国家乡村旅游精品路线、黄河国家风景道典型段等8项殊荣。“我们将按照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全力发挥牵头抓总作用,继续与各县市区、各部门齐心协力,做好四女寺风景区、程官屯等8个重要节点规划建设,为推动德州市乡村振兴、提升城市文化魅力、打造德州新名片作出更大贡献。”德州市自然资源局党组书记、局长杨洪利表示。

初审编辑:李冉

责任编辑:马宝涛

相关新闻